篆刻学习:除了不厌其烦地临印,我还可以做点啥?
关于篆刻能达成的艺术水平,吴昌硕曾经在他的画论里说过一句话:“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我认为这样的话,对于篆刻学习,同样适用。以前有句话说“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他们认为篆刻只不过是一门雕虫小技,有见识的人是不屑做这件事的,其实,远不是这样,要想在篆刻上有所成就,恐怕也是需要辛苦半世的。(我不赞成那些说"我只是玩玩,我又不指望着能学成个啥成名成家。”的人,可以忽略我这一系列的文章,对你来说,这些文章全是废话。因为我一向是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
(临摹古印只是篆刻的学习项目的一小部分)
我自己发布过100方汉印的作业,当然,说是作业,我这里也不是课堂,我也没有打算收学生的学费,作业只是一种方便的称呼,有一部分印友,临了十几二十几方之后,有印友跑来跟我说:我现在每天除了临印还是临印,难道学篆刻就只是临印?
对于这样的印友,我建议去看看我以前写过的《我要学篆刻了,都要学习哪些内容》那篇文章,学习篆刻,有太多可以做的日常学习内容了。今天这篇文章跟那一篇的内容有重复的地方,算是老调新弹。
做为一个篆刻人,日常可以做的事情如下:
一、翻两页篆刻史
篆刻史学习的重要性已经不必强调了,学习篆刻史,我们才会知道篆刻是如何由实用印章一步步发展来的,知道古玺、秦汉印,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印式的发展与形成,入印文字的区别,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篆刻流派,哪个流派又各自出了哪些篆刻名家,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在他手里,解决了哪些问题,出现了哪些新的创造性的东西,他跟其他篆刻流派的名家们区别在哪儿,他的如承如何,他的代表性观点都有哪些等等。而理清这些,对于自己篆刻学习进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是有指导意义的,比如:刀法为啥在清代浙派这里发展到了极致,而后来的邓石如又是如何把书法引入篆刻开辟了新路,后来的吴让之如何发展和完善邓派篆刻,赵之谦又是如何扩大了取资范围,后来的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等名家又是如何发展和借鉴的等等,理清这个脉络,对于我们的具体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有指导意义的。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避免再走,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迅速的引入我们篆刻的作品。
(李刚田先生主编的《篆刻学》)
具体学习篆刻史的方法,有朋友觉得枯燥,我前面理过一套篆刻史的学习言章,也大致就是不到20篇文章,读完对于篆刻史就大致会有一定的印象,这是简略的篆刻史学习方法,就是看我的那20篇文章,再丰富些,可以去看以下这些书:
1、沙孟海先生的《印学史》;
2、李刚田、马士达先生的《篆刻学》篆刻史章节;
3、孙慰祖先生的《中国玺印篆刻通史》
4、刘江先生的《中国印章艺术史》
当然,如果对某个时期,某个篆刻家产生了兴趣,还需要结合某时期、某个印人的个人专业书籍。这里不再另外列出了。
二、啃点《说文解字》或者背点字典
篆刻是文字的艺术,而且大略是关于篆体文字的艺术。因此,从事篆刻的人,都应当了解文字学(不是学术性的研究文字学,而是学习跟篆刻相关的文字学),因此建议对《说文解字》进行逐字的学习。
(《说文解字注》书影)
当然,我们学习《说文解字》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说文解字》的目的不一样,我们学习它,主要是为了了解篆书的基本定法,不至于在实践中犯错误,篆书虽然也有偏旁部首(说文里的五百四十部),很多字也可以用楷书的写法推断出来,但另外还有很多字经过文字的发展,特别是“隶变”之后,现代的楷书写法与古代的篆书写法大不相同,用楷书的写法凭想象推断出来的篆书写法,往往会出现差错,我们在各类书法篆刻展览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作品,就算是长年从事篆书或篆刻创作的人也不知不觉地会犯篆法上的错误(关于篆法正误,回头专门写文章来说)。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逐家对《说文解字》进行学习,实在不行就抄一遍,邓石如曾经把说《说文解字》在很短的时间内抄了20遍送人,我们不需要那么赶,一部书9353个字,每天抄100个字(真正实行下来,一天写100个字并不难,但难在坚持下来),大致3个月时间就可以把《说文解字》抄一遍,这个抄的过程不是学术性的,就是留下印象,每到创作,遇到某字,心中隐约有个大致感觉,不会想当然,这就够了,当然,真记下来了更好。这跟学英文背单词一样的道理。怕就怕日积月累。
(《增订汉印文字征》书影)
当然,熟识了《说文解字》的小篆文字体系还不够,我们可能还经常会刻汉印印式的印章,这又需要把《汉印文字徵》这样的字书再每天看上两页,一页也就五、六个字,新版的《增订汉印文字徵》正文部分也就670页上下,分解下来,一年要不了也能认完了。当然,如果想用抄写的方法,一天抄100个字,这本书的字没哪么多(只有不到3000个),完成的会更早。
(《小篆疑难字字典》书影)
当然,除了这两本书之外,你说,我打算下狠功夫把字的问题解决完,还可以把书目增加到下面这样:
1、《说文解字》(建议中华书局版,如果想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音、形、义,可以用凤凰出版社的《说文解字注》);
2、罗福颐先生的《汉印文字徵》(实在买不到,可以买新版《增订汉印文字徵》);
3、王同愈先生《小篆疑难字字典》;
4、王福厂先生《作篆通假校补》。
(《作篆通假校补》书影)
三、写写篆书
越学习深入,印友们会发现,一个篆刻家首先应当是一个篆书书法家,而书法家不等于篆刻家,就算精通篆书的书法家也不是篆刻家,这二者是有差别的。而为啥要求篆刻人要学习书法呢,因为,一方印章里出现的篆字,因为方寸之间(印面形状又时又不拘于正方形),文字要拉长、压扁、挪移等各种变形处理,为了适应印章,篆刻人必须能写出有自家特色(否则,就是字典或者电脑里的字体)又符合篆书法则的篆书,这些篆书在做上述变形处理时,篆刻人要想随心所欲(这很重要)达到自己的艺术构思,熟练的篆书书写水平是必要的。
可供篆书学习的碑帜样本,也列一下吧:
(邓石如的篆书字帖书影)
《石鼓文》《泰山刻石》《峄山刻石》《诏版》《嘉良铭文》《袁安碑》当然,还可以选汉碑的碑额文字找找汉篆的感觉:《景君碑》额、《孔宙碑》额、《韩仁铭》额、《张迁碑》额。还有邓石如的、吴让之、赵之谦的篆书(名家篆书,以学篆刻史后,偏师学某家篆刻,就习某家篆书为宜。)
四、读印谱
读印谱的重要性,以前无数次强调,此处不再多说。
(印风系列的印谱图书书影之一)
五、看展览
去博物馆见识古器物,去各种展会看当代作品。有条件的也可以去古玩市场,目的不一定是为了买,主要是为了开眼界,跟前两项的目的一致,甚至还可以不时的参加种种篆刻用品或印章拍卖会。
(多参观古器物)
(艺术与生活紧密相关)
六、读各类书、体验生活
小说、摄影、各艺术门类的书都可以看,艺术是相通的,各种奇特的生活无法体验,却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体验生活则可以留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比如做饭,古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书法里的“屋漏痕”与“折钗股”、“高空坠石”、“雁阵惊寒”、“春花舞风”、“蛱蝶穿花”……无不来自生活,这些艺术语言来自生活,丰富的生活体验也必然汇集在我们的作品里,进而使我们的作品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你好,你还觉得你临印之余无事可做吗?
(【老李刻堂】之205)
公众号:三个小布丁 个人微信号:sangexiaobu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