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下的随感

当我家教完回学校,路过路灯下考研的同学——大声朗读背诵着系统的理论。我回想着我刚刚所奔波的事情是有多么的逃避,仅仅只是接触着小学知识。

她们这般努力的自学,肯定是提升了自己的,无论是从意志从学识。为了考试而学习,目的是功利的,不得不说效率的确很高。这样疯狂的学习,除了考研考证,就只有期末考试的那几周是这样了,熬鹰般的学习。考研考公考编考证人是长跑的好些月,期末考试就真的通宵达旦了。短暂性的功利的学习,我向来是不赞成的。

我赞扬的是童子功——从小成的好的学识积累,是好几十年的记忆。就像是练舞的人,练戏曲的人,练功夫的人,他们是勤学苦练下的肌肉记忆而不是半路出家。为了一个名利而攀升的急切,我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速成课,不得不说真的很有效率。几天或者几个月灌满大量的知识,很快的拿下了目标,但随后也很快的忘记了。我企图的是细水长流,缓缓地滋养,缓缓的生长,而不是把脑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冲起来,以前的知识也冲毁得不成样子了。我也知道,这并不现实,“应付”“对付”才是王道。把人捆绑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窗子里是一个大大的扭曲。

也是,很多知识不在特定的场景里,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也就是狭义上的“知识有那么也没什么用”。用来对付考试的知识有很多,若是储存的知识够多,很多裸考也可以。对于知识这个话题,强调实用性的古代就落后了强调理论性的西方了,谁会知道一个理论在几百年后才会有作用而且一运用起来就不得了的重要,这大概也是各种猜想各种问题要提出的原因吧。

想要像电脑里的大量知识还是人脑里的融会贯通?若是有电脑那样多的知识,估计是以特有的记忆方式,系统性的记下来的。若是人脑,那就大概就是会有灵感所出,喷薄出来,万箭齐发,喷涌不已。学者的脑子真是很有魅力啊,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世界是提升了一个境界的新的世界,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活一世,都是衣食住行。世界都不一样,每一天都是非比寻常的。古代王公贵族们是装饰每一眼前之物,用的是世间稀有之物,于是用的每一个物件都是一个平凡人好几辈子的东西,他们的一天从物质上来说是别人的好些辈子了。而从精神方面来说又是物质所比拟不了的了,就更难体会期间的差距了。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反正都会忘,应付一时就只是一时。我知道我考不上,便放弃了升学学习,而选择了更为轻松的听课考证。不考研的大四生还真是学院里的老大,我自己都觉得在学校里是横着走了,什么眼光也不怕了,怎么随意怎么来。一塌糊涂吗?怕是度过最后的时光,就像单身派对那样,和最后的狂欢。出了社会,工作后,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