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历代诗词史初探
第740期
绩溪历代诗词史初探
程福如
绩溪自古有“邑小士多”“东南邹鲁”的美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诗词文化也十分发达。自唐朝建制以来,每个朝代都有与诗词结缘的人。某些历史阶段,绩溪诗词不仅在徽州诗词文化舞台上担当主角,还在中国诗词史上开辟新章,结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硕果。
从时间上看,绩溪诗词的发展可分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
历代参与绩溪诗词创作的主体主要有:在绩溪任职或作客绩溪的官员、文人,绩溪籍在外或在家乡任职的官员、知识分子等。
1
绩溪古代诗词概况
唐以前的绩溪诗词史无考。有史料的记载始于唐代。代表人物唐代有王绩、罗隐、张蠙、程药等,宋代有苏辙、苏轼、五安石、范成大、杨万里、岳飞、石迁、胡舜陟、胡仔、汪梦斗等,元代有汪泽民、舒頔等,明代有程敏政、汪道昆、胡松、胡宗宪、胡宗明、程辂等。
初唐,山西河津籍著名诗人王绩作客绩溪时,写下《绩溪道中》一诗,将绩溪地少山多的地形地貌尽收诗中,显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他应该是绩溪史料记载最早的外籍诗人。
晚唐的罗隐,是浙江籍著名诗人,他的不仕和狂傲与他的诗词同样闻名天下。《绩溪县志》将他的两首诗收藏在艺文篇首,可能是他游玩绩溪时所作。
唐光化元年(900),金乡县尹程药举家从歙县迁居仁里。他淹贯经史,尤其热爱诗词,所到之处,题咏殆遍,人们争相吟诵。他迁居后畅游石镜,谒越国公祠,并写下《迁居》《游石镜》《谒越国公祠》三首诗,成为绩溪史料记载最早的本土人士创作的诗词。因此,程药可被认为是绩溪历史上第一位本土诗人。
程氏家谱中的程药画像
《绩溪县志》还收藏有苏辙之兄苏轼为绩溪隐士汪覃所写的《赠汪覃》,绩溪知事崔鴳的《绩溪道中作》《登源庙劝忠楼》,王安石为绩溪扬溪人葛方琳所作《过葛职方琳守宅题壁》《寄沈鄱阳》,岳飞的《靖康初过华阳镇宿胡殿中东麓书院与咸公话别》,范成大的《临溪寺》《新岭》,杨万里的《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石迁的《石照山》,孙岩的《兵后绩溪道中》,汪晫的《翠眉山》《上李明府新复景苏堂》等众多外籍诗人创作的与绩溪有关的诗篇。
北宋名臣胡舜陟,曾任临安、庐州、静江知府等职,封金紫光禄大夫等,是绩溪境内著名金紫胡的显祖,也热爱诗词。他的《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被《绩溪县志》收藏。他还著有《咏古诗集》。晚年受秦桧迫害,死于狱中。他的儿子胡仔,是南宋著名的散文家。家庭的变故,使他选择隐居著述为生,他的一生著作等身,其诗话集《苕溪渔隐丛话》100集,历代都有翻刻本,在清代时被收入《四库全书》。
可见,宋代不仅有多位全国著名的诗人为绩溪留下了珍贵的诗篇,本土文人同样为全国诗词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足以管窥两宋时期绩溪诗词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词创作受到很大限制。但绩溪城内大儒舒頔,仍然倔强地爱着诗词,创作诗词。他的诗纵横排宕,尚纤巧,尤其擅长七言古体,他所著的诗词专著《贞素斋集》也被收入《四库总目》。
元代还有外籍诗人汪畴、胡景、汪泽民、汪斌等的诗词被《绩溪县志》收藏。
明朝的绩溪诗词也成绩斐然。那个时期,绩溪本土诗人非常热衷于创办诗社。
绩溪遵义胡始祖胡松,累官至刑部尚书,对诗词也很有研究,他与程标等人创建了林泉诗社。《绩溪县志》收录了他的诗三首。
此外,还有汪士达、汪士仁等十多人创建鄣山诗社;唐正音、戴伟等创建龙都诗社。
明正德年间,绩溪仁里人程辂考取进士,并在朝廷中任兵科给事中一职。由于犯颜直谏,于嘉靖年间被罢官回到家乡仁里。因他满腹文章又富有正义感,回乡后受到徽州知识分子的热捧。他在家乡建书院,创嘉林诗社,吸引了一大批徽州诗词爱好者前往仁里谈诗论道。《程里程叙伦堂世谱》收藏了那个阶段程辂和友人的十几首诗。程辂嘉林诗社的创立,对于仁里这个本来就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村庄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明朝还有魏骥、祝世禄、程敏政、汪道昆、崔孔昕、彭泽、陈应期等多位外籍官员或文人,为绩溪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可能与当地诗社众多,本土诗人以诗会友,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士有关。
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绩溪县的诗词创作也很繁荣兴盛。
明末清初,绩溪岭北余村,也就是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汪静之的家乡,来了一位隐士,隐姓埋名,以“采薇子”为名,教书育人,添词作诗,使这个偏僻山村的诗词文化意识大大提高。从那时起,岭北一带涌现出不少诗词爱好者。没有证据显示,汪静之对于诗词的爱好与采薇子之间的关联,但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诞生汪静之这样一位闻名全国的大诗人,应该不仅仅是偶然。采薇子的人格对于出生于邻村上庄的胡适也产生了深深地影响。有一次胡适回乡时,拜谒了采薇子的坟墓,并作诗一首以祭奠这位为绩溪文化作出特殊贡献的伟大隐士。
2
绩溪近现代诗词概况
清代以及民国时期有周贇、施闰章、黄少谷、度存震、赵继序、章勖等外籍文人,还有本土文人汪渊、程淑、程秉钊、程东屏、曹诚英等,留下了大量诗词作品。周赟是宁国人,晚清徽州教谕,他特别钟情于绩溪山水,用生花妙笔,以诗的形式,写尽了绩溪大好河山的千姿百态。
清朝仁里人程秉钊,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考取进士,并入翰林院。他心系家国,特别欣赏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观,不仅自己写诗,还潜心数十年研究龚自珍极其诗词,在龚的诗词中寻求救国道理。
清末民国初年,仁里村思诚学堂创办,大批名儒聚集仁里,诗词创作再次呈现高潮。2002年仁里村所编的《思诚百年》一书中,收藏了思诚学堂师生创作的诗词达100多首。
1916年8月,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用白话文写的《朋友》(后改题目为《两只蝴蝶》),发表在《新青年》上,掀开了中国新诗的第一页,他所创作的诗集《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现代诗集,在中国诗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922年,汪静之出版了诗集《蕙的风》,引发了长达七八年关于诗与道德问题的讨论,大大促进了爱情诗的发展。章衣萍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家,他的诗集《种树集》《磨刀集》《深誓》同样引发了国人对于新诗的探讨。不管当时人们怎样看待白话诗,这一新型诗体以其通俗易懂的风格,最终为国人所接受、热爱甚至痴迷,并有无数人积极参与创作,使白话诗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半壁江山。
3
绩溪当代诗词概况
绩溪当代诗词的发展,主要可分为绩溪籍旅外人士的诗词创作和本土诗词创作两个部分。
旅外人士主要代表人物有程良骏、郑秉秀等。
程良骏是我国最早的水电专家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他笃信“科技是振兴国家之手段,诗词是民族精神之一缕”,致力于三峡工程水轮机研究五十余载,创作诗词近两千首。其学术成果与文学造诣均有盛名。程良俊的父亲程中一,也是一位本土著名诗人,《绩溪县志》收有他的诗篇数首。
郑秉秀是福州大学教授,他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常常与本土诗人吟诵诗词,在《徽山诗韵》《千年仁里》《思诚百年》上发表多首歌咏家乡的诗词。
在绩溪本土,也涌现了一大批热衷于诗词创作的人士,极大地丰富了本县的诗词文化。
1999年,绩溪县退休干部戴克华和胡家褆、章洪立、黄来生等组建了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的宣城市诗词学会绩溪分会和绩溪诗社(后改为徽山诗社),使一大批诗词爱好者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些八九十岁的老者痴心不改,在诗社中孜孜以求。戴克华作现代诗不计其数,胡家褆古体诗功底十分深厚,他出版了诗集《壶口集》,此外还有程学稼出版了《邵凡仙夫人悼词集》,刘家礼《牛歌》1.2.3集,邵名尉的《诗选》。近20年来,社员们笔耕不辍,刊印了100期诗刊,分送给县直各单位和诗词爱好者手中。诗社还集结出版了《徽山诗韵》四部和《绩溪古诗词集萃》,为绩溪诗词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诗词内容上看,绩溪诗词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重,兼人文、民生等多个方面。
可能是绩溪的秀美山川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吧,绩溪古代的山水诗特别丰富,几乎写遍了绩溪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华阳十景、绩溪十景、十五都十景、良安十景、绩溪集诗十景、仁里八景等组诗,将绩溪如画美景凝固成了优美的诗句,令后人读来对其充满无限遐想,有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离华阳镇只有五公里的石照山(石镜山),更是一代又一代诗人的最爱,程药、苏辙、石迁、程通、程辂、胡宗宪、周赟、席存震、张承鋆等都有关于石照山的诗篇存留于世,给一个纯属自然地理的景观增添了无限诗意,不经意间为绩溪打造了一座不老诗山 。
民生方面的诗篇也有不少,比如蚕妇呤、挑野菜等诗,对底层劳动人民充满了悲悯情怀。
历代绩溪民间还产生了大量民谣。民谣也是绩溪诗词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推车磨车》《火焰虫》《映山红》等民谣在绩溪几乎家喻户晓,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绩溪人民的心田。不少民谣被谱成曲,更有利于传唱,其中《月亮起山一盏灯》在省民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8年,仁里村几个七八十岁的老太,还将民谣《十绣鞋》唱到了中央台,为绩溪诗词史添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张嘉毅、王正洪、王明亮、张玉明、胡清宇等中年诗词爱好者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了当代绩溪诗人的实力。2017年7月,宣城诗词学会绩溪分会和徽山诗社换届改选,绩溪的诗词发展再次呈现蓬勃之势,涌现出胡燕燕、胡少玫、肖庭兰、汪江淮、凌心强、胡广华、暮云平、冯卫东、王子帅等一批诗词达人,诗词会员达76位之多。
各中小学校也将诗词作为感悟传统文化魅力、陶冶学生性情的手段,安排学生定时朗读,使每一间教室都呈现诗声朗朗的可喜景象。一些学生渐渐崭露头角,小学生杨清还一举成了徽山诗社社员,她恰似一支在绩溪诗坛露出尖尖角的可爱小荷,昭示着绩溪县诗词的前途广阔。
4
绩溪诗词文化发达的原因
绩溪诗词的历史,是绩溪人民千百年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是绩溪灿烂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使一个不足18万人口的小县,诗词这块阵地却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 绩溪绝大多数家族都是中原士家大族后裔,有诗礼传家的传统。翻阅绩溪的家谱便可看出,几乎每个家谱的家规祖训一章中,都有“重诗书”的章节,不少家族还在家谱中收藏有该族知识分子所创作的诗词。像程药、胡舜陟、胡仔、程辂、程良骏、胡适等,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但他们不论入世还是出世,都把诗词作为自己言志、怡情的一种重要手段,积极创作诗词,所作的贡献甚至比专业诗人还大,与其家族有“忠厚传家远,读书继世长”的家风传承有很大关系。
2、宋以来绩溪书院书屋林立,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一些文人一方面是诗词爱好者,另一方面又是书院的创建、管理者,他们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到书院教学内容的选择,诗词一定会作为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对其弟子产生深远影响。
3、出生在绩溪的文化大学者胡适留美和出任美大使的经历,使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对于西方诗词文化甚至西方哲学有了很深的了解,促成了他敢于成为中国新诗第一位吃螃蟹之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文人敏感的内心,赋予了这座山城以独特的人文气质。境内群峰竞秀,古道森森,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到处都是美景。大会山、大鄣山、龙须山、大獒山、梓潼山、徽岭、新岭、十里岩、小九华、祥云洞、大石门、乳溪河、来苏桥等等名胜和大小村庄,蚕农、稻农们的原始农耕场面等,都是诗人们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