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安红山
泰安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第一工程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对象,技术的革新为施工后的维护环节提供保障。作为交通线路建设的重点项目——公路建设,公路养护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对公路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管理环节出发,结合公路施工要求,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施工; 养护技术管理; 防治措施;
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的便利,公路连接几个城市间的业务往来,提供经济层面的作用。面对运输行业的兴起,人们逐渐依赖于公路运输,造成路面承压力增大的情况,基于此,公路施工有了新要求。在保证安全施工的条件下,应当积极寻找提升公路承压能力的方法,弥补维护环节的缺口,重新审视公路施工存在的问题,给出防治意见。
1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指的是在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水平的情况下,确保施工质量,提升公路的使用年限。
公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起到沟通城市贸易的作用,做好养护管理工作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效果和降低安全隐患,在准备施工和现场施工环节,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若无技术管理,则会造成工程进度减慢和资源浪费的现象,由此可见加强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公路建设很难避开居民,沿线的居民生活对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管控施工能够有效缓解由于往来车辆的通行和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严谨的系统,组织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在出现车辆时,及时汇报车辆通行情况,制定施工计划,维持居民生活的稳定。施工行为受到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高质量、高效率的作业水平为任务达成争取有利时间,管理目的制定的规范性,能够减少在施工后期由于控制成本和提升进度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出现通行困难的情况后,结合技术管理办法,实施优化行为,确保人力资源和资金使用的准确性。
公路建成效果的评价标准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还包括社会层面和生态环境层面的考量,只有满足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维持盈利效果,减少资源消耗,满足居民生活的要求,才可以称得上是符合社会发展进程项目。
2 公路养护过程的具体技术分析
公路养护过程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都有所涉猎,因此下文将从这三个角度讨论提升公路养护效果技术方法。
2.1 施工前
施工前的准备环节为施工方式和技术的选择提供原始资料,有着制约整体效果的作用,前期工作的完备与否与养护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前期准备环节应当制定好完备的养护计划,对于影响公路质量的因素合理规划控制办法。准备阶段主要从材料选择、设备确定和人员结构设置三方面提升组织管理效果。在材料选择方面,进料过少容易延误施工进程,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对成本控制起到反作用,进料多少应当由工程建设需求来决定,不可盲目进料。人员配备方面,合理的人员结构有助于在施工中提升效率,形成密切沟通的系统,帮助信息实时流通,确保根据信息制定解决办法的准确性,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施工工人要与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间形成科学性的搭配结构,结构设计的完备依赖于管理者的水平。由此可见,在人员管理环节应当积极做好管理组织构建的工作,对参与建设的个人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结合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流程,为施工中的技术控制奠定基础。
2.2 施工中
施工环节是养护工作的关键性步骤,决定施工效果的好坏,要充分把握施工中可能出现影响养护效果的因素,对其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提升工作效率。施工中,养护工作的开展要在养护人员已形成完备的技术水平之后。因此在技术投入施工前,要对参与施工的人员予以培训,培训关于此工程建设的养护知识,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后期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使人员明确自身的行为准则,按照技术指标的要求规范作业内容。施工现场要求技术人员层层把关,进行必要的放样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打好基础。施工中基于养护效果可能出现多样性的施工阻碍事件,参与建设的人员将具体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技术人员后,在设计人员的帮助下,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排除故障的作用。工程建设要求安全走在前,满足控制安全隐患的基础上,使设计阶段的理想效果成为可能。
2.3 施工后
公路施工建设完成不代表建设整体目标的落成,只有当后期养护工作以常态化的机制运行,最大限度的延长使用年限,才可以称得上是完成整体的建设。已建成的公路基本形态已经形成,依靠后期的技术无法改变原有的质量,但可以在检修方面增强工作力度,通过细致的检修,找到施工中仍存在需要优化的问题,并加以修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损害人身安全。对于需要修补的地方,查阅原始的施工资料,明确使用的材料,探究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支护方式和混凝土的浇灌方式提升使用寿命。技术人员在对市场材料了解清楚后,交由上级审阅,积极推进检修工作的完成。
3 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机制防治效果的方法
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有待于完善和监管,为保证防治效果的完美呈现,应当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将统一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多个防治环节,构建分级管理、定额计算和标准统一的管理系统,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的防治工作。
3.1 积极探索技术革新的方式
随着技术革新脚步的逐渐加快,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取得进步性成果,通过创新养护技术,与建设形式对接,完成质量与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极大程度延长了公路的寿命,为建立科学化的养护管理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当前公路养护技术来看,主要运用的技术包括BIM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地理信息的表现形式,构建空间形式的数字模型,利用三维模型管控公路运行情况,对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段提前预防。经过数据处理系统传递的数字信息具有精准性,可以为决策制定环节提升准确程度。质量检测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是雷达勘测技术,结合遥感和传感技术,传递高精度的公路信息,避免使用大量的人力和设备,影响成本的控制。将人力工作转变为机器检测,缩减开支的同时,保证检查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养护效果。
3.2 积极使用雾封层和沥青混合料的养护管理技术
雾封层和沥青混合料养护技术有着造价低,项目实施难度小的特点,在当前公路养护作业中被广泛使用。雾封层技术使用的主要材料来源于稀释的乳化沥青,采用喷洒的方式,增加路面的光滑程度,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在喷洒操作完毕后,应由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降温工作,确保路面的干燥程度后,方可作业。废旧的沥青混合料是养护公路的绝佳材料,充分契合资源型社会构建的要求,保证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沥青混合料也需要经过乳化处理,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在沥青中加入添加剂,使其在自然环境下得以融合,以路面下层面的形式对原路面起到保护作用。目前,资源再生是资源管理的主旋律,在公路养护中应用废弃材料,保证未带入新污染的前提下,满足成本控制的要求。
3.3 加大养护资源的投入力度
养护资源主要指的是养护资金、技术和相关技术人才,为保证养护效果的提升,应当加大对上述控制因素的投入力度。公路养护中,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国家,应当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效益获取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监管力度,实现公路养护的规范化和具体化,增加专业的管理人员,保证培训工作的井然有序。培训工作不应当仅出现在施工前,要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帮助施工人员理清施工技术要点,明确图纸的指向内容。对于需要提升技术水平的养护区域,加大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力度,吸引更为优质的技术型人员深入到公路养护环节中,提升整体施工水平。对于持证上岗人员,要深化考评机制,设置储备人员,防止由于技术人员匮乏影响施工进程和养护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养护环节,需要把握好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多个环节,做到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的基础上,提高对养护技术的研究工作力度,积极推行先进技术,提升养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