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医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今天为大家奉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名老中医临床常用验方,为中医临床疗效助力。
1.刘渡舟 (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2.俞慎初(1915年10月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有绞痛者,加元胡10g、生甘草3g,以缓解疼痛。
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京丹参12g、绵茵陈15g、山栀子6g、川黄柏6g、制大黄10g(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g,水煎代茶。
3.祝谌予(1914年生,北京市名中医,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g,知母用10g,生石膏重用30g~60g。●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g~15g、熟地30g。●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g、黄连5g、茯苓15g、白朮10g。●皮肤痒,加白蒺藜10g、地肤子15g、白藓皮15g。●下身瘙痒,加黄柏10g、知母10g、苦参15~20g。●失眠,加首乌10g、女贞子10g、白蒺藜10g。●心悸,加菖蒲10g、远志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g~30g、狗脊15g~30g。4.李孔定(1926年5月生,绵阳中医学校主任医师、副校长)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若斑历已溃加黄芪30g、制首乌15g,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0g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李某,女,23岁,1988年入院。1988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即至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固定,皮色变暗红,于7月2日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脓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术后,转本院治疗。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挟有败絮样物质。处方:消斑汤加黄芪30g、玄参10g。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40天,疮口愈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5.朱良春(1917年7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主任医师)组成:地鳖虫21g 当 归21g 甘 杞 子21g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
典型案例
李某,男,42岁,军人。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现血肿,神智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薄腻,舌边尖有瘀斑,脉细涩。
处方:健脑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6.何炎燊(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
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熟地24g、淮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秦艽9g、白薇6g、地骨皮9g、白术9g、石斛12g、麦冬12g、龙骨24g、龟板24g,上服三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三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7.周仲瑛(1928年生,南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组成:乌梅肉 6g 炒 白 芍10g 北沙参10g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g、黄连5g;●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g;●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g。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处方: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g,白芍10g,乌梅肉5g、山楂10g、玫瑰花3g,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三剂,症状消失。8.刘弼臣(1925年6月生,北中医教授、儿科研究生导师)加减: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g、旱莲草15g,止血效果更佳。于某,10岁,男,1986年3月1日初诊。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5-20、白血球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于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处方:倒叩草30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0g、灯蕊草1g、连翘15g、泽泻10g、胆草3g。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再拟方:苍术、黄柏各5g、银花10g、连翘6g、旱莲草10g、白藓皮10g、蝉衣3g、炒栀子5g、炒黄芩5g、泽泻6g、猪苓6g、云苓6g、姜皮3g、防风3g、生草3g。此方加减又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9.郑惠伯(1914年10月生于四川省奉节县永安镇,主任医师)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1)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
处方: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g,麦冬、五味子各15g,甘草10g。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10.陆芷青(1918年3月生,浙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典型病例
蔡某,男,57岁,199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经同事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萎皮10g、薤白10g,7剂。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整理/天一 排版/ 天一、华布衣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杏林经典《干货:34位名老中医高手的验方!》,由天一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