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洞四进士的天印山,有一个不刷朋友圈的张一鲲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国庆的时候,给孩子讲一个读书可贵的故事。
文/如海
此文游天印山而作,一段曾经的不可思议,值得讲给你的孩子听听。读书精神的可贵是王道,与功名无关。
明隆庆年间。张一鲲那年正当年少,突然提出离家出走。
母亲悲伤不已,父亲张登仕愕然讶异。毕竟张一鲲一向乖巧懂事,一心潜心读书求取功名,素来是一个乖孩子,为何变得离经叛道了?
“昨夜有神灵托梦于我,言称天印山山清水秀,乃玉皇大帝赐予之圣地,凡读书者置身其中研读,必成大器,故孩儿前往修行。”张一鲲心意已决。读书之境界,自然讲究的是心无杂念,心无旁骛。张登仕自然赞许儿子求学的执念,但十年寒窗功成名就者,大可不必一定处于何山水之中,只要有锥悬梁头刺骨之精神,做到静心笃定,不愁功名不成。是故张登仕极力劝说儿子,不必远行让家人牵挂。
张一鲲不顾母亲拭泪,父亲挽留,简单收拾之后就拜别而去。
天印山之行,张一鲲并非为读书而去,实乃排解心中忧郁。张一鲲遇到了一个心仪的女子,无奈门第悬殊太大,只能望洋兴叹。年少的张一鲲失恋了,却无人述说,还不能够荒废求取功名之路,顿觉人生了无趣味,便心生离家之意。
天印山位于广安武胜郊外,名声不大,但却非常神秘。上到山上,张一鲲便觉得心旷神怡。山间清幽不已,松柏葱郁,荫天蔽日,紫气腾腾,溪桥流水,潺潺成韵,林间鸟语,空谷回音。寄情山水之乐,原来是如此畅快!张一鲲心中的阴霾悲伤,一下就被景致冲到九霄云外去了。
张一鲲是田损之父母亲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世人皆知的事。知书达理,勤奋好学的张一鲲甚至是方圆几十里的学习标杆。田损之属于那种脑袋瓜很聪明的孩子,只是贪玩不好之乎者也,但和张一鲲甚是要好。每个学霸的身边,都有一个活泼顽皮的学友,田损之就是这样的同学。
张一鲲是因为失恋去了天印山,当然也不会瞒着田损之。田损之马上就打着跟随学霸到天印山潜修的旗号,风风火火地赶往天印山去了。田损之的父母是厚道的农家人,不明就里,觉着跟着张一鲲标杆也没啥坏处,爽快地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吸收天印山的日月精华,专心致志地学习考取功名,一下子在周围四下传开了。张一鲲、田损之两人想不学习都难了,大家眼巴巴地看他俩学习的成效。
天印山上夜晚很冷,张一鲲、田损之心里更冷,夸下的海口覆水难收,看来只有在天印山上折腾了。田损之说:|“一鲲,这山上的时间如何打发?不如把田子寿也叫过来吧?咱们也好斗斗地主啊!”深山老林,实在是时光难熬。张一鲲说行。
田子寿对读书求取功名兴趣不大,但也很仰慕张一鲲的才学。最重要的是,他喜欢找宝贝,而天印山上盛传已久的天印,田子寿觊觎已久。如果能够通过张一鲲的学识,提供寻宝线索,说不定就可以大功告成。田子寿也风风火火地赶来天印山上了。
在山上长居,除了呆在洞里别无其他选择。张一鲲、田损之、田子寿把家里的被褥等带到山上,寻觅了半天可以入住的洞穴,终于找到好地方。在山顶之阳有九洞,洞宽五六尺,深丈许,一片幽静,旁边还有可饮用的水源。每当晓日初升,云蒸霞蔚,陵谷变色,九洞氤氲在山雾之中,呈现出仙气的美妙和旖旎。
张一鲲欲散心,田损之本贪玩,田子寿想寻宝,三人各揣私心地蜗居在九洞之中了。第一天,他们兴致盎然,把天印山游逛了个遍;第二天,他们感觉有些无聊和后悔了,山中潮湿阴冷,寒气逼人。第三天,田损之准备打退堂鼓了,但田子寿还对天印恋恋不忘。张一鲲咬咬牙:“大家都只知道我们是来闭关读书的,再坚持一段时间吧?”
三个优秀的读书郎,远离了朋友圈和微博,在天印上成了楷模。乡亲们奔走相告,对自己的孩子耳提面命:要有功名,就得有张一鲲、田损之、田子寿的吃苦精神啊。不为外界的浮华所动,专注地在山洞中读书,这是一种何其可贵的读书精神!
被当作楷模往往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推卸不掉的责任。张一鲲、田损之、田子寿没了别的选择,把带来的书籍翻阅了好几遍,开始研究起高考试题,赶鸭子上架也要搏一搏了。想当逃兵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大约一个多月的光景过去了。张一鲲、田损之、田子寿有一天偷着下山,找到狐朋狗友狠狠地吃了一顿夜宵,说起苦读的日子,满眼都是泪。田子寿更是悔恨:天印山上根本就没有天印。三人喝得伶仃大醉,依然没有脸面回家,半夜重返天印山的山洞。
寂静的九洞,光亮无比。张一鲲、田损之、田子寿离山洞还有段距离,就突然听到郎朗的读书声传来。声音浑厚响亮,回荡在夜晚的天印山夜空之中。张一鲲猛然间泪流满面,仍不住嚎啕大哭。那响亮的读书声他是如此熟悉。
那是他父亲张登仕的声音。
登上仕途,鲲鹏展翅。张一鲲能够感受到父亲功名之路的迫切和理想,是如此强烈和炽热。三人呆立在风中,在张登仕的读书声中默然而立。天印山上的灵气和圣洁,真能够给自己带来实现理想的翅膀吗?
天印山一山秀色一山诗,一天揽胜一天痴,晨曦初露登山巅,乐此不觉黄昏天,环江晚渡游人念。
张登仕来了,加入和张一鲲、田损之、田子寿的读书里。天印山的九洞读书时光从此拉开。“更漏沉沉乃就寝,模糊横却珊瑚枕”。他们相互砥砺切磋,朝夕相对,六年不辍,最后全都进士及弟。张登仕写出的《九洞读书记》成了“书不可不读”的典范。
六年的时间,排除杂念,在洞穴之中不被外界纷扰而苦心孤诣地读书,张登仕、张一鲲、田损之、田子寿所呈现的可贵读书精神,令人震撼和动容。二十年后,张登仕还常去九洞凭吊读书遗踪,发出了“九洞诚不负四人,四人亦不负九洞,乃知书不可不真读也”的感慨。
游天印山,我仿佛听到九洞成学的四进士响彻天印山的读书声,声声悦耳。回到现实的世界之中,我们刷着朋友圈,大把的时光被荒废掉,却依然发现好多事情没有时间来实现,更别说专注地写一首诗,聊一聊天,欣赏风景。杂念丛生的世界里,我们有着无处安放的灵魂,难以突围。
重拾属于我们自己的专注,去完成一次人生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