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牛、贺承德、梦回拉萨、绿树成荫赏读青未了的作品《沉默》
沉默
文/青未了
后来,我们都选择了沉默
后来,读过的每一段爱情故事里都有了疑惑
后来,咫尺天涯间
复活了一首又一首诗
后来,我喜欢上了沉默的味道
和一个又一个影子
1、试读青未了老师美诗《沉默》
文/吕小牛
1.记得有名家说过诗是减法。诗者行文,简洁是一种风度。
2.还记得有前辈说过诗贵真。惟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
3.本诗,诗人就以美诗的标准向我们呈现了一种虚实相间相生的人生状态,简约,含蓄,却不失厚重,唯美。不过本诗也隐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那就是诗意取向稍显消极。
4.说到消极,让人不由得想唠点题外话:对于每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面对新起点时的恐惧。战胜恐惧,战胜自己,打开自己,拥抱生活,尤其重要。我不否认隐逸是一种美,但我也怯怯地以为隐居实际是一种修行,不是永远逃避,不是完全拒绝,更不是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所谓“隐于朝,隐于市,隐于野”。隐士在面对生活的形形色色时,首先是个常人。
5.我在想:这些题外话的发生是不是诗人匠心独运的一种效果呢?我不知道!只愿此解与诗心不至于南辕北辙吧!
2、再评青未了老师美诗《沉默》
文/贺承德
青未了老师的诗,美得含蓄,精得雅致,入心、透骨,但又不露骨,完全没有市井小人的飞扬跋扈,确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给美眼养心,和给美心养眼一样,都是生活中的肥差!
以首句为例,“后来,我们都选择了沉默”。“后来”一词,堪称双面胶,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味道,表明以前,我们可能都选择了爆发,是水火不融,是兵戎相见,是六亲不认。屈辱,总是被历史盖上了深刻的邮戳!而此时的沉默,更有芳华。“沉默是思想在走路”,真情走过了磨合期,沉默嵌入生活的血液里,告别了粗野与狂妄,语言开始文静地流淌,文字开始诗意地飘柔!
爱情太美,争吵太苦,复活太甜!
我一直在想,青未了老师的心思是如何诗意地生长的!一定是穿着诗意的旗袍,喝着诗意的茶水,品着诗意的菜肴,在沉默中绽放着,真正属于女人的,那一朵诗歌的花香!
现在,我也喜欢上了沉默的味道,和一个又一个影子!
3、梦回拉萨
能读懂,又能用最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把读诗的心情分享给大家,是对作者的尊重,也能赢得尊重。
4、读青未了的《沉默》有感
文/绿树成荫
诗歌往往具有宽阔的空间和时间视角,这就需要有个合适的开口。青未了的这首《沉默》,开口是寻常情感,通获阅读我却获得了广阔的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比喻。我们拿自己或者身边的故事说事,其实是在说一个与之有关的异度空间。如果仅仅把这首诗看成爱情固然没问题,到雀实是小看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思考往往可以获得额外收获,对诗歌更需要领悟深层的语言张力。
作者用“后来”一词对文本进行层层推进,在语言的表层是一种舒缓推进的节奏,但是语言的深层却是步步紧逼层层挤压,有一种紧致的内在冲动。它一环一环地把文本推向深入,把情感也一步一步推向高峰。短短的三节文字作者像跋涉过了千山万水才最终到达。情感的艰辛和历程的苦痛化作诗行,流淌出来的是超越痛苦的沉默。最后,用“喜欢上沉默的味道和一个又一个影子”,把作者的情绪压缩在了一个狭小空间,诗歌戛然而止。这种没有救赎感的结尾独具魅力,同时也惊心动魄。
宽领域是现代诗歌的方向和特点。诗歌通过广阔的视角阐发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感触,也传达诗人特有的精神品质。走向内心,并通过走向内心从而走向社会,实现作品的价值。所以诗歌不是浅抒情,而是书写有质感的内心和场景来表达莫种东西。青未了的《沉默》就是有质感的一首精彩短诗。纯净的语言透出层层叠叠的情感诉求,表达出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和思索。这这首诗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学诗的案例典范。
5、浅评青未了老师珍品《沉默》
文/贺承德
有道是,常读常新。如果用心去品,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远胜山珍海味。更何况,《沉默》这杯女儿红,陈酿了二三十年的美好光景!
再回首,青未了依然柔情似水,她的现代诗仍旧笑魇如花。如果为之贴上一个标签,我想引用一下,“美的”!在商业界,这也许会是侵权行为,但在文学界,这应该就是格力事件。是你,给现代诗增添了“温暖如春”“凉爽似秋”的婉约的力量!
就主题思想而言,《沉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沉默的喜爱和推崇。何以见得?未节,诗人直抒胸臆,“我喜欢上了沉默的味道”,和首发阵容的“我们都选择了沉默”,前后照应,浑然天成。这里的“喜欢”就是真爱,醉意挚爱。“沉默的味道”,不但具有生活形象,而且富于文学气质和诗歌风度,确是珍品,确是心灵的“美味小吃”,远胜大餐的粗俗与狂妄,还有那一份莫名的傲慢无礼!压轴好戏,是对前文的一个毕业鉴定和工作总结。
在巧妙构思方面,“后来”一词,自始至终,不离不弃!这一条思想大动脉,在诗歌的灵魂里,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让人不由地想到“爆发是沉默的前世,沉默是爆发的今生”,这一历史蜕变,这一伟大真谛!
总之,我认为,《沉默》不但是一首爱情诗,而且是一首哲理诗。她让拜读者的眼神学会了赶路,并且开始用“沉默”不断地尝试,在稿纸上奔跑,再续中国传统文化新的长征,再筑中国民族脊梁新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