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深度决定前途的广度

哈佛大学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一入校就会被反复教导:“你们到这里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相比,人渺小得很,但是人统治着世界,原因无他,只因人能够思考。思考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虽然它并不一定指向真理,但是不思考必然走向迷茫。思考是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不思者难以成长,难有长进,更难走向成熟。因为对人生有了思考,有了感悟,人们才会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

从旁观者的视角体察自我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当局者、别人的旁观者,所以我们很容易看清别人,却往往看不透自己。如果想要看透自己,那就只有跳出躯壳,做自己的旁观者了。

常有一些年轻人过分自信,他们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但老人们总会告诫这些年轻人,在人生的路上,要把自己看轻些,为人处世盲目自信的话,最终将一事无成。

的确,能适当地看轻自己,才是智慧的表现,也是在清醒中的一种苦心经营。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输给自己,也只有把自己看作对手,将自身的缺点当作最大的敌人,才能看清自己,把可能造成失败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世界上最可靠的朋友是自己,最无法逃避的对手也是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换个角度自我审视,那么他就永远不能完善自己。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威廉姆斯是一个开发游戏软件的高级工程师,但在一年之内,他已换了三份工作,老板对他都不甚满意。一次,他在飞机上巧遇一位软件开发商,刚准备换第四份工作的他便和这位老板畅聊起来。

威廉姆斯口若悬河地谈起自己的理想,他说自己想开发出一款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游戏软件,但因怀才不遇,没有找到真正赏识自己能力的人。听完威廉姆斯的一番畅谈,这位老板对他十分感兴趣,当即力邀他加入自己的团队。

然而,威廉姆斯的这份新工作照例在三个月之后结束了。他的夸夸其谈掩饰不了他不注重实际操作的缺点和弊病。当老板认清这个事实的时候,毅然辞退了他。而感到怨愤的他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何再次被抛弃。于是,他回到母校哈佛大学,向曾经的导师安德鲁教授寻求帮助。

安德鲁教授对他说:“当你感到怀才不遇、痛苦万分的时候,你有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才华真如期待中的那么高吗?自己真能胜任那些想象中的工作吗?如果说遇到第一个不懂得赏识你的人,是对方有眼无珠,遇到第二个仍然看不到你才华的人,是时运不济。那么,当你遇到第三个、第四个,甚至第五个仍然没有重用你的人时,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听到这里,威廉姆斯恍然大悟,并深深地低下了头。

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不给你机会,而是你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实力。所以,只有从旁观者的视角,客观公正地体察自己、评价自己,才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

在自我体察时,不妨向旁边迈开一步,想象有另一个自我在半空中冷静旁观,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自己、审视自己,以一种鸟瞰的方式来打量自己。这种与“身处其中的我”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潜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实的情况。认识并把握自己的实情,便能指导自己的人生,从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做自己旁观者的能力和勇气,这是因为人的情商有高有低。真正的高情商者可以成为自己的旁观者,但是不会真的袖手旁观,他们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能进行认知、体察、监控和掌握。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具备自我意识,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绪的干扰而迷失、夸大,不会产生过度反应,能在纷扰的情绪中保持中立。这让他们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更能很快用另一个冷静的自我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比如,当被别人激怒时,他们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不会刻意去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他们会选择两种抒发的渠道:1.发泄出去,将对方臭揍一顿;2.丢掉它,放对方一马,不让它干扰自己的好心情。对于情商高的人来说,后者自然是明智的选择,因为那样不仅不会对彼此造成伤害,避免产生更大的麻烦,而且还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将坏情绪抛到脑后,让它没有办法干扰到自己。

所以,你现在知道,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不仅仅是要及时发现自己情绪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用旁观者的身份来给自己作出正确的指导,你要做的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而是一个“热心旁观者”。因为你要帮助的是你自己,对拯救自己你还有什么可保留的呢?

哈佛逻辑精点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义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有时候,周围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更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并作冷静的分析。对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应该不盲从,也不轻视。

居安时要懂得思危

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在刚出现端倪,还没有发生变化时,有的人就会提前注意到,同时努力做到未雨绸缪,以免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在生活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懂得防患于未然,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一家人请朋友吃饭,朋友临走时看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房屋周围又堆满了木材,便对主人说:“你家的烟囱应该换成弯曲的,周围的木材应该移走,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不以为然。不久,主人家做饭的时候,外面起了大风,将烟囱里的火星吹到了周围的木材堆上,很快便燃起了大火。四周的邻居纷纷跑来帮忙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所幸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为表示感谢,主人杀猪宰羊宴请四邻。有人对主人说:“你应该宴请当初建议你改造烟囱、移走木材的朋友,如果你听了他的话,今天就不会发生火灾了!”主人顿时醒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朋友。

许多成功者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见微知著,能够参透事物本身,抓住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进而取得成功。有忧患意识的人不仅能够占尽先机,还能在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时及时发现苗头,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避免可能引起的失败。

在哈佛商学院的课堂上,韩国企业三星是一个深受学者们重视的高科技企业,这个出身于弹丸之国的企业,在几十年间,迅速地发展成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消费电子产品企业。而这样的成功,与其首席执行官兼副董事长尹钟龙自始至终所怀有的高度危机感与胜利欲望紧密相连。

在三星全体员工看来,任何一个被忽视的细节都有灾难潜伏,而每一次的成功都有可能使骄傲自满不断加大,从而使失败的可能性不断膨胀。

三星公司几乎没有哪个星期不推出一项在某一领域称为“世界最佳”或者“世界第一”的产品,它早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平面液晶显示器、彩色电视机生产商、存储芯片生产商,还是全球超大型手机生产商之一。如今,三星公司每年在美国注册的专利数量早已超过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英特尔集团。

自1997年尹钟龙重组三星以来,该公司的品牌资产价值增长速度就在全球电子科技公司中名列前茅。但是对于尹钟龙而言,三星时时处于危机之中。他总是警告旗下的雇员:“三星正处于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刻。而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或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或是一败涂地的十字路口上。”他不断地发出危机警告,告诉雇员,对手正在不断出现,如正处于重整旗鼓阶段的索尼公司、蓬勃发展的中国新电子企业,它们都很有可能结束三星在行业中的暂时领先地位。如何确保企业控制数字整合时代的核心技术,是三星日后能否获得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尹钟龙的这种危机感让三星时时保持着必胜决心与警惕感,他一有机会就会去提醒大家,这些危机可能存在于任何时间段,甚至有可能在鼎盛时期将三星公司推入深渊。正如他所强调的那样:“若你不想失去,那么你便必须要做到这样的举动:即使是深爱着你的妻子,你依然要告诉她,你每天都深爱着她。”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危机意识与竞争获胜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种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一样,信心是成功的支柱,而竞争则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仅仅站在竞争与对抗的洪流岸边不断地观望,而不全面地参与到竞争中去,只会让自己失去进取之心,进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失去危机感与紧迫感。

哈佛逻辑精点

理查德·帕斯卡尔教授说:“21世纪,没有危机感便是最大的危机。”居安思危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只有时刻有危机感,才能时时努力、时时进步。不论你在怎样的人生轨迹上前行,都应该心存危机意识、小心谨慎、居安思危,只有这样才能将顺境保持住,把逆境转为顺境。

理查德·帕斯卡尔教授说:“21世纪,没有危机感便是最大的危机。”居安思危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只有时刻有危机感,才能时时努力、时时进步。不论你在怎样的人生轨迹上前行,都应该心存危机意识、小心谨慎、居安思危,只有这样才能将顺境保持住,把逆境转为顺境。

有正确的预见等于成功了一半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全世界的人都好奇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我就按照分解的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到了。”

可见,目标的力量是巨大的。不过这个故事更加强调的是,在大目标下分出层次,分步实现大目标,这就是规划。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的确,一个人能有多远的目光,就会有多大的成就。一个“思接千载”的人,必然能够“视通万里”,必然会有相当远大的愿景。而一个没有预见力的人,当然就不会有什么远大的人生目标。

预见力是指一个人具有思考未来的能力,一个人若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有远见卓识。只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把握住时机,才能见机而行,相时而动,取得成功。相反,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不可能有发展的眼光,不可能会考虑到自己的长远目标,也就不会把握住时机,成为激烈竞争社会中的胜利者。

刚刚大学毕业的凯特才貌平平,从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当她被一家知名公司录用为销售人员后,公司的职员都感到不可思议。按照往常的逻辑判断,以凯特的条件,她根本不可能打败众多前来公司应征的对手。

凯特在公司工作一年后,副总经理的专职秘书因故辞职,工作必须有人接手打理。现招现聘显然来不及,况且经理的脾气和工作习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适应的。虽然觊觎那个职位的人很多,但谁都没有把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事部门最终选中了凯特做经理的秘书。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凯特,公司上上下下都对凯特羡慕不已。

同事艾玛问她:“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幸运吗?”

凯特笑着说:“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距离面试还有两天,我用这两天的时间去查阅公司资料,充分了解公司的背景、产品、新闻等,做好随时上班的准备,当然就能提高被录用的机会。至于为什么我一个小小的销售人员,却能够接任经理秘书的职位,那是因为我花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公司中每个领导的工作态度。我知道前任秘书每天早晨会给经理泡一杯意大利咖啡,不加糖;下午2点半左右,换成茉莉花茶;给经理的办公桌上摆一束鲜花;在经理情绪不好的时候,绝对不能进他办公室。”艾玛恍然大悟,原来前些天前任秘书请假后这些事情都是凯特做的。凯特为什么会得到公司领导的肯定?如果她每天不对领导的工作流程和脾气秉性细心观察,就不会知道领导喝咖啡不加糖,每天下午2点半左右需要茉莉花茶,更不可能获得经理秘书的职位。她善于理解领导的心意,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得到经理秘书的职位也是无可厚非的。凯特的好运是自己精心策划的结果,也印证了这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考虑将来的人,没有预见力的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问题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不能预测事情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也就不会做好规划,因此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的。

哈佛逻辑精点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说:“把梦想变为现实,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要有正确的预见;第二,要深入思考;第三,要付诸行动。”正确的预见是保证正确行动的必要前提,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有了正确的预见,心中便有了一幅宏伟蓝图,就能够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就会踏入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

经常反思,让自己更成熟

有一男生和一女生一起去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该公司对两人分三天做三次考核。第一次考试,男生取得99分,而女生则以95分排在第二。第二次考试试卷发下来时,男生感到纳闷,因为试卷与第一次的完全一样。但监考人员说没有发错,他便懒得去想,潇洒地重做了一遍。第二次分数出来后,他还是以99分位居第一,那位女孩则还是排在第二,不过这回她得了98分。

第三天的考试准时进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试卷仍然和前面两次完全相同。但监考人员还是那句话:“认真答卷,不要有疑问!”两位考生老实地再答了一遍。当他自信而从容地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完成试卷时,他瞥了一下那位女孩,她似乎还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时而修改,时而补充,直到考试时间结束后,她才把试卷交上去。

第三次考试成绩公布了,他依然是99分,只是这次女孩也考了99分,但是他一点也不担心被挤下来,因为他觉得自己足够优秀。可是第四天公布的录用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公司录取的竟然是那个女孩,而不是他!

总经理笑着告诉他:“我们很欣赏你的考分。但我们没有承诺谁考了最高分就录用谁。不错,你每次都考了最高分,可惜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样,一成不变。如果我们公司也像您的答题一样,总用一种模式去经营,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员工不但要有才华,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善于发现错漏的人才能有进步,职员有了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我们之所以用同一张试卷对你们进行考核,不仅仅是在考你们的知识,也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这一番话说得他哑口无言,羞愧难当。

一个不会反思甚至不去反思的人,是不会有所成长的。所谓反思就是指通过思考来审视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看自己在哪里犯了错,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的发展作准备,尤其是当同样的事情再发生时,能够作出正确的改正,要做到比第一次更好。

有一个叫道密尔的企业家专买濒临破产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在他手中又一个个起死回生。有人问:“你为什么总爱买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道密尔回答:“别人经营失败了,接过来就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缺点改过来,自然会赚钱,这比自己从头干省力多了。”道密尔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失败价更高,别人不行的,他行;别人跨越不了的,他能跨越,把别人的失败变成自己的财富。

反思别人的经验教训是一种可后天培养的归纳能力。反思就是寻找规律,使道路清晰,使“是非”明了。善于反思的人可以准确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理解自己何以成功、何以失败,并且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自己的优点,避免再走失败之路。

更为重要的是,反思可以使我们不必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不必犯别人犯过的错误。重复犯错误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重复使资源配置趋于无效,使劳动的价值归零,使智慧无用武之地。 

既然反思是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那么,怎样去反思呢?我们要特别注意从实际出发,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一眼看到底。怎么才能看到底呢?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为什么”一层层地问下去,就能够把事情看到底。无论面对自己还是别人的失败,我们需要的是沉着冷静,理性对待;以失败为借鉴,找出失败的原因,跨过去,便是成功。

哈佛逻辑精点

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说:“当我还在大学时,我犯下了许多愚蠢的错误,对此我并没有找借口,而是认真反思。” 反思能够使人更成熟。因为在反思中,人们不断地去思考自身、了解自己,所以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也就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从而走向成功。

换个思路,问题迎刃而解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是比较有效、经济的,能解决大部分常规问题。但有时常规思维并不能解决一些非常规的问题,而且人类是懒惰的动物,一旦用脑的方法模式化后,就很难用别的方法再予以刺激。所以,为了使自己的头脑能够不僵化,能够不断地转换思路,就必须打破固有的思考模式。

一天早上,一位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内容,他的儿子在一边哭闹不休,他感到十分心烦。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他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然后对儿子许诺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拼起这些碎片,我就给你二角五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儿子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想到的是,才过了不到十分钟,小约翰便拼好了。牧师惊讶地问:“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小约翰很轻松地回答道:“在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正在进行思考时,如果你的方法是错误的,不妨换个思路去思考。倘若你的思路是正确的,那么你世界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美国思想家史坦利·阿诺德说:“每一个问题都隐含解决的种子。”这句话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每个问题都有解决之道。问题的本身就包含着解决的办法,只是需要人们去开动自己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受邀到一个学校开讲座,在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到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更好地就业和创业的问题。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发问道:“假如一条大河的对岸刚发现一座大的金矿,但是河水很深,你们不会游泳,而你们又渴望得到一大笔财富,那你们该怎么办呢?”

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绕到河水浅的地方再过河。”有人说:“练习游泳,练会了再游过去。”也有人说:“造条船,能过河就行。”还有人说:“建一座桥,就可以到达河的对岸了。”

企业家点点头,微笑着说:“你们说得都不错。你们的目的是为了过河,绕到河水浅的地方过河也未尝不可,但是一条大河,你知道浅水处在什么地方吗?这样找很浪费时间,有时候成功是要有一点儿冒险精神的,太保守反而会错过良机。练习游泳也行,但当你学会了游泳并且真正能够游到对岸时,估计一切都晚了,机会来了不抓住就会溜走的。造船、建桥也可以,但你想想,造一条船、建一座桥需要多大成本,需要多少时间呢?你不会游泳,毕竟有人善于游泳,人家已经在第一时间游到对岸,对岸的金子已经被人提前注册了商标、申请了专利。真正的财富只能被少数的天才拥有,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善游者,他最先发现了财富并且最先游到对岸,现在,金子已经被比尔·盖茨拿走了。”

同学们一阵笑声之后,却流露出有些失望的眼神。企业家见状,接着说道:“或许你们不是天才,但是只要你们肯动脑筋,转过弯儿来,也一定会有很多成功的道路。金子被比尔·盖茨拿走了,那么这时候你们发现机会了吗?如果这时候你就灰心丧气、打退堂鼓,那你注定要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企业家顿了顿,接着说:“吸取了不会游泳而失去财富的教训,很多人当然都想学游泳了,那么机会来了,你可以开游泳馆,请人教授游泳,一样也可以发财。造船的应继续造船,建桥的也应继续建桥,虽然比尔有很多金子,但他也需要过河,你可以向他收过路费,一样也可以赚大钱。然后你们再看,造船需要木材商,建桥还需要水泥商……机会还有很多很多。比尔·盖茨拿走了金子,他同样也要分一些给你们。所谓成功之路千千万,只要不用非法的手段和他硬抢金子,可以另辟蹊径,就会让他自愿送金子给你们。”

人们往往会对一些常见的事物形成思维定式,因此以固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新的问题。但是有些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事情则是从未发生过的。如果还以固定的思路来思考,必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转换视角,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引发新的思索,产生超乎寻常的新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哈佛逻辑精点

哈佛大学博士、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说:“思路决定出路,头脑是否敏捷对成功至关重要。只有思维灵活的人,才能在变化中生存和发展。”当你觉得事情的发展与你的预期不相符时,就要及时、果断地摒弃旧有的思路,换个思路,说不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听别人的意见,自己作决定

在一次会议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受到严厉指责,一名技术员指出公司开发的网络浏览器滞后。比尔·盖茨沉默片刻之后,便进行了一番自我批评,并向与会者诚恳道歉,然后迅速作出开发新浏览器的决定。比尔·盖茨后来谈起这件事时说:“我不想在面子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比尔·盖茨没有因为自己是总裁,而拒绝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也许是他能够成为世界首富的一大原因吧!

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是以别人的意见为标准作出决定,而是综合考虑别人的意见后,再以自己的意见为主要标准来作出决定。毕竟别人只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发表一些看法甚至是无关痛痒的言论,而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进行考虑。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一书中说:“发不了财的人通常是容易受别人的意见影响的人。他们容忍闲言碎语,容忍别人的意见,容忍记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报道。意见是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意见要告诉任何愿意倾听的人。如果你在作出决定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人意见的影响,那么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尤其在把自己的欲望转变成金钱方面更不会成功。”

日本励志大师堀场雅夫也在他的著作《不要听别人的话》中指出:“现在依赖心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愿意自己去思考,什么事都请教别人的看法,事实上,在面对严峻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是自己通过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世上没有听了别人的意见就能顺利解决问题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同的,每个人对人对事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如果把别人的感觉、意见放在自己的感觉之上,只能造成自己的失败感,所以,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学会信任自己。

你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议论,有的如同飞絮,有的好似利箭。即使你用尽全力,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但别人的意见和议论必然会有可取之处,会有你考虑不到的地方。所以,聪明的独立思考者一定会很注意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然后作自己的决定。

曾经有位画家,一直想画出人人见了都称赞的画,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他把画好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加了一条说明:如果你认为哪里欠佳,请在画中标上符号。晚上,画家把画拿回家后仔细一看,发现整幅画没有一笔不被标上记号的,画家十分不快。他决定换个方式再试一次,于是他又临摹了一幅相同的画,这次他要求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地方标出符号。结果,所有的地方也都画上了标记。画家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就是无论画什么,都会有人觉得不好,而同时也会有人觉得好,不可能全部都说差,但是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有些人看来反感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更没必要去争取所有人都对你满意。

每个人都是意见领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评价,都会对周围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在作自己的决定时,受了别人太大的影响,那么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没有个人思想和主见的人。

哈佛逻辑精点

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嘱咐道:“没有人可以左右你们的生活,除了你们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我,你们生活的意义将由你们一手创造。” 每个人都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要认真地听取,争取能够从中得到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从99%的噪声中筛选出1%的信息,然后以自己的意见为主,综合考虑这1%的有用信息,果断地作出真正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

转自公众号:HR菁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