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拂面是乡情
——喜读毛道海先生的
《潜江风情录》
作者 黄明山
毛道海先生的《潜江风情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1月版)终于飞上了我的案头。这本装帧精美的通俗读物,堪称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史料的翔实 作为潜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毛道海先生对民俗研究可谓情有独钟。同时,他又作为地道的潜江人,对潜江的风土人情的搜集整理有着浓厚兴趣。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有心人。这些,决定了他视若家珍的篇什有一种历史的厚度。如《传说与真实的毕家山》、《积玉口的传说》、《玛昌湖情结》等,都给人那种悠悠岁月了如指掌的感觉。的确,生活中的他是个手不释卷的人。为了从民俗学的高度对潜江的人文掌故进行俯瞰直至亲近,他让阅读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跋涉。大部头的《二十五史》,他细心研读;潜江的《康熙县志》《光绪县志》等,他不知道揣摩了多少遍,其中《光绪县志》他还一丝不苟手抄了下来。有了这种治学态度和阅读实践,他自然会在行文时得到信手拈来而又不失本原的方便。阅历的厚实 毛道海先生不仅仅是借助于阅读来发“思古之幽情”,对一个地域的民俗研究,必须在千千万万个“耳闻目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地采撷。毛道海先生是有着他的优势的。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他的家乡潜江,处处留有他寻觅的足迹。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来自于民间乡里的“口头文字”,如《焌米茶、焌豌豆和火烧粑》、《洋糖发糕》、《三月螺蛳四月蚌》、《细米菜,蒸蒸菜》等,无不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那些深入到骨髓的方言,通过恰如其分的情节再造,给人们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语言的平实 《潜江风情录》语言平实,可说是一大特色。平实不是平淡,从某种程度上说,平实更能映照出作者的文字功底。据我所知,毛道海先生写过许多其他样式的文章,不乏文采。但在这本集子里,可以看得出,他对语言方式的定位作了审慎的选择。从民俗研究的角度,保持语言的“原汁原味”,是对读者的尊重与负责。可以这么说,《潜江风情录》从头到脚都是“潜江的”。翻阅它们,你会捕捉到语言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似有一阵清风吹来,那样地质朴而沁人心脾。情愫的真实 文为情所动。从《潜江风情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情愫的流动。对大自然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是作者袒露心灵、抒发情志的原始动力。《南浦荷香诗情浓》、《黑流渡的龙舟赛》、《潜江自古清官多》、《新兴的花灯之乡》,还有“曹禺家世”系列,等等,这些篇什,都弥漫着作者对历史诗意的回顾,对家乡理性的描绘,对时代激情的讴歌。由于情感的汇入,《潜江风情录》才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喜爱。而对于作者而言,真实的情愫,乃是结字构文的“诗外功夫”。读罢《潜江风情录》,我想到了毛道海先生的为人。为人的朴实,不能不说是他为文率真的一种最好的补充。从年龄上讲,他是我的长辈;从学识上讲,他是我的老师,可他是那样地谦逊。他在写《荆楚民俗村记》时,还征求我的意见,叫我参与修改,其意之诚,令我惶恐。那其中的一些细节,对我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毛道海先生和他的《潜江风情录》正融合为一个启人记忆的意象,犹如拂面的荷风,满是盈盈的乡情。
往期精彩:杨义祥的《谛听与倾诉》是一本充满乡土风情和理性色彩的诗集。我很理解杨义祥取这样一个书名。从他的文集《咀嚼与守望》到诗集《谛听与倾诉》,有一种不由分说的内力的张扬。如果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的话,那么前者是铺垫,后者则是更为具体的心灵呈现。
黄明山,湖北潜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当代》《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诗刊》《散文》《中华散文》《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诗选刊》《散文选刊》《杂文选刊》《新华文摘》等处发表文学作品千余件。诗歌《蛙声里的蓝天》、散文《听疯人拉二胡》、小说《爱情歧路》等获中国人口文化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小说选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等奖项百余次。歌曲《大西部》由好莱坞影星演唱并收入《欧美百名歌手好歌精选》。作品收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散文大系》、《名家名篇·精短散文》、《99篇震撼心灵美文》、《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中国年度最佳歌词》、《中外哲理名言》等多种选本。散文《寒冷的味道》、《鸟语》等选入中考试卷和中学语文阅读教材。著有诗集《檐雨》、《立交桥》、《钢琴与排箫》、散文集《寒冷的味道》、《墨绿的地平线》、诗文集《雷雨天风》、格言集《草径思踪》、歌词集及同名网络歌曲集《中国红》、六集电视纪录片《曹禺》等。现任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