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身上隐匿的黑社会密码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第二回(每周日更新)
“燕青身上隐匿的黑社会密码”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BT历史零售”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浪子燕青是水泊梁山中一位聪明机智、身手灵活的人物。《水浒传》第六十回是这样介绍的:
“卢员外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绣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阮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不止一身好花绣,更兼吹得弹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青字。北京城里人口顺,都叫他做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
花绣,也就是刺青、文身在古代的一种文艺说法。在唐宋之前,刺青一直是作为一种刑罚存在的。在原始时代,刺青是一种美,代表着原始人对本部落图腾的崇拜,那时候还被视为好东西;等到了《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刺青成了五刑之一,只有犯了罪的人,才会在脸颊脖子胳膊等处刺字,然后再涂上墨,构成了“黥”( qíng )刑。
(黥刑)
到了唐宋时代,刺青逐渐在底层流传开来,成为市井一种时髦。唐代开始出现专门给人文身的匠人,到了宋代,高手匠人给人刺青的收费是很高的。
老百姓中的什么人喜欢文身呢?
我们查看水泊梁山上有刺青的好汉们在上梁山之前的职业,就可以大致知晓:浪子燕青是仆役,花和尚鲁智深、花项虎龚旺是中下级军官,九纹龙史进是地主纨绔子弟,双尾蝎解宝短命二郎是猎户,短命二郎阮小五是渔民,病关索杨雄是低级皂吏。水浒传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写实性上。水泊梁山上这些刺青爱好者们的职业,全部都是市井中较为低下的行当。这一点与历史记载是吻合的,这些行当的从业人员也是唐宋时期刺青人群的主体。
刺青作为中下层的喜好,一直为统治者和高级文人们所不齿。按照唐朝文人段成式的说法,刺青的大多数都是“恶少”,即不良青少年。
这些人文身之后干什么呢?
聚众上街打架斗殴,妨碍治安。《酉阳杂俎(zǔ)》记载,中唐时期长安城长官、京兆尹薛元赏,人称“刺青终结者”,为维护首都治安,他曾一次性捕杀30多个文身恶少。当时京城有一位老炮儿企图顶风作案,专门在胳膊上纹了一句顺口溜“生不怕薛元赏,死不畏阎罗王”,以示自己有种。当然,随后这位老炮儿就被薛元赏干掉了。
而且从唐宋时期开始,文身就成为黑社会帮派团伙之间互相区别的旗号标志了,举例来说,九纹龙史进应该是属于一个专门纹龙的黑社会团伙,而胸口纹一只豹子的短命二郎阮小五肯定属于另外一个纹豹子的黑社会团伙。
(九纹龙史进)
宋代另外一个刺青的人群就是军队和罪犯。唐末五代十国乱世之间,军镇私兵称雄,一派武夫当国的乌烟瘴气。军队对士卒刺字的风俗也大大加强并扩展到民间了。按照当时军队的规定,只有特别杰出特别猛的,才会免于刺字,后来的北宋名将狄青当初入伍的时候也是被刺字的(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来狄青在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很猛),这都不是文身者自愿的。当然也有一些自愿的,比如北宋名将呼延赞浑身上下都刺“赤心杀贼”,还要求他家无论男女老幼都得这样的文身。但是,风俗依然是“文身的不是好人”。按照《清异录》的说法,那就是:自唐末以来,无赖男子以刺青互相攀比。
在水浒传里,什么人会称赞燕青的刺青呢?
在水浒传第八十一回,名妓李师师对燕青的刺青大加赞赏,饶有兴味甚至还用手去触摸了一番。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一书也曾记载,某地一名妓女在庙里上香,看到门口站岗的士兵身材高大刺青漂亮,喜欢得不得了,一直绕着士兵转来转去欣赏,始终都不肯离去。小说与历史就是这样在名著水浒传中不期而遇。这是底层对刺青的正面赞赏。水浒传中其实还有一位地方官赞赏过燕青的刺青,这是在第七十四回燕青打擂时。但是这并非来自于上层的审美,而是这位糊涂官误以为燕青是相扑选手。宋代的相扑手也属于市井行业,在这位糊涂官眼中,浑身刺青的燕青就是个漂亮的相扑手。
(燕青打擂)
实际在宋代,“刺青者不是好人”的上层认知,仍旧在延续。《东京梦华录》里说,刺青的很多是“恶少年”、“浮浪之辈”,也就还是指黑社会。宋徽宗时睿思殿应制李质身上有刺青,他的解释就是因为自己少年时“不检点”。宋代甚至明确规定:姓赵的皇室亲属不允许刺青,否则要处罚。这种对刺青的轻视态度一直持续到宋徽宗时代,才稍微有所改变。之前我们提到的睿思殿应制李质,就被宋徽宗赐名为“锦体谪仙”,这事甚至还被当时的宰相李邦彦所羡慕,李邦彦贪图皇帝御赐的称号,于是他在宴会上用假刺青画到后背,给皇帝展示。
(李邦彦)
上层的松动,也刺激了底层对刺青的进一步追捧。到了南宋时期,都城临安的市民组成了专门的刺青爱好者俱乐部——锦体社。每逢重大节日庆典,这些人就会出来游街展示刺青,引得市民叫好。当时临安城里还有一家很有名的面食名叫做“陈花脚面食店”,也就是双腿上刺青的店主人以此作为店名。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元代,市井间仍旧流传着“豪侠子弟皆好刺青”的习俗。但是这种上层鄙视、下层喜好、黑社会擅长的刺青局面,最终在明朝初年被彻底终结,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刺青者一律判处流放充军,刺青这种黑白混迹的市井江湖特产,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这只是明面上的退出,刺青作为一种底层的身份象征符号,一直延续了下来。
同时,也正是因为刺青的黑白江湖色彩,因此在国人的记忆中,刺青就一直跟黑社会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新的以刺青作为个人认知体现的流行潮出现,局面才稍有缓解。
热门推荐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BT历史零售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