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内心,才是保护自己的铠甲

来美国的7年里
我都经历了什么

图 | 网络

文 | 千泽

点击下方绿标 主播韩枫为你朗读
至今年8月15日,已是我来美国的第7个年头。
记得7年前的我,拖着两个硕大的行李箱,满载着父母为我储备的各类物资,和几位即将一起入学的校友一起登上了来美国的飞机,成为了2014年几十万留学大军中的一员。
为缓解日后的孤单感,我带上陪伴我长大的毛绒熊,蜷缩在飞机上,把毛绒熊放在腿上紧紧抱着。飞机上,我同身旁的女孩攀谈起来,她小我几岁,在邻州读高中,一直住在寄宿家庭,这一次是放暑假回国,她独自一人来来往往美国数次。看着身旁这位女孩子从容淡定的样子,我不禁暗暗佩服她的独立和勇敢。
飞机在当地时间下午2:00左右抵达芝加哥奥黑尔机场,通过海关踏入机场的瞬间,举目已不见任何中文标识,人声鼎沸中混杂着背景处听不太懂的英文广播,四周各色人群步履匆匆,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需要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留学,是踏上加速成长的征途,只因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01.
看过凌晨2点的图书馆
也遇见过聪明努力的学霸
来美国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学习英语10年之久并完成美国标准化入门语言考核的我,却在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永远跟不上教授飞快的语速;可怜的词汇量,永远都是按时完成作业路上的绊脚石。刚来美国一个月的时候,还在好奇和倒时差中迷茫,却已迎来了第一次考试。
美国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大都节奏很快,一堂课覆盖一个章节,老师在45分钟的课堂内,只是强调重点内容,大量的细节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消化。至于考试频率,每位老师的安排各有不同,但基本是一个月考一次,甚至部分课程还有不定时随堂考,老师事前不会通知,只能“时刻准备着”,这是学生比较害怕的一类。
读研时的生活,基本保持着“两点一线”的节奏,在教室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写作业,直至深夜。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大都步履匆匆,赶着时间奔赴各个教室上课,有时候日程忙碌时,连午饭都顾不上,一杯咖啡一包薯片就可以解决。
在美国读书的期间,我见过很多优秀的同学,有战无不胜的真“学霸”,也有非常努力的“拼神”。中国同学大都很努力,成绩普遍不错,我的同学当中,很多都是聪明优秀的学霸,学习能力极强。
此外,美国同学中的“拼神”,同样令人心生敬佩。我有一节会计课的同桌,是一位怀孕的准妈妈,她本科曾学习数学专业,工作几年完成人生大事后,决定重返校园攻读会计研究生。
在我们最后一场的期末考,正值她临产期,我问她会不会因此推迟期末考试,她说不会,一定按时参加期末考。结果后来她是在周五生下女儿,休息复习两天后,周一按时参加期末考并取得A。
求学的路上,曾与那些优秀的人比肩同行过,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优秀。
02.
Get各类新技能
在困难中独立成长
在出国读书之前,我几乎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自小被父母照顾地无微不至,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需要学习烧菜做饭。而学习做饭,几乎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来美国读书的第一年,我就因不适应美国食堂“鸡腿汉堡+生冷沙拉”的饮食结构,一度引发肠胃问题。
而我读书的小镇,没有一家像样的中餐馆,菜单上只能看到“左宗棠鸡”,“蒙古牛肉”一类的美式中餐。稍地道些的中餐,车程起码1个半小时开外,加之不会开车,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即便附近有地道的中餐,但平均每顿价格都在10美金以上,顿顿吃外卖,学生党很难负担。
所以,同大多数留学生们一样,在读书期间,我兼修了一份“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学历,煎、炒、烹、炸,煲汤炒菜,烧烤烘焙。
除此之外,在地广人稀,公共交通不便的美国,不会开车几乎寸步难行。在“蹭了”两个学期朋友们的车后,我终于痛下决心要学会开车,克服心中对汽车的恐惧。
2015年的2月,我边工作边完成12小时驾校课程。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里一次次练习,却还是在驾照考试中连挂三次……在暴雪天里遇到汽车打滑,在新年之夜遭遇爆胎,第一辆汽车被撞报废……留学生活,就是在一次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模式中循环往复,而我们都在此循环间,日渐走向成熟和独立。
我倒是觉得,不是留学生活艰难困苦,而是每一位在异乡打拼的人,都曾有过自己不为人知的艰难。所幸,困难永远都是暂时的;而日渐坚强的内心,才是保护自己最永恒的铠甲。
03.
更远处的风景
更多元的文化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这本书里写道:“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是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这7年的海外生活,我一直都觉得分外珍贵,因为这段经历带来的收获,不是一纸文凭或一份工作,而是看到更大的世界,更远处的风景。

我也在更多元的文化之间,学会包容和理解与接纳,同样的,我也更珍视独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
我曾在纽约洛克菲勒大楼顶端俯瞰整个纽约,在黄石公园间歇喷泉之前驻足凝视,在加勒比海边等待破晓的一刻;也感受过美国传统的节日氛围,万圣节里装扮成女巫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圣诞节在圣诞树下拆礼物,Saint Patrick's Day (圣帕特里克节)时来上一杯爱尔兰绿啤酒……
美国作为多元文化国家,众多的民族和族裔汇聚于此,文化在此碰撞和交流。从一开始的不解、惊诧,到后来渐渐的学会理解和尊重。这个世界,本就因为多元的文化而绽放光彩。
在攻读第二个学位期间,我兼职做学校里一个语言项目的中文助教老师,那两年的经历,令我对传统的中华文化也有了全新的认知。我的学生们(大一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孩子,因喜爱中国文化而选修中文课,我作为他们的助教角色,日常辅助他们学习中文,顺带讲解传统中国文化。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这些美国学生为学习中文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对一个全新的未知文化所抱有的热情与好奇心,我也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重新学习和欣赏属于我的民族文化。
这些学生后来有的去中国当了英文老师,有的计划去中国读书深造,还有的因热爱中文而开始学习古筝和古琴……我想,面对多元文化最好的姿态,大概就是接纳并理解,但却永远不失去独属于自己文化的精神内核吧。
时光荏苒总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已是7年,我也完成从独自求学到成家立业的身份转变。
最后,我愿引用一段《荀子·修身》里的一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作者 简介

* 作者 | 千泽,千泽美学角执笔作者,温柔爱笑的90后北方小姐姐,拥有新闻学本科和美国商科双硕士,现旅居美国芝加哥,热爱手工,音乐和美食。崇尚自然,健康,简约的生活方式。用美的视角,重新解锁这个世界;以美好的文字,传递能量,感念生活。个人视频号:千泽美学角。

* 主播 | 韩枫。洛阳新闻广播主持人,用声音守护一颗安静的灵魂,新浪微博@慢之味。

视频号 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