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诗之评》张乾东篇(55)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张乾东,重庆巫山人。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海内外3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000多篇(首)。主持《长江诗歌》。
中国诗歌报★天安门文学
芦苇
文/张乾东
在水一方,芦苇苍苍
他们孤独地在水岸迎风而舞
像是被人遗忘的乡情
我的目光能收割的
只是眼前的这一丛丛……
而八百里巫山
还有大片大片这样的芦苇
在深秋孤单地摇晃
摇着摇着,就摇白了苍翠的青山
1.张道富:读张乾东老师的诗《芦苇》,表达了一个长期在外地,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因多年在外,产生对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在外地他乡的你、我、他,就好像这河岸迎风而舞的芦苇,从青年到苍老,就这样漂泊在外。诗歌表达了张老师对故乡浓厚的感情,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
2.梧丹梦:读张乾东老师的《芦苇》,诗歌整体笃实敦厚,虽短小,却精悍!字里行间的浩瀚之气跃然纸上,令人回味无穷。最让我诧异的是,张老师竟然是八零后,能写出如此沉稳宽广之风的诗人是甚少的。诗中摇晃的芦苇,倾诉着无尽的思乡之情。八百里的巫山,在胸中荡气回肠。一丛丛的芦苇最终用它白色的芦花掩盖了八百里苍翠的青山,并铺上了隶属于自己的隆重色彩。而那真正被摇白的又岂止是青山?!更是那万重的思绪,祈盼的目光,与满头的黑发!诗歌可以让人很清晰地感受到张老师是用一颗热忱之心,凝聚出了“芦苇”不息的生命力,也是凭他独特的风格撰写着属于自己的、漫长的人生旅途,确实是一首非常值得称赞与学习的好诗!
3.葛水金:读罢,脑海骤然浮现出了"蒹葭、白露…"这类词,这也暗合了诗所表达的乡思寓意。作者用目光收割的一丛丛,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疼痛。故乡,有时只是沦为了一个浩大又逼窄的概念,借助一棵芦苇的摇曳,尽管在深秋,但印象中固执的苍翠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
4.与你相识:张老师的诗首先给人历史的厚重感,开始就有《诗经》里韵味,从历史的厚重里走来,是作者深厚情感的表达。再由虚到实,把情感把握的恰到好处,最后又落到八百里巫山,是生长着芦苇的地方,也是寄存作者情感的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灵魂存放的天堂,作者借助芦苇的生长地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也是一个非常有写作经验的老师。
5.王才干:一丛有思想,也有思索的芦苇――乡愁的渺茫,和远方的不确定性。在景深的叠现里,在情蕴的铺张间,芦苇,化作了一张生活的底片。
诗行间,流泻着山与水的对话,和哲思。
6.江南竹子:身处他乡,水岸的芦苇,身边的人流,交织成一幅恍惚的错觉:“眼前的这一丛丛芦苇……”是来自“……八百里巫山……”的故乡,还是一场异乡的梦?梦影交织,心绪起伏,一种青山依旧,人生轮回的沧然与感慨,蕴含诗里字行,回味无穷!
7.王根林:此诗写芦苇,其寓意明了,每个人都拥有故乡,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块酸涩的柔软。有人如漂浮的叶,已无力回眸,只能把怀念葬于蹉跎;有人似鹏程的雁,于迁徙中归返,祭奠那情系故里的根……诗歌的语言素简内敛,架构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