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众说纷纭中,衡水中学是怎样的“能量场”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提醒胡粉“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本号的网络课程广告,都经由胡老师认真审查,高质靠谱,您可以大胆始听,先去廉价购买资料。多数课程因为企业注入资本,起初价格比较便宜,并非滥竽充数。理财、存储和投资的内容,若无绝对把握,不要贪图小便宜。

胡子宏生命日记(1560

“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众说纷纭中,衡水中学是怎样的“能量场”

(一)

我注意到,1月20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发表了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的文章《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

如果分析这篇文字的主题,我个人觉得蛮别致。整篇文章围绕着“精神立校”,时时提到“能量场”。精神、能量,在实质上并无二致。有了精神,才有能量,而能量的持久爆发,就形成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精气神儿。

在河北省市级的中学中,绝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层,对衡水中学是不服气的。曾经,很多教育界人士,习惯于把衡中这些年的成功,归结到“全省掐尖”“军事化管理”上。

有些人喊叫着,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本身的就是能考上名校的学霸,把他们放到乡镇中学,也能考上清北。这种言论实际上很扯淡——给你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你却把它栽到沙漠里,你以为,它们真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很多教育界人士对衡水中学的“掐尖”和高升学率确实不服气,可是,哪个市级高中没有“掐尖”呢?多数市级中学都攀附着一个所谓的民办中学,可它们有哪个能赶上衡中的升学率?有些学校,年年宣布“高考大捷”,实际上,它们无非是在数字上做游戏而已。

因此,郗会锁在文章伊始,就重点强调了一句话——

近年来,河北衡水中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但是20多年前,我们也曾卑微弱小、硬件落后、生源严重外流,很多教师甚至只是专科毕业的学历。我们是通过适应外部环境来改变自己,以精神立校,让孩子成人成才。

20多年前,衡水中学在本地就是一个脏乱差的破学校,是众多家长们唾弃的对象。从李金池任校长以来,三任校长和麾下的教学管理团队,励精图治,长期奋斗,才拥有了连年的辉煌。当然,在招生时肯定存在着“掐尖”行为,但转念一想,各地各校,谁没有“掐尖”呢?为什么唯独衡中能“掐尖成功”呢?

“尖”不是随便能掐走的,也不是靠花高价就能买走的。对于学霸们的家长来说,如果不确定孩子“前程似锦”,怎么能被某校掐走呢?那些喧嚣着“衡中掐尖”的人,实际上低估了家长们的智商。衡中招生的火爆,在客观上是“掐尖”,在家长的主观意志上,就是用脚投票。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衡中逐渐形成了衡中文化,正如郗会锁文章中的5个小标题:先进理念是培育精神的源头活水、特色文化是培育精神的丰厚沃土、扎实德育是培育精神的重要阵地、有效教学是培育精神的主要渠道、精细管理是培育精神的有效抓手。实际上,上述种种,都体现着衡中校训“追求卓越”带来的“能量场”。

(二)

从2011年我家小子被衡中录取,我也算是10年的老资格的衡中家长了。对于家长来说,郗会锁文章里的5个小标题,是从理性层面表述衡中的“精气神”和“能量场”。在家长的意识中,衡中的“力量场”,表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在衡中,最鲜明的“精气神”就是衡中校训——追求卓越。它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信念上,就是——我要做得更好、我要制定学习目标、我要对自己严要求、我要考取一个理想的大学。

衡水中学对学生们的激励,在校训“追求卓越”之外,还喊响了“衡中三问”——“我到衡中来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如此一来,学生们日常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心态。

此外,衡中各届各班的很多口号,也颇得家长和学生们的青睐,如“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等。如果在百度上搜一下,竟然有七八十句之多。

很多口号,落实在衡中的现实生活中,都很具体化,很鼓舞人心。甚至,它们比郗会锁校长在文章里的理性概括,显得更带劲,更显得活力四射。

衡水中学的“精气神”和“能量场”,也非常具体地体现在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这是老校长张文茂对老师们的要求。老师对学生、对家长拥有同理心,才能真切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在工作上投入,在管理上规范和严格。

在坊间,关于衡中“能量场”的概括,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真”——老师真教、学生真学,家长真配合。我总结的衡中精神就是“三到”——刻苦到偏执,勤奋到忘我,专注到无与伦比

为什么,衡中学生对学业如此投入呢?我提出的激励口号是——不努力,永远在底层

“不努力,永远在底层”,这句话出自2014年4月,在广东卫视一场关于衡水中学的访谈节目上。参加访谈的有考入清华的王昭雨、外交学院的李松,还有衡中家长王庆忠和我。

节目中,有个专家嘉宾叫信力建。他漫不经心地说了句,衡水中学的学生属于社会底层,不那么学,也没有好办法。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衡水学生的社会阶层,与深圳中学、广州华府的孩子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

我听了后,愤怒地反驳道——不努力,永远在底层。

(三)

郗会锁这篇《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在标题上貌似平淡,但纵观衡中近20多年的发展史,时光里凝结的,就是这种愈久弥坚的“力量场”。

衡水中学的三任校长:李金池、张文茂、郗会锁,都在不断升华衡中的“力量场”,使之愈加充实生动,愈加振奋人心。

衡中的校训是“追求卓越”,这并不是随便一拍脑门,就想起来的。有些学校的校训只不过是“求实”“创新”“奋进”之类的套话,而“追求卓越”是李金池校长在任期间,经过多次研讨,才确定下来的。

彼时,衡水中学一直在寻找一句激情又具有勉励性的话,作为校训。创业初期,李金池曾率领学校的领导和教学骨干,到山东高密四中参观,该校的校训是“永不屈服”,这对衡中班子震动很大。随着,他们拟定了几个校训,最后集体决定衡中校训为:追求卓越。

如果说“刻苦到偏执”的教学管理,是从李金池任校长期间开始的,那么,在张文茂任校长期间,衡水中学的“精气神”“能量场”则进一步得以强化。

“衡中三问”“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则是老校长张文茂在任期间提出来的。他要求老师们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在细节上,像父母那样,对学生施以关爱和温暖。

张文茂主政衡水中学14年,可谓硕果累累。2018年5月,衡中校长的接力棒传到了郗会锁手上。彼时,衡中口碑甚好,坊间传诵清华北大的升学数达200人。衡中校长这一职务,貌似牛气冲天,但是,新校长内心的压力可谓重若磐石。因为,老校长打出的江山声名远扬,新校长的使命必须是再创业,而不是守江山。为此,新的领导班子必须殚精竭虑。

毋庸置疑,正如衡水教育界的某些人士所言,新的校长岗位让郗会锁内心装满了压力。人前显贵,人后受累,外界只看到了衡中校长这一职位的光鲜亮丽,而身在其位,才体会到重任在肩。在郗会锁看来,衡中校长的职位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和使命。

令衡中人欣慰的是,经历了最近两年的高考,郗会锁麾下的衡水中学继续显示出蓬勃向上的朝气。学生们在学业的各个领域不断获奖,各种殊荣在河北省乃至国内独领风骚。在清华北大的升学数字上,衡水中学扬眉吐气,芝麻开花。这给了郗会锁校长足够的自信和工作底气。

郗会锁把衡水中学的“精气神”“力量场”上升到非常“霸气”的理性高度。“衡水中学就是素质教育”“刻苦而不痛苦”,成为衡水中学教学管理和治学态度的精神支柱。郗会锁坚持要求衡中学生每天保持8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这在全国各地的中学里,树立了一个非常炫目的标杆。

压力让人心沉,但时势造英雄。2019年衡中开学第一讲、疫情中的国旗下演讲、豪情满怀的“复学第一课”、金句频出的2020届毕业典礼讲话......郗会锁妙语不断,每一篇演讲稿都能成为高考作文的参考资料。他在衡中校训“追求卓越”中融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把每一个衡中学子的拼搏进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这就不难理解,在华为面临生存压力之际,总裁任正非五次提到了衡水中学;享誉国内外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与郗会锁相谈甚欢,并亲临衡中校园,向同学们发表励志演讲。

(四)

李金池时代,衡水中学在不断崛起,在河北省独树一帜。张文茂时代,衡水中学成为中国教育的典范,引发全社会关注。我想,在郗会锁时代,衡水中学将成为素质教育的标杆,把师生们强烈的家国情怀,融进衡中的校园文化。这就是衡水中学的“精气神”“力量场”逐渐强大的过程。

有衡水中学家长说,他和孩子在等红灯时,孩子坚持遵守交通规则。孩子的一句话让家长怦然心动——我不能给衡水中学丢脸。

在某个公交车站,4个衡中学生坐在马路牙子上等公交车的到来。他们静静地翻看资料,旁若无人,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中。

我是衡水中学10年的学生家长了,我也在生活中“追求卓越”:在单位,我要做守规矩的敬业员工;在家里,我要为两个儿子做出学习表率;及至我罹患鼻咽癌晚期,我也坚持追求卓越——无论经受何等剧烈的痛苦,精神意志不能崩塌。

衡水中学的“精神特区”不仅是校园的、学生的、老师的,也是我们民族家国情怀的一种表现,是每一个公民加强自身修养的一种体现;同时,它还是我这种生活落魄者东山再起、愈挫愈奋的“能量场”。

守规矩是人生最大的安全,而衡中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教育,则是一个人成长中,遵纪守法、敬畏法纪的必修课。敬畏道德、敬畏法治、敬畏规则,自己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自己的正气。这一点,是很多学校在管理中的弱项。

郗会锁在文章末端的一段话说得很动情——衡水中学给孩子们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段吃苦的岁月、一张红色的毕业证书和一个升入大学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的责任意识,严谨规范、快速高效的生活习惯等,这才是学生成人成才需要的、也是未来社会进步所需要的。

此刻,在这个抗击疫情的寒假里,最能遵守学校学习纪律、最能认真完成作业、最能按时起床和休息的学生群体,肯定出自衡水中学。能在寒假里无条件坚持学习、绝对不会迷恋手机游戏的学生群体,肯定出自衡水中学。在学习态度上,衡中学生表现出的霸气和投入的“能量场”,一直令人赞叹不已。

“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这就是衡水中学的办学宗旨。它具体拥有什么样的“能量场”,校长、老师、家长、学生各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很难精确、完整归纳它。但是,它正应了一段歌词——成败得失,谁能预料,热血注定要燃烧;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

(摘自衡水中学微信公众号)

2021年01月20日,《中国教育报》第五版(校长周刊)发表了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郗会锁的文章《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对我校特色办学经验进行报道。

具体内容如下

近年来,河北衡水中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但是20多年前,我们也曾卑微弱小、硬件落后、生源严重外流,很多教师甚至只是专科毕业的学历。但我们是通过适应外部环境来改变自己,以精神立校,让孩子成人成才。

——郗会锁

先进理念是培育精神的源头活水

办学理念关乎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哲学思考,也是我们办学的指导纲领。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精神立校、又红又专的发展方向,并与时俱进地提出系列办学理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提出并践行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核心理念是,“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建设“精神特区”,就是要通过优化内部发展软环境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并给学生以精神滋养。
在2018年,我们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紧紧围绕“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提出了“大安全观、大德育观、大考试观、大课程观、大发展观”五大办学指南。其中,“大安全观”是前提和基础;“大德育观”是核心和根本;“大课程观”是载体和抓手;“大考试观”是途径和方法;“大发展观”是目标和结果。五大办学指南就是将个人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的方方面面进行叠加和融合,促进不同领域、层次、岗位的教育实施主体形成多向叠加、整体联动的良性循环互动大格局。

特色文化是培育精神的丰厚沃土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是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更多时候是隐性的,就仿佛一个能量“场”,教育就是要打造这样一个让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的“场”。

现在,不管是刚毕业还是从其他学校调来的教师,到了我校都变得敬业;不管是什么性格的学生,到了我校都变得勤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就是“场”的影响。
这个教育“场”中的文化是什么?我们总结了九大方面,例如,人文精神就是要树立胸怀家国、志在天下的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就是要做到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忧患精神就是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强烈危机感;担当精神就是要有直面挑战、绝不退缩的深厚责任感,等等。文化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这不是参考习题、学习制度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扭转师生的精神面貌,让他们有追求、有干劲,有成功感、归属感、自豪感。复制粘贴实现不了这样的目标,而是需要全身心投入教育。

扎实德育是培育精神的重要阵地

学校抓住了“德”,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就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也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试想,当一个人有了德,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负责、敢担当,那他会不努力吗?当前,我们就在坚持“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德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体育不衡中,无活动不衡中,无歌声不衡中”。
其中,“无体育不衡中”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我校每周至少有两节体育课、两节体育活动课,严格规定不许侵占;学生每天还有两次跑操,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对学生凝聚力、争先意识、规则意识、公平意识的培养,是锻炼身体的同时被进一步丰富的德育内涵。“无活动不衡中”是用活动启迪智慧、提升素质、净化心灵。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八十华里远足、十八岁成人礼、校园心理剧大赛等70余项精品活动,并在活动中努力把成长舞台、体验过程、发展空间还给学生。如,十八岁成人礼已发展成为包括成人教育主题展览、成人宣誓仪式、成人宣誓主题班会等“十大环节”的品牌德育活动。

 有效教学是培育精神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课堂不仅承载着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等功能,更是促进学生增强信心、融合情感、启迪思维、开发潜能、道德熏陶的重要方式。

培育精神,不仅仅靠理念、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课堂。为此,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体现党和人民的心,了解编者的心,体会作者的心,融入教者的心,陶冶学生的心,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率作用,让课堂充满感染力。
当前,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全面推出了“一课三备、两候、三情、四声、五实、六度”的好课体系。比如“三情”,指对人、对事、对学科的热情,对工作的激情,对学生的温情。无论一节课设计得多么精妙、完美,如果没有情感的交融,就一定不是最好的课;比如“四声”(笑声、赞声、辩论声、疑问声),如果学生能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真正学了、思考了、动脑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打造这样的课堂,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由此,课堂革命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既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还让教师感受到了专业的成长,让“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自然水到渠成。

精细管理是培育精神的有效抓手

学校,既要讲道德,还要讲规则。

为了对学生加强规则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敬畏道德、敬畏法治、敬畏规则,我们积极推行精细管理,对学生的内务整理、作息纪律、自习状态、文明素养等一日常规进行了严格规定。上课、自习、课间、就餐、午晚休等每个节点,学校都又进行了精确安排,但制定这些制度并不是为了束缚学生,而是为了确保学生养成规范良好的习惯。
比如,学生每天要保证八个半小时睡眠,即使在高考前夕也雷打不动;每天开展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学楼的每一层楼道均安装“一开多温”饮水机,鼓励学生每天多喝一升温开水;每天安排专人为每间学生宿舍和每个教室开窗通风、消毒等。这些常规要求,让学生真正学得、玩得、吃得、睡得都痛快,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从而享受幸福教育,体验幸福成长。
学校给孩子们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段吃苦的岁月、一张红色的毕业证书和一个升入大学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的责任意识,严谨规范、快速高效的生活习惯,等等。我们将其总结为“8+1”特质,即:激情力、梦想力、吃苦力、抗压力、坚持力、专注力、凝聚力、自律力和终身受益的一些好习惯。这才是学生成人成才需要的、也是未来社会进步所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