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第142期|父亲的一生
刊首语:爱应该有着诸多的条件和限制,爱需要双方无时无刻保持完美状态。无条件的爱是一种散漫无纪的爱,正如大家眼见的那样,散漫无纪的爱是一场灾难。——《消失的爱人》
父 亲 的 一 生
文|陈正达
父亲活了99岁,于2017年3月11日下午2时10分与世长辞。老人家什么病也没有,去世的那一天早晨,还能到外边散步。可谁也没想到父亲无病还会走得那么匆忙。在追悼会上,我如泣如诉地背诵了我为父亲填写的一首词:
辛苦一生无悔怨,对党忠诚,两袖清风现。记账收支精细算,勤劳敬业当模范。
村里为官挑重担,创业开发,率众同心干。教育子孙行友善,德高望重人称赞。
(这首词已刻在了父亲的墓碑上)
父亲名叫陈宗岱,家住辽宁省灯塔市五星镇里仁村。村里的陈氏家族户大人多,父亲“大排行”十一,老辈人都管他叫“岱字”,下辈人都称他为“一叔”。
父亲在世时,总是那样精神矍铄,头脑清晰,口齿不拙,不仅背不驼,腰不弯,而且春节全家团聚高兴时还能喝上几盅,并能说上几句新春的祝福话。
父亲已有近70年的党龄,10年前还能参加村里举办的党训班和支部的一些活动,并能在讨论时积极发言,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村里的干部群众都非常敬重他。
父亲出身贫苦,小时只念了二年半书就下来给地主扛活当“半拉子”。祖父母见他年纪小干活太吃力,就东挪西借凑些钱让他挑担卖布做小买卖维持生计。父亲书虽念的少,但头脑特别好使,不仅认识很多字,“小帐”还特别快,加减乘除张嘴就来,就是后来我们上了大学也十分佩服父亲的口算和算盘技术。父亲被抓过劳工,什么苦累的活都干过,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摆脱敌人的追捕,钻到别人赶的大马车上,一路狂奔才逃脱的。
解放后,成立互助组、合作社,父亲自然被推选为会计。父亲当过生产小队、农场、生产大队和管理区会计,也任过小队长、小队党支部书记、大队总支委员和大队长等职。
父亲对子女要求特别严。在我们小时候,不仅教我们怎样做人,还让我们把书念好,将来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父亲特别重视教育,由于他自己书念的少,所以家里就是再困难,也不让我们辍学,都把我们一直供到高中以上毕业。
父亲为政清廉,不贪不占。他当农村干部这么多年,从未有过私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里维持温饱都困难,时不时地还吃些菜团子、土豆和地瓜充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也不往回弄一粒粮食。父亲一点儿集体的便宜也不占,我童年记忆历历在目。有一次,我到八队去玩儿,正赶上队里烀马肉分给各户(一匹红辕马出车祸砸成重伤没有治好的可能,只好杀了),等肉分完了,我进屋一看,案板上还剩下一小块儿熟肉,屋里就只有父亲和分肉的叔叔两个人,我心想这下准能“混”点肉吃,所以进屋就喊“爸——”。叔叔见我进来了就要把那块儿熟肉拿给我吃,可父亲脸一沉说:“不行,我是队长,要注意影响,这是集体的东西,孩子不能动,剩这点肉还要给'五保户’送去呢!”父亲接着对我说:“回家去吧,以后不准往生产队里跑”。我一点儿肉没吃着,还挨父亲训了一顿,就委屈地抹着眼泪往家走。当时不理解父亲对孩子咋这样,若是母亲就是自己的那份不吃也会给我的。我回家后哭着对母亲说了这事儿,可母亲却说父亲做得对。她说:“若是把肉给你吃了,这事虽小,但传出去多不好听,你父亲还怎么在社员面前说话。”说着她把咱家领到的几两肉(我家6口人份)割下一块儿塞给我说:“这是咱家分的,吃吧,别委屈了”。还有一回,父亲经过大队总支委员会研究被派往离家比较远的第十生产队当党支部书记,那时他把铺盖卷往那一搬就住下了。他带领社员起早贪黑干活,发展副业,种菜园子,使十队当年经济状况就有了好转。有一天,家里有急事,母亲“打发”我去十队找父亲。正巧,父亲在菜园子。菜园子“把头”要给我带点菜回来。说实话,俺家虽有园子,但菜品种没那么多,也还没有下来,我就高兴地说:“行!”可父亲却说:“孩子从这儿拿走菜,就是花钱买,别人也以为有我在这儿肯定是白拿的,所以不能往回带菜。”菜园子“把头”都不乐意了,他认为父亲拿他当外人,怕他走漏了风声。可后来这事儿传出去社员却给予父亲很高的评价。他们说:有这样的好干部给咱当书记咱就放心了。
父亲从来不占集体便宜,但有一件事他一直耿耿于怀。那是祖母在一年冬天去世,当时帮忙的从第八生产队拉了一“箱套”“高梁脑子”回来笼火用,在那时不值两元钱,队里没收钱,可父亲一直认为那是占了集体的便宜。
父亲公而忘私,把个人利益抛在一边。1960年,那年我只有5岁,可记忆一直抹不去。那年父亲是在大队当总会计,就在那年7月,母亲患了重病要去沈阳住院,我们把母亲送到黄金屯车站(那时坐车不方便,上沈阳要从黄金屯坐汽车到辽阳,再坐火车到沈阳),父亲搀着母亲上车了。我从来没离开过母亲,非要跟着不可。可我一上车就被抱了下来,车一开动,我就跟着车后一边跑一边哇哇哭。乡亲们拽住我哄着我把我抱回家。父亲由于工作忙,没有陪着母亲住院办完入院手续第二天就回来了。是家住沈阳的一位表姨母在医院侍候着母亲。
母亲住院不几天,几场连绵的暴雨使河水猛涨。父亲在大队不是带领社员上堤坝抗洪抢险,就是带领社员扎木头筏子,整天不着家。家里就扔下我们哥四个,大哥10岁、二哥7岁、弟弟只有3岁。有一天,我们哥几个听说浑沙河北岸的瓜地“落园”了,大哥就带我们去拣香瓜。我们把背心往上一卷当兜,每人都拣了一兜,正在高兴时,就听对岸有位大人高喊:“哎——,那几个小孩儿,桥要塌了,要涨水了,你们看啊,水都要没桥了,你们快、快回来呀!——你们是谁家的孩子?快回来——”我们几个一听,就赶紧往回跑,可每人都拣了一兜瓜,跑还跑不动。那位大人继续喊:“把瓜扔掉,快过桥。”我们哥几个把瓜扔了,一个拉着一个踩着那晃晃悠悠的小木桥跌跌撞撞、趔趔趄趄地总算回到了河这边。刚到岸边,只听“咕咚”一声,我们回头一看,这座建了十几年的小桥已塌了,并被猛涨的河水冲走了。当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回想起来还很后怕。
听说要涨水了,家家户户都在收拾东西,准备转移。我们什么也不能干,就盼着父亲早点回来。可父亲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到家里看看。父亲从东街跑到西街动员乡亲们转移到高处,又回到大队部把会计帐本包好送往安全的地方。家住街里高处的一位堂叔,见父亲太忙顾不上家就来接我们了。他把我们抱到了他家的稻草苫的房子上,然后把我们的腰用长绳子系住,让我们在房子上前坡一个、后坡一个,这样可以牢牢地拴着,谁也掉不下去。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般咆哮而来,吞噬庄稼,冲倒房屋,受难的群众哭天喊地。不长的时间,已是水天相连,我们呆在高处的房子上也是洪水没房檐,幸亏没有倒下。就是在那时,父亲还是忙着照顾群众也没来看我们,当时我们直哭,觉得父亲不是我们家的人了。说实话,父亲为党和群众的利益确实什么都不要了。
洪水下去后,母亲出院了。她见家里房倒屋塌,废墟一片,鸡鸭鹅、猪猫狗、箱箱柜柜等一些值钱的东西全都付诸东流,当时泪流满面,当她见到我们四个孩子安然无恙时,摸摸这个,拍拍那个,就说一句话:“只要你们几个都在,就是我最大的安慰。”这句话我至今难忘。虽然家里的财产被洪水一窝端了,但母亲没有埋怨父亲,他认为父亲舍小家,为大家,尽到了一个大队干部的责任。洪水过后,母亲带我们拣菜帮子,挖“芙苗”根,剜野菜,掺着每人每天的四两救济粮,玉米核面,柞树叶粉,总算渡过了饥饿这一关。母亲说:“这若是在旧社会我们早就饿死了”。
父亲心地善良、宽厚、为人耿直。父亲见谁家有困难就帮。他当队长时对困难户给予了特殊照顾,有时还康慨解囊把家里的东西送给他们。有一次父亲听说一贫困户揭不开锅了,在俺家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还给那家送去了一面袋粮食,那家人到现在还说那是一袋救命粮。父亲待人宽厚,对那些“孬末憨子”非常同情,见谁欺负他们,父亲就出面给予遏制。队里那些老实巴交的社员都非常尊崇和拥戴父亲。
父亲“拉扯”我们几个孩子煞费苦心。母亲患胰腺癌病逝的比较早,那年父亲才55岁,不少好心人劝父亲再“办个人”吧,还有不少说媒的,可都被父亲回绝了。而他最关心的是我们的婚事。当时我们都在20岁左右,家里拉了不少饥荒,他生怕我们哪个打“光棍”。父亲既当爹,又当娘,除了在外忙工作,还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就怕别人说不像个家。后来,大哥有了工作,二哥学了木匠手艺,我参军回来之后又考上了大学,弟弟跟着二哥学手艺做木匠活,我们都陆续成了家,父亲这才祛了块大的心病,但他还不让我们背饥荒,并为我们每个人分得一铺炕(当时价值600元)。父亲等把饥荒还完了,老人家也老了,一直是孑然一身,但他无怨无悔。
父亲勤劳、朴实、喜欢管事。父亲愿意在农村的二哥家住。二哥全家几口人有时都出去做皮装生意,父亲除看家望门外,86岁之前还为二哥家管帐。父亲不愿清闲,他总是把家园子里的菜莳弄得鲜嫩可口,吃不了了就打电话让我们回去取菜。夏天,若是下大雨把园子周围的哪段墙浇毁了,父亲就会及时挖土参草和泥把墙垛上;冬天,只要一下雪,父亲谁也不用就会把院子打扫得雪星皆无。其实,家里人不让父亲干活,可父亲认为劳动愉快,劳动可强身健体,所以老人家一生无病,头疼脑热也极少。父亲特别俭朴,不喜欢花钱,我们给的赡养费及村里给的村干部养老补贴钱,总是攒着舍不得花。
父亲喜欢家人团聚,每年都喜欢我们回家过春节。父亲年前(90岁之前)早早就把酸菜馅剁好几盆,还亲自烤猪爪并把猪爪刮得焦黄,非常诱人。父亲听说我们要回来了,就盼着门口的汽笛声。我们家四世同堂,老人家在吃年饭时总要“发表”几句新春祝辞。
父亲是辽阳市劳动模范。2002年,辽阳市人民政府为市劳模发放补贴,父亲非常激动,他说:“当农村干部这么多年廉洁自律也值啦,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俺。”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但反过来说,知父也莫如子,我真是太了解父亲了,我们兄弟四个有两个是共产党员,可我们所做的一切和父亲相比真是相形见绌,自愧不如,但我们还是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
今2017年清明节,我为父亲填写了一首词:
跪父坟前,纸燃之、热泪盈儿双眼。心痛裂思,慈容笑谈非见。一生对党忠心,克己奉公无私献。哀叹。赐儿孙、大爱深恩永念。
书念二年半,迫劳①三载余,苦做一商贩。互助组、合作社,账清结算。村官创业艰辛,抗虐洪、护人脱险。当赞,市劳模、炫辉《家传》。
注:①指被抓劳工。
作者简介:陈正达(唱作达人)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楹联家协会会员,辽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辽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燕州诗社社员、灯塔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灯塔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被评为中华诗词论坛优秀版主和优秀管理员,曾荣获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性诗词楹联大赛楹联优秀奖和二等奖、辽宁省楹联大赛二等奖、辽阳市第二届曹雪芹文学艺术奖银奖、辽阳市“三字经”征文三等奖,著有6部书籍。
●【衍水散文】第130期|流着泪的你的脸,触动了多少国人的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