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第八十一期|矿山行
我四处流浪,疲惫且满面尘垢, 青春,在我身后踟蹰驻足 它犹豫着,低下俊美的头 不愿与我,共赴未竟的前途 ——黑塞《黑塞诗选》
矿山行
文|王勇
爱好写作逾四十年,迷上摄影超三十年,一直想写写鞍钢,拍拍高炉和矿山。然工业题材除了一般人认为的“乏味”之外,还有一个“安全性”问题。炼铁厂接待摄影作者采风,即便领导同意,在心理上也是要冒着巨大压力的,因为风险无处不在,对于喜欢“冒险”找角度的影人来说,“风险”意味着事故!据我的阅历,很多影人粗心、散漫。那炙热的炼铁车间,工人们汗流浃背,忍隐坚持,因精神和力气高度集中,其实面部表情是有点痛苦的,但是作为摄影人,还要设法表现出劳动的“壮美”,不是一件易事!
5月23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7周年的纪念日——此前,每逢这个日子,我都要以我的方式纪念之,今年,鞍钢文联组织本系统作家、摄影家去弓长岭创作采风,可谓天赐良机——况且鞍钢系统摄影家、作家有些我早就熟识,此次一同前往,不亦快哉!
鞍钢的炼铁原料部分产自辽阳,或者说鞍钢集团将下属企业部署在辽阳,这是一个特殊存在,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原因。辽阳古称襄平,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2400多年历史。1948年2月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辽阳,歼灭国民党军11000多人。同年7月15日,国民党政府军再次进犯辽阳。同年10月30日,辽阳市县全境解放。这在东北解放战争史上有一个名词——“拉锯”。新中国成立后,在行政区划上,也多次“拉锯”:1949年12月22日,东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决定,将辽阳县所属城昂堡、张忠堡、白旗堡(今红旗堡)、达道湾等12个行政村划归鞍山市。1950年5月15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辽阳县属弓长岭矿区划归鞍山市,1956年7月5日,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鞍山市第五区即弓长岭矿区全部划归辽阳县……
实地探访,温故知新。载着一车作家、摄影家的大客通过鞍山、辽阳毗连的矿山很快就来到了弓长岭。这是一个镇。一家大型国企在一个镇上当然得有自己的一个“标识”——透过车窗我们远远就望见了那个既“省钱”、又省事、还形象的“雕塑”。不知为什么,车进弓长岭小镇,我突然就想起了鞍钢诗人李金平的“小镇系列”。小镇不是村屯,小镇不是城市,小镇是缩小版的城市,小镇是放大版的村屯,小镇五脏俱全,风情万种,一家国营大企的进驻“搅”得小镇不得“安宁”——此正是社会嬗变的投射。诗人以“小镇”为“意境”,抒发情怀,一个“小镇”就开采出一口“矿井”,自己的标签,事半功倍,高手所为!
大客停在矿山矿坑边上的“观景台”,抬眼望去,偌大一个采石场矿坑,赫然呈现在面前。此时我只有两个感受:人类太渺小了,人类也真伟大!
说渺小,是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所做的一切,哪怕是惊天动地的伟业,放在宏伟的山川大地背景下,也显得十分渺小;说伟大,是说聪明的人类作为大自然的改造者,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挖山不止”、“夸父逐日”和“蚂蚁啃骨头”,居然能够改天换地,重整河山!
露天铁矿是国内大型露天矿山企业。始建于1958年,十五个作业区,矿区占地面积779万平方米,保有地质储量4.19亿吨,年产矿石近1000万吨。主要产品为磁铁矿与赤铁矿,矿石地质品位30.87%,矿石输出品位26.56%。主体生产工艺分为穿爆、采装、运输、排土四道工……大家下到堪称奇观的矿坑里尽情拍照,上来后,直奔露天铁矿独木采区,再从宏观上梳理我们拍的这些照片所蕴含的意义。独木采区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弓长岭露天铁矿开采历史最悠久的采区,承担着矿石采掘和岩石剥离工作,1958年正式机械化开采,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至今已累计采出矿石6319万吨,岩石33204万吨。采用公路移动坑线开拓方式,由上至下分层逐条带开采,年采剥总量700万吨……
在这里,我们拍了劳动场面,拍了职工工作餐。尔后去另一个矿山大本营就餐。在这我们得知:这个食堂担负着矿区500人的送餐任务。依摄影人的“职业病”,我们应该跟着送餐车去拍摄矿工的野外用餐场面,但是时间不允许。不过我们心里清楚:得奖的作品,一定是那样拍的!——我们对《讲话》理解,可以说是心领神会的。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弓长岭地下铁矿——这就是鞍山著名作家李云德先生《沸腾的群山》故事原型地。我不禁对这里的一木一石肃然起敬,也对老作家当年来这里深入生活产生无限感慨——今天我们来这里,不过是拍几张照片而已,一半也是观光旅游,与当年作家的抉择比起来,按照《讲话》的要求,不觉自惭形秽。下井之前,通过进口廊道的展览照片,我们简要了解了弓长岭的前天和昨天。二十世纪初,日本侵略势力就对弓长岭一带矿产资源垂涎三尺,并开始攫取。“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时代这里被残害致死的普通矿工、民众和童工达12000多人,被掠走矿石1200多万吨……1949年建国后,弓长岭矿区生产迅速恢复并实现了较快发展,变成了鞍钢的“铁料粮仓”。2006年12月,鞍钢对弓矿公司和鞍山矿山公司进行整合,组建了鞍钢矿业公司,弓长岭矿业公司作为鞍钢矿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独立运行。现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采剥总量8000万吨,铁矿石1500万吨,铁精矿500万吨,球团矿420万吨,石灰石180万吨。2000年,弓矿公司连续被鞍山市人民政府、辽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标杆单位”和“环境保护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委全国冶金矿山“十佳厂矿”……
穿上保暖兼荧光警示的大衣,带上安全帽,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有一个细节让我记住——在下井之前有更换服装的环节,下井工人各有一个储物箱,讲解员告诉我们:箱里面,都会放有一张“全家福”,意义不言自明:你的安全,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的安全,关系着全家人的幸福——家人在等着你回去!在朝阳钢铁,在诸多企业文化警示语当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最深: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大意)。下到-220米的矿山井下,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宁可不拍片,也不能让带我们来的人为我们的安全担忧,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给企业造成麻烦!
一般而言,大型国企在安全管理上是有一套成熟模式的,噩耗常常来自民企和私企。改革开放,八仙过海。然暴利与事故,常常成为一对孪生兄弟。辽阳某铁矿临近弓长岭矿业公司露天矿,由于多年开采,铁矿地下资源枯竭。为牟取暴利,法定代表人指使工人利用井下开采的方式从铁矿矿下越界延伸到鞍钢公司露天矿的矿下,秘密盗采矿产据为己有。每天一车车往外拉矿,几年下来,几百米长的地下被挖空,最深的地方达上百米。铁矿的盗采行为导致多次事故发生……这家公司盗采鞍钢矿产达几百万吨,非法牟利数亿元,巨额的非法所得织成一个巨大的保护伞,使其在当地疯狂敛财,有恃无恐——如果要拍电影《沸腾的群山》第二部,这就是现成的“桥段”,场面一定是剑拔弩张……
从-220米地下矿井上来,脚踩到地面,沐浴明媚的阳光,吸吮树荫下清新的凉风,感到特别舒服。可是想想:弓长岭矿工,有些人是要常年工作在这样寒冷、潮湿、孤独的环境中的!互联网时代也称作智能时代,不少工作上上网,就有效益了,比如我不十分懂的股票。可是社会经济发展还需要实体经济的巩固和壮大!“钢铁”永远是一个国家的“钢需”——没有含铁的矿石从山里和地下采出来,炼铁厂拿什么炼钢?何来铁路重轨、车船面板、飞机大炮?!高楼大厦、跨海大桥如果没有“钢筋铁骨”作为支撑,何以能顶天立地、无限伸展?!产业工人是平凡的,产业工人的伟大也在平凡当中。
上午在独木采区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一个工作室,下午又安排了一个工作室。鞍钢集团在一线设有很多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近距离了解让我们明白:新时代的劳动模范,除了依然保持了五六十年代劳动模范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厉行节约、爱厂如家的工人阶级本色外,还具有了新时代知识分子锐意求新、科技创效的某种性格。唐怀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5月23日——那也是毛主席《讲话》的日子,工作室现有成员16人,包括一名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两名鞍钢集团劳动模范,两名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七名矿业公司先进生产者。看来一般的矿工,还进不了工作室,其实在鞍钢企业,在矿山一线,只要你不是把劳动当作“苦力”和“差事”,不是准备明天随时走人,你准备在这儿长期作战,你对“沸腾的群山”有些情怀,工作中时不时也能发现一些“别手”、浪费和不安全的“地方”,那么你都可以加入到创新工作室当中来,这个特殊的“班组”,不限学历和年龄,不设门槛,故而吸收到很多职工参与到创新实践,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实现安全生产、效率提升、流程优化、节约创效。开采矿石、爆破转运等,日常肯定会出现扬尘,怎么办?创新工作室就围绕这一问题,开展自动喷淋抑制生产扬尘的攻关项目。工作室成员利用电磁阀、继电器等控制元件,实现了喷淋与生产同步,自行施工制作完成了降尘系统的安设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再譬如,创新工作室在2017年对困扰箕斗系统生产效率发挥的技术问题,集中进行了改进,通过提高箕斗系统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了历史最高生产水平。2017年,创新工作室开展了19项创新工作项目,实现创效600余万元,六项成果在矿业创新工作总结会上受到表彰!
在王怀钰创新工作室,我形象地领悟了什么是“创新”。创新——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是当下一个比较时髦的词儿,具体的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彼得·F·德鲁克(1909–2005)对“创新”有独到的见解:“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此之前,“管理”被人们普遍认为就是将现有的业务梳理得井井有条,不断改进质量、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等。然而,德鲁克将创新引入管理,明确提出“是每一位管理者和知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和基本责任。”时下,说“创新”最多的莫过于政府部门,说实话,最应该“创新”的也是这些部门——人浮于事、互相掣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不妨就成立一些自收自支的“创新”工作室,看看他们天天喊的“创新”,能不能创造效益,能不能养活自己……。
采风团拉出横幅,“背景”找到“地下铁矿”四个字,合影留念,一天的矿山之行,接近尾声,依依不舍,意犹未尽。大客沿着去时的路线稍作调整返回鞍山,一路上,我们再一次略领工业与农业在大山里不期而遇的“叠印”之美,感受老工业基地在新时代变革中的阵痛、担当与作为。深入生活——深入地下220米,亲近矿山,亲近大地的脊梁以领悟《讲话》的要义。鞍钢文联为纪念《讲话》组织“矿山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永生难忘!
REVIEW
读而思
duersi
王勇|【衍水散文】第六十四期|弟弟
作者简介:
王 勇,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衍水文学》约稿启事
各位喜爱文学的朋友们:
《衍水文学》公众号创刊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的青睐。微刊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以多媒体的方式,推送精品散文,介绍名家经典,挖掘新人新作,力争办成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一流新媒体。
为提高办刊水平,诚邀各界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助力,欢迎踊跃投稿。
稿件要求原创,必须是首次在本平台发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字数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内,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每位作者随稿要提交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一份,注明本人工作单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并附近照一张。
稿件一经采用,经编辑制作,以文字+图片及音频等形式,在《衍水文学》公众号上发表。
严禁一稿多投,投稿一个有未接到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
来搞一律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微刊编委会邮箱:94124915@qq.com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
▼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衍水文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