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看欧洲双河游(3)
昨夜游轮离开吕德斯海姆,今晨抵达曼海姆。上午雨转阴,我们下船,步行游览德国西南的“小巴黎”曼海姆,主要景点:曼海姆基督教堂、弗里德里希广场和曼海姆水塔、曼海姆大学、曼海姆耶稣教堂、阅兵广场等。下午天气转晴,自由活动,笔者单独行动,走了阅兵广场、集市广场、圣塞巴斯蒂安教区教堂。
▲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曼海姆基督教堂,途中经过曼海姆歌剧院,在马路对面远观其外貌。
▲ 曼海姆基督教堂,是曼海姆最大的教堂,建于1907至1911年,巴洛克建筑风格。教堂的顶端是一个绿色的穹顶,圆顶上还有一尊金色的圣迈可尔塑像。教堂大门上方三角山墙上的浮雕,以及钟楼外围的十二圣徒雕像,都很有观赏价值。
▲ 基督教堂的附近有一条广阔的林荫大道,朋友们看过教堂就在此地欣赏浓郁秋色。我们团里的东瀛朋友平日里难得拍照,今天也高兴地和夫人一起留影,温文尔雅,琴瑟和鸣。
▲ 曼海姆中心城区的格局十分方正,道路横平竖直就像棋盘一样,而且各式各样的广场很多,因此有“棋盘城”、“广场城”等雅号。在“棋盘”东缘就有著名的弗里德里希广场,离基督教堂不远。广场上有花园、拱廊、喷泉、小径,周边有德国最大的新艺术派建筑群,其中的红砂岩建筑“玫瑰园”更是曼海姆的重要一景。
▲ 弗里德里希广场西部的最高处耸立着曼海姆最著名的象征-水塔,建于1886年,高60.33米,容量2000立方米,塔身通体为黄色巴洛克风格,塔顶雕刻有3.5米高的女神安菲特里忒(海神波塞冬之妻)塑像,周边是美观的喷泉、水池、雕塑群。
▲ 水塔回廊入口处的人面狮身像。
▲ 笔者流连于弗里德里希广场和水塔时,同行旅友招呼我不要错过广场东面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仿真雕塑。这是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是德国人卡尔·本茨1885年研制,1886年获得专利的,真品收藏于德国的本茨汽车博物馆内。曼海姆历史上还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自行车(1817年)、第一架火箭式飞机(1929年)等,被称为“交通事业的原点”。
▲ 从曼海姆水塔向南三条马路,再折向西,我们的眼前出现一大片辉煌的宫殿式建筑-曼海姆宫。小刘领队说,这是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巴洛克王宫,建于1720至1760年,是当年普法尔茨选帝侯卡尔菲利普的宫邸。听说这座王宫如今是曼海姆大学的一部分时,大家大为感慨这个国家、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 我们自曼海姆宫开始分散活动,愿意逛店购物的,愿意看历史建筑的,各得其所。曼海姆中心城区不大,马路又是直来直去,因此拿着小刘发的地图,按图索骥挺方便。我和敏如、致丰、逸萍、善老等走在一起,首先来到曼海姆宫西北面五、六百米处的曼海姆耶稣教堂。这是德国西南部最重要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有一座高高的灰色穹顶带两个圆塔,建于1733-1760年。教堂内部装饰美轮美奂,让我第一次注目于洛可可的装饰风格。据说1756至1791年间,莫扎特曾在这个教堂服务,对教堂杰出的音响效果和氛围大加赞赏。
▲ 曼海姆耶稣教堂的东北是一个绿地小广场,草坪如茵,雕塑挺立,这是我们今天走过的第二个广场。
▲ 广场上有一尊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年)的雕像,他是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作家,代表作有《阴谋与爱情》、《强盗》等。
▲ 接着我们去看地图上标着的“军械博物馆”。其实它的名称是“恩格尔霍恩博物院”,拥有考古学、世界文化和艺术史、话剧和音乐史,以及摄影领域的120万件展品。“军械馆”是它的四个展馆之一,可惜今天闭馆,有朋友说是周一博物馆休息。
▲ “军械馆”位于博物院的马路对面,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存留下来的大型建筑,气势雄伟。军械馆门前又是一个小广场,广场边上有大型说明牌,介绍军械馆及周边建筑的历史。
▲ 军械馆广场的西侧是一幢带有高高的巴洛克式钟楼的历史建筑。我们刚到此地时,不知博物馆在哪里,被它的钟楼吸引,就去拜访它。进门后,才知道这是一所学院,看标牌上的德文,好像是城市学院。我们在学院宽敞的走廊上东看西看时,一位高个子男士过来问需要什么。我就问他博物馆在哪里,见他热情地回应,我灵机一动,告诉他,我们首先需要上“陶易勒特”。他立刻指点洗手间方位,并说学院大门左手转弯就是博物馆。很高兴,遇到热情的德国人。
▲ 离开军械库广场后,往回船的方向走,来到阅兵广场,这是今天到的第四个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四瓣花形的喷泉池,池中矗立着一尊巴洛克风格的青铜雕塑,雕塑上众多人物有持矛仗剑的,有举着明镜的,也有似乎在斟酒的,据说是表现君主的各种美德:正义、智慧、节制和英勇等。主雕塑基座的周边还有若干座小雕塑,也都非常精美。广场的面积不大,满铺草坪,自雕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八条小路,这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军事气息,何来的“阅兵”之名,不解。
▲ 下午自由活动,我先去阅兵广场(因上午阴雨,下午晴了去补一下课),再来到今天第五个广场-集市广场。广场中央也是一座巴洛克式的青铜雕塑,可与阅兵广场的那座媲美,不过规模稍小、人物稍少。
▲ 集市广场的南侧有本地的老市政厅。这是一座巴洛克式两层楼房,据说是曼海姆保存下来的最老建筑,建于1713年。与市政厅相连的是圣塞巴斯蒂安教区礼拜堂,中间有高耸的钟楼连接(上图钟楼的左边是老市政厅,南边是圣塞巴斯蒂安教区礼拜堂,两者连体)。
▲ 今天一路看来,感到曼海姆有三多,一是广场多,二是教堂多。站在集市广场四望,有好几个教堂尖顶,囿于时间限制,只看了眼前的这座教区礼拜堂,小而精致,有看头。
▲ 曼海姆的第三多是有轨电车,几乎条条大马路上都有电车轨道,有的并列交叉好多条,就像火车调度场那样,而且电车造型多样,款式新,漂亮悦目。回忆起来,城区里好像没有看到喝汽柴油的巴士哎。
▲ 下午四点赶回游轮,因天气晴好,随手拍了几张码头所在河滨的照片。
昨夜游轮离开德国的曼海姆,今晨抵达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上午雨转阴,我们坐车到法国阿尔萨斯的科尔马,游览了这个被誉为“法国小威尼斯”的小镇,主要景点:木筋屋、普菲斯泰屋、人头屋、圣马丁教堂、小河水街等。
▲ 科尔马是法国阿尔萨斯大区的一座名镇,一座最具德式风情的法国小镇,数次被评为“世界十大最美小镇”之一,宫崎骏的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小镇原型就是这里。对于观光者来说,科尔马镇内是一个由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广场组成的广阔步行区。我们在这里的一个集合地,就是一个美丽的广场,鲜花草坪,小河小桥,彩色房屋,古老城堡,充满柔美气息。
▲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老海关广场,同样是姹紫嫣红,花的世界。
▲ 老海关广场上的手风琴手,尽情演绎,琴声悠扬。敏如是他的知音,些许小费不成敬意,与之合影留作纪念。
▲ 科尔马是阿尔萨斯葡萄酒中心,法国干白葡萄酒的主要产区。在老海关广场上有一座喷泉雕塑,是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将领拉扎尔德·施文迪的铜像雕塑。他曾在匈牙利与土耳其人作战,从那里带来了托卡伊的葡萄品种,开创了当地生产托卡伊葡萄酒的历史。
▲ 老海关大楼位于广场边上,黄色砂岩建筑,角楼,彩色瓦顶,古典优雅。这座房子的角塔就出现于《哈尔的移动城堡》。
▲ 老海关广场周边的其他老建筑。
▲ 科尔马地处法德边境地区,历史上曾在两国之间多次易手,因此成为德法风格“混血”小镇。例如,这里的民间建筑有许多16世纪德国风格的木筋屋。木筋屋最明显的特征是墙面上交叉的木筋,不知者还以为是装饰用的,其实这是房子的一种结构。就是用条状木材交叉搭成可以支撑重量的木格子墙面,木格子之间填充黏土,再在墙顶搭起木条的斜屋顶,就构成了桁架式房子。因木条像筋骨似的显露在墙面上,很醒目,所以称为木筋屋。中世纪没有混凝土,用石料造房非常昂贵,平民房子就只能用木材,木筋屋应运而生。木筋屋造型别致,刷上各种鲜艳色彩,就形成了童话般的世界。
▲ 看过木筋屋,再来看建于1537年的普菲斯泰屋。八角形的塔楼、歌特式的尖顶、文艺复兴风格的前院、外凸的窗楼阳台,以及墙面上的圣经壁画,使它成为科尔马最别致漂亮的房子、标志性建筑。(上面第一图取自网络)
▲ 人头屋是科尔马的另一座特色房子,建于1609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该建筑以其正面的105颗人面头像雕刻而闻名。头像表情各异,生动有趣。而立在屋顶的19世纪青铜雕像是著名设计家巴尔托尔迪设计的,他也是纽约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人头屋前身是葡萄酒交易中心,如今一楼是餐厅,二楼则是四星级饭店。(上图取自网络)
▲ 圣马丁教堂是科尔马最主要的教堂,始建于1234年,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其墙面用黄色红色砂岩建成,屋顶上铺着绿色、黄色、橙红色的鳞片形状的彩瓦,色彩和花纹都十分丰富。
▲ 离开圣马丁教堂后,我们继续在童话般的小城里迂回穿梭,总也看不够。
▲ 敏如和小刘领队。
▲ 乘坐观光车游览科尔马,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安排,不过不在我们的计划内。
▲ 看见一辆奇特的巴士,车身很短,目测载客量不过10人左右。车子停着,车里已有乘客坐着,不知是发车时间未到呢,还是要等乘客满了才开。真是小镇小巴士,估计一般的巴士在这里的小巷是难以通行的。
▲ 其实,要是时间充裕的话,坐小船游览科尔马,当为上策。因为科尔马的灵性就来自于城中的河流。伊尔河的支流从城中缓缓趟过,蜿蜒曲折,两岸的彩色房子栉比鳞次,河上的小桥和岸边的栏杆都有鲜花缠绕,三三两两的天鹅在水上漫游,各种色调的房子与鲜花倒映在水中,无论船到哪里,摁下快门,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彩画面,小威尼斯名不虚传。
▲ 离开小威尼斯,步出小镇去坐车,一路上注意到科尔马的水系完整,即使在小镇边缘也有修筑整齐的水渠通过,与亲水台阶、小桥、花坛、构筑物等构成一个又一个的景观小品,令人赏心悦目。
下午阴转多云,我们坐车到法国第七大城市、“小法兰西”斯特拉斯堡老城游览,主要景点有:克勒贝尔广场、黎明宫、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等。
▲ 到达斯特拉斯堡,下车伊始就看到几样好看的东西。第一是一座矩形构筑物墙上的镜面壁画,金属的墙面上熠熠泛光,衬托着艳丽的色彩,煞是吸引眼球。坐在壁画前的街头艺人,风头尽失。
▲ 第二是一个小圆水池里的雕塑,一位姑娘坐在一只喷水海龟的背上,要渡海吗?
▲ 第三是一个青铜的斯特拉斯堡的城市沙盘。六角形基座的各个墙面上都有浮雕,也有刻制的壁画。
▲ 还有车头造型科技范的长龙有轨电车和玻璃圆环顶棚的电车站,堪称历史老城里的现代元素。斯特拉斯堡的老城区,是法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中心,汇集了大量的古老建筑,配上这些现代元素,倒也不违和。
▲ 克勒贝尔广场,斯特拉斯堡市中心的最大广场,也是该市商业区的心脏,以1753年出生于斯特拉斯堡的克勒贝尔将军命名,有“法国十大最美广场”之美名。广场上人流不绝,有大面积喷水池和多座雕塑,边缘部位搭着一些白色帐篷,售卖纪念品、小商品等(市中心广场或市政厅广场,搭设商业帐篷或者举办集市,是欧洲城市的常见现象,有的干脆就名为“集市广场”),广场的周边多为年代久远的历史建筑。
▲ 克勒贝尔广场上有克勒贝尔将军雕像,雕像的基座下就埋葬着他的遗体。克勒贝尔是一代枭雄拿破仑手下的一员骁将。1800年1月在埃及作战的他因形势不利,与对仗的英军协议体面撤退,后英军背信,要法军投降。他大怒,动员军队:“面对这种蛮横的态度,我们只能用胜仗来回应。士兵们,准备战斗。”他率领13000法军大败英军统领的60000土耳其士兵,土军伤亡8000-9000人,法军却只伤亡600人。可叹的是,此战数月后他在开罗被一名叙利亚学生暗杀身亡。克勒贝尔被他的同时代人尊崇,法国多地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那个动员令就刻在他雕像的基座上。大文豪雨果和巴尔扎克都曾以克勒贝尔将军为雏形,创作出不朽的文学人物形象。
▲ 克勒贝尔广场上的其他历史人物雕像。
▲ 克勒贝尔广场的北侧是黎明宫。这是一座古典主义建筑,兴建于1765-1778年,最初是一座军事建筑。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黎明宫被大火焚毁,1873年重建。黎明宫正面有著名音乐家莫扎特、韩德尔、格鲁克、门德尔松的半身像。今天的黎明宫底层是各类精品店,二楼则是音乐学院和一个大型音乐厅。
▲ 我们在克勒贝尔广场上看到一支游行队伍,游行者拉着横幅,举着标语旗,没有呼喊,静静地走着。据说是要求改善劳工待遇的。
▲ 游行队伍中还有一辆小卡车,载着一支小乐队。看来这次游行是既不动手,也不动口,只是动动电子管弦乐器也。
▲ 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1015年开工,建造了三百多年;高达142米,是世界第六高教堂;设计之初,要盖两个对称的142米尖塔,后来没钱了,只完工了一个,另外一侧是66米高的天台,反倒成了它造型上的特色;据说是法国参观人数第二多的历史古迹,每年有约四百万名游客,仅次于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说它是“伟大而精致的奇迹”。
▲ 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里有一座著名的天文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用机械方法计算日历的钟,高达11米,由斯特拉斯堡的数学家和瑞士的钟表匠共同创作于1838至1843年间,至今仍然准确无误。这座天文钟不仅是一种特别设计的、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天体时空运行的仪器,而且更妙的是,钟龛的第一层,每隔15分钟,便有4个雕像轮流出现:孩童、青年、成人和老人,代表人生4个阶段;每一整点的报时,则是死神提着镰刀走出来,表示人生终有一死;钟龛的第二层,每天12点30分,便有十二圣徒依次出现,接受耶稣的祝福。
▲ 看过大教堂后,我们继续逛街,欣赏城市风光。
▲ 斯特拉斯堡的古老街区仍旧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多种木结构的民居极富地方特色,既有德国风格,又有法国特色,既有木筋屋,又有山形屋,反映了此城曾轮流成为法德属地的历史。
▲ 斯特拉斯堡是众多欧盟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如欧洲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欧盟反贪局、欧洲军团、欧洲视听观察组织,以及欧洲议会等,被称为欧洲第二首都( “欧洲首都”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因此,这里也兴建了一些现代建筑,例如上图的商业建筑,外观由彩钢和玻璃构成,造型很特别。
▲ 一座奇怪的雕塑,不知是何寓意。
▲ 斯特拉斯堡的老城区被莱茵河的支流伊尔河环绕,形成了一个大岛。伊尔河在这里又分岔为许多条运河,所以,河流、水街也是这里的一道道风景,也有“小威尼斯”的美名。
莱茵河游程的活动,到今天晚上就全部结束了,明天一早就要离船,因此今晚游轮上举行了欢送香槟酒会,接着是船长晚宴。在香槟酒会上,我团全体朋友上台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国”,预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国庆,得到全场欧洲游客的热烈掌声,以及船方的好评,为中国人赢得了好声誉。
▲ 晚上旅友们早早来到会场,利用会前的时间,合练一下要演唱的歌曲。
▲ 晚上七点钟,综合厅里坐满了人。这次航程共有150多位游客,其中除了我团23位来自中国外(1位领队),其余都是欧洲各国的。
▲ 船长在欢送香槟酒会上致辞。
▲ 本次游轮总领队致辞。
▲ 船员代表向全体游客致意、告别。
▲ 船长、船员代表和全体游客举起香槟酒杯,为游程圆满完成,为明天更好,干杯!
▲ 船方议程后,游轮总领队宣布,本次中国旅游团要给大家唱一首歌,庆祝中国国庆,并且送给本次航程以及全体游客。接着,小刘领队代表中国团,向船方和全体游客致意,为一起度过的愉快七天,为中国人民对欧洲人民的友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送上我们的感谢,送上我们的热情,送上我们的歌声。
▲ 中国团全体朋友高声齐唱被誉为第三国歌的“我和我的祖国”,在遥远的莱茵河上,预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 本次合唱由敏如以船上的电子琴伴奏(事先准备的伴奏音乐,因大家未经合练,难以适应),取得较好的效果。
▲ 我们22位朋友里只有几位女士有唱歌的爱好和功底,其余的大多不会唱歌,有的还五音不全,但是大家都响应于团长的倡议、敏如的附议和组织,热情地为祖国献歌。虽然我们是临时集合,未经较好合练,因而歌声不太整齐、节奏不太合拍,但是真情演绎,赤诚似火,得到全场欢迎,游客们纷纷拍照、录像,气氛热烈。
▲ 苏州朋友手展五星红旗,和她的荷兰先生、荷兰朋友们在一起。
▲ 大合唱结束后,全场热烈鼓掌、欢呼,游轮总领队(上图前排左起第5位)和我们频频握手表示祝贺和感谢,并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 荷兰鹿特丹92岁老太太与我们一起挥舞五星红旗,庆祝中国70周年国庆,表达了荷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 第二天早上,我们离船时,苏州朋友和其他多位欧洲游客专门到码头与我们握手告别。收到我发给她的大合唱照片后,她发来了热情洋溢的短信:“收到,同胞谢谢!你们太棒啦。反响强烈。外国友人说你们中国人太团结一致啦。他们很羡慕中国。……我们海外华人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高兴,自豪我是中国人!……”。我们全体旅友感谢这位苏州同胞的爱国之情,为她在海外生活安宁、万事如意而高兴,衷心祝福她和她的先生以及全家!
在《图看欧洲两河游(2)》的“第五天下午”的章节里,有一段游轮上音乐派对的视频,表现的是欧洲游客的载歌载舞。同行旅友李炜阅文后,发来了她拍摄的另一段视频,表现的是我团于立、逸萍、秋惠等朋友在音乐派对上的起舞,很是精彩。因公众号图文发布后,不能再更换或添加视频,故特地在本篇补发,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