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老照片,揭露百年益阳的真实面目
益阳为湖南省地级市。
洞庭湖南,雪峰山北,益阳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活。如今,这里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
益阳这个名字,由来已久。
东汉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
清人周树荣写《益阳赋》:“益水所经,水北曰阳,县以此名。”
经过了数千年的变更,这个地方仍然叫益阳的名字,这在中国地名中是比较少见的。
今天,让我们打开益阳的老照片,看一看它的百年历史。
本文作者:顾返予;审核:陈少鹄
清末,益阳城街头,剃头匠正在忙活着。
清末,岳阳城街道上,一些人正抬着轿子,他们同时还是雇主的保镖,负责安全。
20世纪初,远望益阳五马坊教堂。如今这里只剩下牧师楼还存在着。
1904年,益阳信义医院即将建立,这里还是工地。
清末,资阳河上,船帆张开,几只船正在缓缓行驶。
两只船上的船老板正在对话。
资江河上的船民们,很多人一生都居住在船上。
1909年,远处的那座塔是资江南岸龟头山的斗魁塔,始建于乾隆年间。这座塔的存在是人们“宝塔镇河妖”的美好希望。
东正街上有很多老店铺,比如“安化”“顺义旅馆”等等,街道比较狭窄。
1906年,传教士修建信义教会建筑群。里面不仅是教堂,还有医院、小学堂、大学、育婴堂等等。
民国初期的妇人合影。看她们脚可以知道,她们是缠过足的。
民国初期的益阳信义孤儿院,很多孤儿都被收养在这里。
信义大学教学楼,这栋教学楼一直存在到20世纪60/70年代。
益阳的码头,有很多船只,人们正在卸货。益阳这里有很多的码头,种类多样。
民国时期,挪威的传教士艾向德坐在马背上。这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
1914年,从春秋阁俯瞰益阳。
1918年,南北军阀混战,资阳河上,有很多船只在运输士兵。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民国时期,益阳农村的葬礼,逝者家属都穿着白色孝衣。这场葬礼排场不小,这家人的家境应该不错。
民国时期,益阳桃江浮邱山下,水田一块块,中间有一条驿道,延伸向远方。
民国年间,胜利路重建时重新命名的剪彩活动,人们的大合影。
20世纪20年代的安化梅城东华山。上面有东华观和魁星阁。
1926年,安化新建县长公署,这里有法堂、公堂、退思堂,当时还属于北洋政府控制。
安化县公署的公堂,这里主要是定案判决的审判堂。
安化公署的退思堂,这里是法官复议的地方。正中央悬挂的是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民国年间,资江河边,木排浮在水上,很多人直接在上面搭了棚子来过日子。靠岸还停泊着很多船只,帆已经被下了,只有高耸的桅杆。
民国年间,洞庭湖边,很多渔民直接搭建竹席棚子,就住在这简陋的棚子里。他们为了生活受了很多苦。
洞庭湖上,有很多帆船。
1926年洞庭湖上凌云塔,被洪水淹没了。
民国年间,信义医院,有腮腺炎的女孩正在接受治疗,这里有穿白大褂的外国医生。
1930年,益阳汽车客运北站。
1933年,湖南阮江奋兴会的合影。这些人都信仰基督教。
20世纪40年代,信义医院的病房中,有很多因为战争而受伤的人。
20世纪40年代,日军的武装车在益阳横行。落款写着“抗战流血,代价云何。前方拼命,后方享乐。天理何在?何日报后?民卅一年,于浏阳普迹市,益阳桃花江”。
1946年,益阳县警察局送别领导时的合影。
1948年洪水,农民正在用水车抢救农作物。
洪水淹了屋子。
因为水灾受苦的群众。
1972年,桥北体育场前,一名穿着碎花衣裳的女孩骑着自行车经过。
1973年,益阳的第一批女性公交车司机。
1973年益阳市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扎着可爱的双马尾辫子。
20世纪70年代的会龙山上,很多人来这里游玩。
益阳大道通车,这是当时最大最宽的道路,上面有各种车辆在通行。
资江一桥上,有警察在巡逻。
百年益阳,传奇历史,皆藏在了一张张老旧的照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