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客家围--罗坝镇篇(二)
罗坝镇的第二篇,也是第二次来始兴查漏补缺的成果。
同样。从省道244深渡水良口段转入县道344,首先到达田心村。之前只找到了一个围屋廖屋围,这次牛哥更加有备而来,直接往店背自然村。
半路上,看到一座围楼的残存,孤零零于路边矗立。
但是围楼上所开的都是较大方窗,个人怀疑是后来改建。
走近一看,大门为红色砂岩拱券,上面门匾刻“永乐安居”四字。
与天保孔固围一样,字匾雕刻采用的是双勾手法。
拱券门后接长方门框,里面是青砖墙体,总厚度约1.2米。
小尺寸围楼常见构造,三开间,两侧房间,中间为楼道与公共空间。
出于安全考虑,没有登楼。补一张围楼后方景象。
紧接着往回开,几百米后在三叉路口左拐(西向),到田心村另一个自然村--山下。
该围同样建于民国,采用悬山式屋顶,高三层,卵石建造。
青砖围成的各式窗孔。
正面已经被藤生植物所侵占。绿植虽好,对于古建而言却是巨大的灾难。
一层有石砌的拱门,二层还有砖砌拱券门,三层已经损毁。
入内,楼面、屋顶还有部分保存。由于尺寸较大,所以中间还有青砖砌筑的四根柱子上下贯通,加强支撑。
从二层楼板梁架来看,楼梯间开在房间尾部。
一路向东,大约再过两公里,就到达河渡村。经询问多人,终于找到忠村组,探访另一座围楼--乐胜桃源围。这也是一座已经被认养的围楼。
村子外围,还有很多这样的泥砖围屋。
一条狭窄的小路,将我的思绪引向了绿林深处的围楼。
围楼前照例又是一个院子。
乐胜桃源围高三层,悬山顶,观察窗孔与转角处局部青砖,其余皆以卵石砌筑,建于民国时期。从侧面窗孔布置来看,楼内屋脊中间应该设有第四层阁楼。
院子里同样杂草茂盛。
红石拱门,上置红石字匾,阳刻“乐胜桃源”四字。
拉近了看,可以清晰看到小字写着建造年份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
由于乐胜桃源围大门紧锁,改为顺路到村子里溜达溜达。
这座围屋有圆楼的模样。
两栋砖石结构的二层楼房连在一起的围屋。
最后,再次远眺乐胜桃源围...
从河渡村出来东行约两公里,到达上岗村张仙塘。张仙塘的围楼比较难找点,也是问了很多人,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经验和眼睛。
这就是祠堂的标志--旗杆石。
麒麟吐书
鳌鱼吐水。这些都是象征科举考试取得成功的。
大门贴有“彭城世泽”,原来是高祖之后,失敬失敬...本来还以为张仙塘居住的是姓张的人...
祠堂为三进两天井构造,里面堆满了养蚕的用具。差点忘记说了,始兴县也是一个传统蚕桑、缫丝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以后大家会陆续感受得到。作为广东地区来说,这一点还是令我有点讶异的。
祠堂对面池塘边,绿竹掩映之中的青砖围楼...这保护色,也太那什么了吧...
经过询问村民,此围应该建于民国时期,整个以青砖砌筑,规整美观。最令人痛心的是,村民说这围屋是近两年才衰败掉的...
沿着岸边慢慢靠近。
走近才看清了,围屋高三层,底部以卵石为基,上面才是青砖;一层墙体不开口,二层开一字孔,三层开有方形石框窗洞。
大门被围住了,没得进。只好沿着外墙走走瞧瞧。
张仙塘围外墙条件其实相当优越,如果能重修应该十分标致。
最后,到都亨乡大水村三洲田自然村,看始兴现存最大的土楼。
路边看到的三洲田村,建立与一个小山包上。
这一排楼梯倒还别致。
走出了泥砖房的包围,后面突然间豁然开朗,一座壮观的土楼矗立面前。为什么我在这里特别用了土楼的说法呢?因为这座三层的围楼,明显可以看出下面两层采用的是夯土技术建造,与福建土楼并无两样。第三层才使用了土砖。这种样式的围楼在粤北山区的出现,可以说还是比较稀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