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性格,就是什么命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都没错。
朋友有一对双胞胎姐姐,两个人外貌相似,又喜欢穿一样的衣服,很多亲戚都经常弄错。
奇怪的是,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是两个极端。
姐姐有主见、脾气急,从小上树爬墙没有一样会怕;妹妹是个慢性子,什么都听姐姐的,少有主见,连说话的速度都要比她慢一拍。
两个人基因相似、家庭环境一样、衣食住行一样,上学也在同一个班级,一直到对婚姻的选择上,两人才走向了不同的分野。
姐姐相亲相了很多次,一直不满意,坚持自己做主;妹妹很快就和一个家境不错、但是被家里宠坏的人订了婚。
现在两个人都将近50岁了,姐姐一家白手起家办了一个小厂,日子越过越好;妹妹和老公都很被动,从不主动找事做,慢慢的家底也花得差不多了。
性格不同,导致选择不同,就会有不一样人生际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纽约时报周刊》的编辑保罗·图赫接触过无数美国家庭,既有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穷苦人家,也有住在顶级公寓里的富豪。
他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成功既不取决于天分,也不取决于努力本身,因为努力只是一种现象,一个人之所以努力,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他总结了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七个关键性格是:坚毅、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乐观、热情和社交智商。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这些关键性格,都是可以培养的。
人的一生,是自我磨练的一生,也是不断完善的一生,不断优化自己的性格,才能成就越来越好的人生。
你是不是常常宁可委屈自己,也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是不是明明很想要一个东西,却不敢主动说出口,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拿走了?
是不是常常把“人家”放在嘴上,“人家是谁,你是谁”、“咱跟人家不能比”?
是不是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进入陌生的环境就会感觉手足无措?
这些问题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性格的陷阱。
一旦掉进某一个性格的陷阱,也许是被动、缺乏安全感、容易恐惧、焦虑,你就很难跳出来,因为性格陷阱往往是一种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人一生的行为模式。
它源自童年时期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批评、被过度保护、被排挤或者情感剥夺等等。
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杰弗里·E·杨和长岛认知治疗中心副主任珍妮特·S·克罗斯科在《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中,
根据安全感、独立生活、情感联系、自尊和自我表达这五大需求,将性格陷阱分为11类,以便我们看清自己身上的性格陷阱、对症下药。
这11类陷阱包括:
遗弃:是指会觉得身边的人都会离开他,总感觉自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抛弃。出于这种担心,他可能会过分黏着别人。
不信任:是指总觉得别人在欺骗他、对他撒谎,怀疑别人与自己交往是有所企图,所以他要么干脆回避人际关系,要么只能和别人泛泛之交,不能产生更深的连接。
依赖:是指有些人会认为他只有通过获得别人帮助,才能处理好日常生活,一个人过日子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脆弱:是指由于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别人打理。
情感剥夺:是觉得没人真正在乎他、理解他。或者这个人本身冷漠、不愿付出。
社交孤立:是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很可能是童年时期被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孩子排挤,成年后仍然逃避社交,逃避交朋友。
自我缺陷陷阱:是指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优点,身上全部都是缺点,他认为如果人们真正了解他,就会发现他毫无价值,不愿意和他打交道。
失败陷阱:是指一个认为自己在学业、工作、婚姻等方面都很失败,尤其是和自己周围的人对比,自己是个完全的失败者。
屈从:是指你为了取悦别人而自我牺牲,你允许他人控制自己。
苛刻:是指一个人给自己设定了特别高的标准,过度在意地位、金钱和外表,喜欢攀比,甚至为此放弃幸福、快乐、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权利错觉陷阱:是指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对现实抱着脱离实际的幻想。
这样的人坚信,自己可以瞬间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从不去考虑别人,也不考虑这种情况是现实的,是否具有可行性。
那么,性格陷阱如何攻破?
针对这些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生的问题,《性格的陷阱》一书也提供了具体的五个步骤和详尽的方法。
从收集反对性格陷阱的证据,在理性层面证明它无效,到检查性格陷阱的运行模式,帮你走出这些伤害,拥有更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