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92篇:读文随笔∣再学“情境”
2021年第92篇:读文随笔∣再学“情境”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了李倩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6期上的论文的《语文考试评价中的“情境”:内涵、实践与启示》。这篇文章情境化命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情境”的解说,尤为透彻。“情境”一词对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但要从理论上进行解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在作者看来,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育评价,很难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测评要从考查“什么样的知识”转变为“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自然就成为联结个体学习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因此,作者认为,如何理解与创设有效的测试“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取向的教育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理解“情境”。在作者看来,情境本质上是个体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之前有一种说法是情境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外在条件与背景,但是从作者的定义来看,情境不局限于学习背景,而是要考虑个体与情境内在构成要素之间的积极互动。作者引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的观点加以说明:任何学习都是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学习总是受到学习者自身、他们在情境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与其他学习者互动关系的影响。因此,对“情境”的理解,也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从静态的角度看,情境主要是语言文字材料的上下文语境,强调语境对于个体理解文本内容、建构意义的重要影响。这个意义上的“情境”实际上就是“语境”。从动态的角度看,情境主要是个体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其根本价值在于定义实践活动的目的、对象与方式。接着,作者又通过对NAEP、PISA、PIRLS等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测评进行分析,进一步理出了情境测试包含的四个方面:情感、社会、生理、社会制度。
可以说,“以情境作为评价载体”目前已成为各国教育评价变革的基本共识。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测试情境,不仅提升了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评价对学习的导向作用。这种测试关注的是知识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价值,即知识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取与建构的认识,而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作者梳理了情境创设的实践特色。收获最大的就是作者对“测试构念”的解说。“测试构念”这一概念,之前在其他著作和论文中也见过,但总感觉理解起来有难度。作者认为,测试构念是关于所评价个体能力特质的理论假设,测试构念是创设测试情境的重要前提。任何测评都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例如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测评,其测试构念就是:阅读和写作是围绕个体、文本、社会情境展开的意义建构过程。阅读理解指向表层信息理解与意义建构两个层面,前者强调读者借助语言文字所获取的表层信息,后者主要指读者结合外在社会环境与个体知识积累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国际阅读与写作素养评价项目,都有着明确的测试构念,例如NAEP的阅读测试构念是: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涉及复杂的理解书面文字意义、发展与阐述文本内涵、根据文本类型、目的与特殊情境来使用文本所传递的意义。当然,对于这一概念,还需要阅读更多的文献资料加以理解。
另一个收获是关于“情境”及其类型的理解。在作者看来,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不等同于现实生活场景的复制与再现,而是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对象的特点,设置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言语实践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素养发展水平的平台。也就是说,“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不是生活真实,更不是社会现实,从测评的角度讲,“真实”是相对的,是模拟的,是“生活逻辑的真实”。这一点如果不理解,或者未能达成共识,教师将会陷入无休止的关于“真实情境”的论争。当然,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个体认知水平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即使对于“模拟真实”,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了。
根据测试情境与测试目标的关系,情境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背景式”情境,一种是“嵌入式”情境。前者与测试任务的关联程度较弱,主要发挥“背景音”的作用,对学生解决问题不直接产生影响,后者则是在解决问题或完成测试任务的过程中,提供不确定性的情境要素或设置“障碍”。此前读过一篇文章,有作者指出某些试题的情境“可有可无”,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对于这种观点,需要辩证理解。如果确实是“强加情境”,甚至给学生的测试带来了负面影响,那自然要删除。但如果是起到了“背景音”的作用,情境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作者认为,“嵌入式”情境更为关注情境构成要素与测试任务之间的内在关联,即测试情境的构成要素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信息。目前流行的“情境任务写作”,就是以“嵌入式”情境为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某些情境要素,例如交流目的、文体等,写作就会出现偏离。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语文教育评价观。在不少教师的头脑中,所谓的语文测评,主要还是测评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真实的情境与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脱离真实情境的知识与技能取向的评价方式不符合核心素养的内在属性与发展要求。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要以真实测试情境为依托,以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这一点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的提示。其次,也是最难的,即教师要充分利用各学科学习情境、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经验,开发设计情境型测试任务。在考试过程中,试题也要充分体现情境性,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查,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当然,评价标准的研制,也是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