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们好,据统计,全球约5亿人患有胃病,中国就有1.2亿,可以说是“胃病大国”了。而提到了胃,就不得不说脾,在中医看来,脾胃是一对好搭档。如果把胃比作粮仓,脾就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在胃里初步研磨、消化,之后,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去掉其中的糟粕,把营养物质转运到全身。所以,如果胃功能不好,脾的运输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人体各处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身体就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头重与头痛不同,其最常见的感觉为:头很沉重,蒙蒙的,像混沌状态,神情恍恍惚惚的,如同头部裹了一块湿毛巾,眼睛睁不开,睡醒后要很久才能彻底清醒,下雨天表现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脾有升清的功能,人体脾胃一旦虚弱,就容易出现湿邪困脾, 脾的运化不利,清阳就上升不到头脑,头就会感到沉重。如果脾的气和津液不足,就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以致于整个人看起来有点“萎黄”,这正是脾虚的表现。所谓萎黄,就是枯萎的没有生气的黯然无光的黄,更接近于土黄色。中医有言:“脾主涎”,所以说,脾之水、脾之气就是通过这个“涎”表现出来。一个人脾气充足了,涎液才能正常工作,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食物。如果脾气虚弱、固摄能力不强,“口水”就不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就表现为不分白天黑夜地易流口水。《黄帝内经》中提到:口唇者,脾之官也。说的就是透过嘴唇可以看出脾胃的问题(之前也有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有兴趣的师兄可以再去看看)。正常的嘴唇是淡红的,有微微的光泽。(1)、如果嘴唇非常红,鲜红,像涂了口红一样,多意味着脾胃有热,小孩积食后多有此表现。(4)、如果嘴唇发白,说明脾胃运化不力,消化不良。正常人清早起来偶有口气是正常的,但口气全天不去,则预示肠胃问题。其主要是由于脾胃运化不利或饮食过多,导致饮食物积聚于胃肠、发酵而生成异味,从口中溢出而成为口臭。平日我们观察舌苔时,一般认为舌苔中间区域代表脾胃。此处的苔白、薄是正常的,如果厚,说明有积滞;如果厚黄,说明积滞化热;如果厚白,说明脾胃寒湿;如无苔,说明脾胃阴虚严重;如中间突然出现裂痕,则说明胃气有伤。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如果一个人四肢发达,说明这个人的脾胃不错。有的人非常瘦、肌肉无力,或赘肉特别多,则说明脾胃功能不足。食欲从胃阳中来,如果胃火不足则食欲受损。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气血需要脾胃来造,也需要后天的五谷精微来滋养,一旦人的食欲不足、饮食物摄入不足,身体就会每况愈下。与吃撑后的出现的腹胀不同,脾胃虚弱的腹胀可发生在未进食之前,多于下午发作,而上午无不适。这多是由于中焦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轻者只有胀感,重者会出现腹部鼓胀,看似是实胀,实则是虚胀。要想脾胃好,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但养脾胃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生活方式上做些改变,另外,做些简单的运动加以调理。快节奏的生活,也要按时按量吃饭,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此外,还要少吃冷饮。冷饮有收缩胃内血管、减少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对消化很不利。由于黄色食物在五行中与脾对应,夏季常吃黄豆、南瓜、马铃薯、玉米、香蕉等,可促进脾胃健康。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八段锦中记载的单举手臂这个动作,正是利用这一机理,对于调节脾胃很有用处。
(这个动作弘南老师在之前的课上也有讲过,每个人会有一定的区别,把握好其中要点就行,做完一侧用相同的方式做另一侧)
(1)、站好,两腿膝盖稍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2)、左手翻掌,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边下按。(3)、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4)、一次维持2秒即可,两手回到原来的状态,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