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唐诗解读——杜甫之《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
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
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注:
“业白”句:谓许生道业精深,已进入圆通无碍的境界。业白,即白业,佛教语。指善业。谓其能生清白净妙之乐果。
师粲可:以粲、可为师。粲,即僧粲,隋朝舒州思空山禅师,师承慧可,为东土禅宗三祖。可,僧可,即慧可,齐朝邺中沙门,承达摩禅师后,为东土禅宗二祖。
缚禅寂:为禅寂所缚。禅寂,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
阶:缘由,途径。
方便:佛教语。谓以灵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义。
离索:离群索居。
包蒙:包容愚昧的人。
浑:简直,几乎。
游衍:谓从容自如,不受拘束。
辟易:拜服;倾倒。
应手:顺手,随手。多形容技艺高超娴熟,或做事得体顺当。
捶钩:锻打带钩(犹今之皮带扣)。
鸣镝: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
溟滓:天地未形成前自然之气混混沌沌的样子。
陶谢:晋代诗人陶渊明和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
枝梧: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为对抗,抵挡。
风骚: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推激:推崇激扬。
紫鸾:传说中的神鸟。
超诣:高深玄妙:高超脱俗。
翠驳:古代所说的神兽。常用以指骏马。
寥阒:寂静。
解读: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时杜甫在长安。诗中叙述了许氏精于禅理,诗人赞其诗歌水平凌陶谢而继风骚,最后归结夜听之意。许十一,生平不详。
诗分三段。前二段各八句,后段以四句收尾。首段叙许生精禅理。次段言听许生的诵诗。描写许生诵诗之音,浑浑然地流出。当中用了各种比喻――“游衍”“辟易”“捶钩”“鸣镝”“穿溟津”“摧霹雳”“下凌陶谢,上继风骚”“枝梧”“推激”……杜甫善听,更能将其感觉描画出来,让人在言语联想中,依稀听到许生吟诵旋律的变化。意思是,许十一诵诗的声音浑厚有力,像江河之水浩浩而下,使得四座的人都为之动容,互相赞叹不已;诵诗的韵律像捶锻带钩错落有致,又像射出带响的箭那样流畅连贯:其高超的风骚可以与陶、谢媲美;而飘逸的神韵犹如昭陵六骏,铿锵处又如凶悍的能吞虎豹的“驳”的姿态。
看得出来,许十一是非常善于吟诵的人,从杜甫称道其诗来看,诗当是许生自为,而不是经中之偈。“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游”指许生诵声飞扬环绕,极富立体感;“衍”当指许生浑厚的声音向远处散发。可知许内力相当深厚。“辟易”,仇注引《史记・项羽本纪》中“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较为确切。乃是许生诵诗至为有力,锋芒不可抵挡。“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兼言作诗与诵诗。唯其清心,倍觉机锋迅疾。“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知其精微悠扬之处,直入浑茫浩渺;而其发力时,又有雷霆万钧之势。可见许生诵诗极为感人。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一方面固然是通过文字的记载得以保留至今,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和声音结合的吟诵,中国最早的诗歌主要就是采用吟诵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所谓“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吟诵的意义,是以音韵声调为媒介,来即兴地传达情意,表达生动和立体的感受,将沉睡的记忆唤醒,充实心灵世界,达到文学鉴赏的最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