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5:黄帝族群是农业族群而非游牧民族
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5:黄帝族群是农业族群而非游牧民族
文|黄饮冰
在《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2018年2月20日满族文化网,作者慕容北瑶)一文中,作者说:“《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游牧民族首领轩辕黄帝是戎狄(现在蒙古人、满洲人、突厥人的前身)南下的一个分支,黄帝率兵由北方南下,逐鹿中原,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打败蚩尤,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征服战。黄帝部族南下入主中原,但他们对于当地土著来说毕竟是少数,黄帝是阿尔泰民族,汉族并不是黄帝的后裔。”
针对以上观点,我首先要说的是,黄帝时代是没有“民族”概念的。中国文化很早就对人民进行划分,但不是民族划分,而是“群分”,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实际就是“族群”的概念。注重的是血统和文化。与现代意义的“民族”是不同的概念。
黄帝是不是游牧民族呢?评价这个东西,要有共同点。没有共同点无法讨论。
黄帝是特指一个人吗?不是,我们说黄帝轩辕氏时才是特指一个人,就是轩辕。据《春秋命历序》说黄帝一共传10世,1520年(与《易纬稽览图》记载的黄帝年数同),就是说有10世黄帝,黄帝的称号使用了1520年。
黄帝的发源地在哪里呢?《史记.周本纪》说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吕氏春秋·慎大览》:“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又说黄帝的后代被封在“铸”。可能“祝”就是“铸”。“祝”与“铸”指向的是山东。
关于黄帝的出生地一直存在争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至于具体出生地点在哪里,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一般认为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四种争议。
我是主张红山文化是黄帝族群的祖文化的,而黄帝本人或黄帝系在中原。也就是说,我认为黄帝的祖族——黄人发源于红山文化,黄帝活动在中原。第一代黄帝崛起于豫东鲁西南。
在《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2018年2月20日满族文化网,作者慕容北瑶)一文中,作者有这样的论述:“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是不太愿意去承认。”。这个观点与我有很大的不同,但还是有共同点,共同点就是认为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对应的。有了这一点共同点,我也就好继续评论了。
既然作者认为黄帝部族文化与红山文化是对应的,那么我们就先看看红山文化,从红山文化开始谈起。
在本人所著的《华夏创世人物——黄帝轩辕氏》(2009年9月3日)一文中,对于红山文化和黄帝族群的关系,我是这样论述的:
公元前4000~前3000年的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木棱河(黄水流域)、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姓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姓族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显著特征是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还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是蛇形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猫头鹰是红山文化主要的崇拜物之一。
红山文化的龙,其本质是蛇,而黄帝族群,直到尧时期,所信仰的龙实际还是蛇的造型,而红山文化的衰落及黄帝族群之中原地区兴起,都是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之间的事情,所以黄帝族群与红山文化有紧密地联系,红山文化是黄帝文化的源头,是黄帝族群的先祖创造的文化。黄帝文化,是南迁后的红山文化、东移的仰韶文化、西进的大汶口文化在河南中部融会后形成的新文化。
我以上的论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有这一句话就够了。因为这句话,说明了红山文化居民(黄帝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农业加家畜饲养、兼事渔猎,这是上古最地道的农业生产生活模式,明显与“游牧民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里就又扯到了“游牧文化”了。中国早期的居民,从取食经济转换为产食经济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就是“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没有“游牧”。在取食经济时代,他们就是“渔猎和采集”了。
在什么时候才分化出“游牧”呢?在“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不能进行的时候。一类人是原本生活在非农耕区,适应生活地域的环境而去游牧,但是游牧之前必须驯化羊和马,否则对野羊野马无法游牧。二是因为中国这一块的农耕文明太发达了,把一些原本农耕的族群排挤到了非农业区,也就是农牧区,他们才去进行游牧,才在中国的草原区出现了游牧族群。所以游牧要出现,要在家养的情况下把能够放牧的野生草食动物驯养成家畜才行。
从以上分析可知,游牧要出现在家畜养殖之后。把“游牧”安装在黄帝的身上,很不地道。把蒙古族的历史提高到农耕民族(华夏族——汉族)之前,也很不地道。
正确的结论是游牧族群应当出现在农耕族群之后。
《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2018年2月20日满族文化网,作者慕容北瑶)一文的作者认为黄帝族群是游牧民族的理由是什么呢?他根本就没有讨论红山文化,而是搬出了《史记》。这就很唬人了。有多少人读过《史记》呢?
作者认为:【《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
我可以明确告诉作者,《史记》没有一处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更没有记载黄帝族群是入侵族群。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欲”入侵者是“炎帝”(《史记》语:炎帝欲侵陵诸侯),实际上炎帝还没有入侵,只是想(欲)“欺凌诸侯”,就被轩辕氏列入了打击的对象。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蚩尤是神农集团内部的叛逆者,也不是入侵者(《史记》语: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从《史记》的记载分析蚩尤明显是神农氏国联邦内部的叛逆者。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轩辕氏,本身就是神农氏的卫士,神农氏给予了轩辕氏征伐“不享”(不服从)的权力。
对于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五帝本纪》也给出了原因,这个原因不是黄帝要去游牧,而是【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但是天下并不太平,不服的氏国很多,黄帝不得不四处征战以确保天下安宁。其中的一句【邑于涿鹿之阿】,就说明黄帝并没有游牧习惯,而是在涿鹿之阿建立了城邑。不然在涿鹿之阿建立城池干什么?游牧民族没有建立城池的习惯。
在上古,“游”也并不是游牧民族的专利。农耕族群也会“游耕”。殷商在成汤之前,就有7迁。农耕族群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生态环境会恶化,就会搬迁去新的地方。还有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也导致农耕民族频繁搬迁,建立的城池经常被废弃。【黄饮冰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
说黄帝是游牧民族,还与不少人对“轩辕”一词产生过多的联想和演绎有关。
有些人说什么“轩辕”即“可汗”,黄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可汗”。还有说“轩辕”是造车,游牧民族最早发明了造车,所以“轩辕”就是游牧民族。如此等等。
“轩辕”的来历,在中国古籍上来源明确。黄帝轩辕氏也不过是借用了“轩辕”这个名称而已。“轩辕”一词,是地道的古汉语词汇。其他族群有与“轩辕”类似的词汇,也不过是其族群语言受古汉语影响的证据罢了。
“轩辕”作为氏族的名称,出现在“黄帝”称号出现之前。在《胠箧》篇中庄子说:【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这些古老的氏族中,就列有“轩辕氏”,而且排在伏羲、神农之前。这个“轩辕氏”与“黄帝”是没有关联的。
作为古国名称,轩辕之国在《山海经》中有明确的记载。《山海经.海外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这个轩辕之国语黄帝轩辕氏有没有关系呢?不知道。从蛇崇拜上讲,轩辕之国是蛇崇拜之国。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明确说明轩辕之国的基本崇拜就是蛇崇拜,神话保留了黄帝氏族的基本崇拜的原始样子。这个轩辕之国倒有可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所建立。
以上的两段引文,说明“轩辕”之称号出现很早,似乎并不一定是因为黄帝而出现,也就是说“轩辕”并不是轩辕黄帝的专用词,在轩辕黄帝用“轩辕”一词为名字之前,“轩辕”一词就早已经存在。黄帝自己很有可能承袭了“轩辕”的名称。
黄帝轩辕氏的“轩辕”的得名,有多种记载和说法。但是似乎“轩辕”与发明造车也没有直接的关系,用“轩辕”一词来确定黄帝的游牧民族身份,也是没有道理的。
有记载说,因为轩辕黄帝在战争中发明了一种车战法叫“轩辕”,所以被称为“轩辕氏”。在打仗时,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战士围成一圈,指挥员立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做出入的门,起到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有布幕的战车叫做“轩”,两车中间空当称为“辕”。因此,发明这种车战法的黄帝,就被称为轩辕氏了。
也有记载说,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名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
还有记载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
再还有就是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以上这些说法,均没有把黄帝轩辕氏与车子的发明联系在一起。
把轩辕与造车联系在一起的记载是《路史》。《路史》说黄帝在空桑山北创造车子,“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号曰轩辕氏”。但是《路史》的这个记载也没有把车子的发明权归属到轩辕黄帝的名下。
黄帝造车是在山东,这也看不出黄帝是赶着马车从西亚游牧过来的痕迹。
轩辕曾经是一个古老氏族的名称,也是一个古老国家的名称。黄帝轩辕氏在未发达前用“轩辕”作为名字,在黄帝轩辕氏发达之后,轩辕的后代有一部分也以“轩辕”作为氏族的称号。黄帝轩辕氏曾经造过车子,但并不一定黄帝轩辕氏发明了车子。把“轩辕”与游牧民族扯在一起确定轩辕的游牧民族身份,完全没有根据。【黄饮冰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