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古石城与遇龙河古桥

阳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南部,距桂林市区65公里。阳朔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建县,迄今已有1400余年。当我还在读小学的的时候,课本里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就曾经使我对阳朔充满了无限幻想。而今,我也前后去过阳朔三次了,每一次玩的感受,玩的重点却有所变化。阳朔山水美是不假,但我们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却一直不见改善,甚至于我一听到“开发”就联想到“破坏”,这也是最令人遗憾的地方。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所谓的成熟开发景点越来越不感冒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淳朴原始没有修饰的美。这次,就去阳朔看点非主流的东西。

早早赶到遇龙河边。虽然下了一夜的雨,外面云雾缭绕,刚开始的一点日光还是让我瞎开心了一阵。遇龙河跟十五年前来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变化。


河水依然清澈,岸边绿竹袅娜,群峰在远处若隐若现。

村民依旧在河边洗衣,这种原滋原味的生活形态倒是我的最爱

唯一改变的是漂流用的船变成了小竹排,只有两个座位,可以顺流而下漂几公里。记得十几年前是可坐十几人的机动船,还有对歌表演,唱的自然就是《刘三姐》选段了。

这次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座单孔石拱桥--遇龙桥。


遇龙桥,位于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该桥始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为虹式单拱石桥,条石错缝起拱,干砌。桥长36米,宽4.2米,高9米,净跨18米;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加修桥上石栏杆。该桥造型古朴,气势雄伟,极具民族特色,是广西历史上的名桥,也是县内规模最大的古石桥,旧时是阳朔荔浦一带至桂林大路的重要津梁。

奇怪了,名桥居然只是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遇龙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遇龙河本叫作安乐水,河上没有一座桥。

明代永乐年间,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走到河边,正逢水怪兴风作浪,狂风呼啸,浊浪排空,无法过河,便叹道“此生休矣!”恰在此时,一女子从河边经过,得知原委后,顿生爱怜之心,欲助一臂之力。

她让书生在树荫下闭目养神。自己腾云驾雾,飞往东海,请来龙王和八仙。龙王亲率虾兵蟹将协同八仙,与水怪大战数百回合胜利而归,水怪被斩除,安乐水从此平静下来。

说也奇怪,河上同时出现了一座金光闪闪的拱桥,让书生得以过河。书生哪里知道,这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女子,本是龙王的千金。本是来此一游,不料与书生不期而遇,竟然情愫暗生,是以相助。书生千恩万谢,两人也就此许下海誓山盟。

不久,书生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三年之后他目睹皇权纷争,深感官场险恶,遂辞官南归,与龙女在安乐水边筑庐为舍,喜结良缘,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书生为感"龙"恩,请来九十九位能工巧匠,花了九十九天的时间,用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块本地大理石建造一座造型雄伟美观、坚固耐用的石拱桥,并命名为“遇龙桥”,安乐水也从此更名为“遇龙河”。


桥头有一截面正方形的残破石柱,上刻有“抗战胜利碑”字样。

后面刻有立碑时间“*十四年十月十日遇龙村立”。按照十月十日这特殊日子,可以推断此碑立于民国三十四年,即1944年。后来查了资料,果然此碑为记载1944年村民自发与日寇激战数十天取得胜利的史实,应该就是碑身侧面的小字部分了。

这块碑是近代村民新立的“天作寨抗战记”,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吧。在抗日这一块,广西军民都是没得说的。

烟雨凄迷中的遇龙河。从富里桥以下十几公里段的遇龙河,河水澄澈,绿竹环抱,峰林耸峙,堪称天然山水画卷,十分适合徒步游玩。


走到桥的另一头。桥身两侧有石条垒砌的栏杆。解释一下“干砌”吧,就是纯石块石条垒砌而成,中间没有灰泥沙子等任何粘合物,古代工匠们的技艺由此可见一斑。之后要介绍的几座桥也是如此。


磨得铮亮的石板桥面


接下来,赶往遇龙村下游几公里的白沙镇旧县村。

云雾缭绕下,遇龙河畔的山水田园更添朦胧美感。


还有这些色彩迥异的稻谷织成的地毯


小河上方远远可以望见的就是今次的主角--仙桂桥。


先欣赏另外一边遇龙河畔秀色


后来问了路过的村民,原来这呈暗紫色的稻谷叫红稻。又长见识了...


老百姓才是大自然最富创造力的画师,没有之一。


遇龙河中游,河面宽阔了,水流也平缓了不少


鸭子欢快地戏水


水色山光,倒影如画


走向仙桂桥


小河边也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


仙桂桥,位于白沙镇旧县村西侧,桥长25.8米,净跨5.5米,宽4.16米,高2.2米,始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是迄今为止广西区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单拱石桥。


造型简洁古朴


到另一边观看

该桥建筑结构独特,由281块桥拱券石分9组并列干砌而成,数块完整石板横搭桥面。

据称当年有一考古人员从桥下经过时偶然发现,桥下四组券石上刻有记载建桥始末的文字,另有两块券石上刻有附近村人施功德的记载。

该桥历经近900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洪水冲刷而完好无损,令人称奇;而其文字记载又是研究古代桥梁建筑艺术和当地地名演变、居民更替及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文物价值甚高。仙桂桥为广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我照了很多张照片,也没能看到文字部分,看来还是必须到桥下才行。

在仙桂桥不远处,还有归义古城遗址。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阳朔县增置归义县,与阳朔同属桂州辖地,县治建于此。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归义县。遗址为正方形,有东、西、南3门。城墙为土筑,现存周长800余米,高约3米,厚约6米。其实旧县村始建于宋代中期,原名就叫仙桂村。人们习惯将这座旧时县城作为当地重要地域标志冠称,故村名也逐步改为旧县村。该村开基先祖属宦游移民,历代传承遗风,不乏官宦之家,至今尚存的20多座古民居也很有特色。

当然城墙遗址也就只剩下矮土堆了。

遇龙河上的堰坝。竹筏漂流至此已是几公里了


往上游走,这是省道公路桥金龙桥边的漂流码头


小孩子开心的玩水


若要比喀斯特峰林地貌,阳朔认第二,也就没有地方敢认第一了

最后驱车前往白沙镇观桥村,看阳朔最美的一座古桥--富里桥。

富里桥位于白沙镇观桥村委正方村南侧,遇龙河上游500米处,单孔石拱桥,桥长30米,宽5米,拱高10米,条石干砌。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据信大约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逾500年。因其北面有正方村,原名正方桥。民国15年(1925年)被洪水冲圮,次年由乡人捐资重建后,以其南面有富里湾村改今名。

这里是遇龙河的源头,因水流平缓,这段遇龙河也叫乌龟河。

富里桥拱高恰是净跨一半,是一个标准半圆形,号称是阳朔最圆石桥。

可惜今天水面有波,无法看到一轮满月的奇观。

网上找来两张供大家参考。

沿河边走近

古桥两头各有一株古树守卫,也算奇观了。

桥两边有大石垒砌的栏杆。与其说是栏杆,更多的恐怕是起了椅子的作用。

从富里桥上欣赏上游景色

这边是下游

从石阶高度就可看出古桥之高

这是另外一边桥头的古树,两棵都是黄葛榕。

河水清可见石

最后再看一眼...

其实遇龙河上还有两座古桥,距离都不远,我算是错过了,借网上图片简略介绍一下。

第一座是凤凰桥,位于白沙镇竹桥村西侧,桥长29米,净跨13.80米,高7.60米,宽4.15米,单拱,料石干砌。桥面高于路面近3米,两端分别设16级和19级台阶。此地原有人用竹子搭建的人行便桥,俗称竹桥,村因桥得名。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后,以桥高大壮观、势如凤凰展翅而名凤凰桥,但当地村民仍习称竹桥。桥西端路旁立有《建修凤凰桥碑记》等碑刻共七块。


凤凰桥桥面


第二座是万福桥,位于葡葡镇周寨村东侧。其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单孔石拱桥,长53米,净跨11.20米,高6米,宽4.30米,条石干砌。

桥上原建有桥亭和寨门,已毁。桥西北侧树下有古井一口,如图右下角。


接下来往葡萄镇,看古石城。

一路的风景如画。

群峰竞翠

越是往山里走,山峰越显峻峭。

古石城位于阳朔葡萄镇梅岭间,距阳朔县城25公里。古石城群山环抱,地处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秦始皇征服岭南后,为巩固其政权,调集浙、赣、湘、桂四省能工巧匠历经数年建成此城;也有说古石城建于明朝,为靖江王府的一个附属建筑,是王府屯军、屯粮的要地;还有的说此城建于清咸丰4年(公元1854年),为附近山民躲避战乱所用。事实上,古石城内没发现任何关于建城记载的碑刻,历史上也是无任何文字相传下来,所以,此城的建造年代及建造用途至今仍是一个迷。

有资料说古石城方圆有10平方公里,设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还另有小城门24个,现存18座,是目前广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据说要走完所有门需时3天。其规模之大和峻险,实为罕见。

到达景点并没看到任何介绍,所以我也就是瞎子摸象,乱逛一通。现古石城中主要有石头寨、大岩头、小冲崴三座村落,居住乡民约50户。

停好车,按图中阳伞下的大哥要求交了8元卫生费。

上山的石子路,风景倒是不错


原来这村就是石头寨,先进去瞧瞧。

村尾靠山边有三口井,这也是广西水井的常见配置--最里面的是饮用水,中间的用来洗菜,最下面这口用来洗衣服。古人的智慧无处不在啊。


这口井水就是直接饮用的


洗衣服的


开始向村里进发,沿途的石路石阶石围墙


排水系统也没落下


现在围墙后都是果树


房子也是石砌。这种片岩应该是一种石英岩质,也是就地取材了。


石房屋的地面随山势逐渐抬高


大门用的是比较讲究的规则石块砌筑,这是一个斜门设计。


户对八角形,雕的是八卦卦象


里面是普通汉族府第式民居


又见一个斜门。不同的是门框下部为石块,上部采用砖砌。


六角形户对刻的是“福”“禄”两字


再加上这个“寿”字漏窗,全齐了


石头的世界


后排的房屋大门前还做有升高的台阶


这家是两进一天井,窗格有少量木雕,算是豪宅了


户对雕的是彩绘的莲花


有种“悠悠见南山”的感觉...


越往后地势越高


广西民居户对的花样不少,以后陆续有来


猫星人,居然是游览古石寨的过程中唯一见到的活物...


出村,高处还有石屋


沿石子路上山,寻找古石城


这张不清的照片为什么发出来?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广西的特产啊...


从这些干净深邃的石板路,可以想见以前这里人气不错


这些片状的石英岩就是古石寨的建筑材料了


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石灰岩


沿途经常见到山间的小块平地都会有石块堆砌的围墙,里面就是山民们生活来源了


广西的黏土可不是盖的,每只鞋重了两斤不止


山下的村民说十五分钟就可以到古石城,结果走了四十分钟还没见到,以我的脚程,看来是走错了...最后已经几乎没路


赶紧往回走,猜测应该是大路边有分叉没看到


果不其然啊...大路边有一条整齐的石板路往山上,边上有石块砌筑的墙体


有些则是天然的岩石


可以看到山下村子


终于见到城门


这个构造跟贺州中华石城有些类似,两边是天然的山峰,中间仅余一条狭长的通道,只要筑起城门,可以说是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城门也是大石块干砌而成,这地方流行嘛...


从里面看,外面是拱券门,里面门洞则是长方形,上部有巨大石梁,这倒是与一般古城们构造相同。


里面依然是长长的石板路,两边绿树掩映,十分清幽


偶尔路边还有这样的怪石


也有石头墙围起来的果园,就是没见人住的房屋


石城诗人的哀叹


走了几百米,没见着什么建筑,加上雨天路滑,选择回去了。


离古石城不远有相公山,也是一个登高赏景的好去处,由于要赶去兴坪,这个就留待下次再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