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花 糕》作者 朱永荣

▼花糕,是一盘美味,更是一盘深情,它是用亲情和友情做成的人间美食。▼

花糕

作者 朱永荣

花糕,又称鱼糕,是江汉平原一带农家最珍贵的菜肴。
说它珍贵,是有原由的。如果你见三五成群的人赶路,问他们干什么去,他们回答“吃糕去!”这里的糕就是指花糕,“吃糕去”就是去因喜事请客的人家吃酒席。儿子结婚、女儿出嫁要做花糕,生子后办满月酒、“抓周”、过十岁要做花糕,孩子考上大学也要做花糕,总之,花糕宛然成了喜事的代名词。
花糕是一道做工复杂的菜。买来新鲜的大草鱼,把鱼片开,刮下鱼肉,剁成肉泥。另取些肥肉剁成肉末,再取一些鸡蛋清,加入微量的淀粉,盐、生姜等,将这些配料与肉泥使劲搅拌均匀,做成一张圆形的、约4公分厚的大饼,放进竹制的蒸笼,在烧木柴的大铁锅上蒸上15—20分钟。然后再打一两个鸡蛋,把带蛋黄的蛋清均匀地涂抹在鱼糕上。讲究的人家,还会在花糕上点一点红色的色素,然后“釜底抽薪”,这披着红黄两色外衣的白花花的花糕就做成了。等冷却后,把鱼糕饼切成条状,再切成约半公分厚的片儿装盘,通过蒸锅加热就可以上桌了。
花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讲究食材新鲜外,花糕能否做好,最重要的是鱼肉与各种食材、调味品之间的比例。过去全靠制作者的经验,经验不足的师傅,做的花糕要么很硬,要么很散,要么很腻,要做出柔软而有弹性的鱼糕,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过去农家厨房的活儿基本上是妇女包办的,但能做鱼糕的妇女却很少,鱼糕多半都是男人的作品。一户人家的喜宴办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花糕做得好不好。如果花糕做砸了,基本上这户人家的喜宴就谈不上成功。在江汉平原,办喜事请的大厨基本上都是男性。如果帮主人家做好了花糕,得到客人交口称赞,这大厨一定能获得主人额外的奖赏。
小时候有关花糕的记忆依然深刻清晰。大人们去别人家“吃糕”,都会事先备一些纸张或者报纸。“剁糕剁卷,一人两片”,花糕上桌,大人们都舍不得吃,总是要将自己的一片甚至两片花糕全部用纸包起来带回家去。偶尔会有人问桌上的长者:“您舍不得吃,要带给谁呀?”老人说:“带给我孙伢子的。”这时候,同桌的年轻人会把自己的花糕省下一片送给桌上的老人,这场景至今想起来都令我动容。我依然记得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也是在吃完花糕后,揣一团纸把花糕带回来给我们,花糕的油把纸浸透,香气弥漫整个屋子,那顿有花糕的晚餐一定是最香的。
1979年我上大学离开老家。父母对于我跳出农门自然是感到欣慰的,所以此后每逢回家过春节,父亲一定要请会做花糕的师傅做几斤花糕。这时的花糕已经不再是用来待客,而是彰显家庭和顺、儿女成才、长者欣欣然。
2014年3月,江汉平原铺满灿灿的油菜花。儿子结婚,我回老家宴请亲朋。我采买了上等的鱼肉,请专业的师傅盘整出丰盛的菜肴,当然少不了花糕。我家做的花糕绝对好,客人们都赞不绝口。花糕也做的多,一天流水席下来,花糕还剩下不少。我忽然想起父亲当年要过70岁生日,远在他乡的我,觉得趁这个至亲相聚的机会,在第二天为父亲庆生是个不错的主意。我把我的想法告诉父亲,父亲不同意。我很为难,我在想,是否是就着这儿子结婚的剩菜剩饭为父亲庆生,被他认为不敬呢?我说,我们远在上海,回一趟家不容易,这些客人聚集在一起也不容易,您就体谅体谅我们吧!父亲不再拒绝。我把我的决定告诉客人们,他们也齐声说好。
刚结婚的儿子儿媳买回大大的蛋糕,用大大的“寿”字把屋子布置了一番。儿孙们纷纷给我父亲磕头拜寿,然后他的同辈兄弟姐妹们陪着他入席,亲人们轮番举杯,祝他健康长寿,而我看到父亲在不停地抽着餐巾纸擦拭眼泪。在我带两个弟弟为他敬酒时,他终于不能自已哭出声来。父亲做了一辈子医生,我没见他在年轻时流过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动情的次数越来越多。2000年以后,每年的团圆饭桌上,总是他抢先为我敬酒。他总是噙着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福气,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福气……”我是懂他的,这不是悲伤的眼泪,这是他在历经人生艰辛、尝到喜悦和温暖后的感动,他流淌的是幸福的泪水。没想到,几年后父亲突然因病离世,团圆饭上不再有父亲敬酒,我们吃的鱼糕也不再染红色。
鱼糕是一道很费功夫的菜,也是饱含深情的一道菜。
今年国庆节后,我把年迈的母亲接到上海跟我同住。从我爷爷那辈开始,老家有一家人与我们家成为世交,从爷爷那辈结下的友谊已延续三代。十二年前,那家与我同辈的一个哥哥因病去世,但这些年我们两家关系依然如初。幸运的是,这位哥哥的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事业有成,而且现在都定居上海。嫂子这些年在上海带孙孩,前不久她得知我母亲来上海,说很久没有见我母亲了,一定要她的孩子们接我母亲吃顿饭拉拉家常。那天吃完饭分别时,嫂子让孩子们送给我大包小包的东西,我一看惊呆了:这大包小包装的竟是肉元子、炸鱼、凹粑子,更令我激动的是居然还有花糕!在老家,这些食物都是只有春节才做的,这些食物不仅体现制作人厨艺高超,更体现制作人的浓浓爱意。嫂子的这个举动令我和母亲非常感动。
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三个星期后的一个周末,我接到嫂子的大女儿丽丽的电话,她说她妈妈认为上次送给我们的鱼糕没做好,一定要再做一次,她当天做的鱼糕很成功,要给我们再送过来。我的天哪!我不知如何是好,但我觉得至少我不能拒绝。我说我去取,丽丽坚持要送过来。晚上5点,丽丽送过来的又是大包小包的,我打开一看,嫂子这次除了把上次的几样菜重做一遍外,还加做了三条烧鳊鱼。我母亲说,做这些菜至少需要两天的忙碌。我知道这些都是饱含深情的食物,嫂子是在把我们当至亲,在远离家乡的上海,能吃到这样的鱼糕,我们该有多么幸福,这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还要美得多的食物!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吃鱼糕也不再是稀罕事。每次回老家我们都能在菜场上买到鱼糕。在上海的冬春两季,实在想吃了也可以请老家的亲朋买了快递过来。但是,吃花糕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上海吃鱼糕,内心满是对家乡的怀想,对亲人的思念。花糕,是一盘美味,更是一盘深情,它是用亲情和友情做成的人间美食。

者简介:

朱永荣,湖北潜江人,现居上海,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喜爱文学,喜爱声音艺术。

朱永荣的散文:《花 糕》▼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

  • 重阳节登高赏菊,别忘了还有一种思念叫花糕,香甜软糯颜值高!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重阳节延续了数千年,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在室长的家乡这个节日会吃[重阳花糕].因为"糕"是谐"高"的音.寓 ...

  • 【连载】董文生抗战小说《春头》(3)

    作者小传:董文生,网名老青年假文艺,1950年出生,知青,1972年选调北大港油田,采油一部修井三队工作,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1月19日华北石油报副刊刊登我的小说<见面>,随后在 ...

  • 文学原创•《袁隆平像我的父亲》作者 朱永荣

    袁隆平像我的父亲 作者:朱永荣 昨天,微信里, 大家都在转发袁隆平用英语致辞的视频, 而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袁隆平,像我的父亲. 都是一张楚国人的脸, 时而表情凝重, 像忧国忧民的屈大夫: 时而眼神狡 ...

  • 文学原创•武汉加油(专栏)•《故乡挺住》作者 朱永政

    因为受"冠状病毒"的影响而未能回家过年的朱永政,像小孩一样给我发来信息说"有点想家了!" 朱永政 故乡挺住 我知道你病了, 应该去看看你, 带一份糕点,再陪你说 ...

  • 文学原创•《一道菜吃出的味道》作者 朱永政

    一道菜吃出的味道 作者 朱永政 鱼糕是家乡最具特色的一道菜,它是湖北省荆门市.荆州市.潜江市.仙桃市等地区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最珍贵的一道菜,它的地位无可取代,甚至成了酒席的代言词 ...

  • 文学原创•《故乡严河永在我心中》作者 李学锐

    故乡严河永在我心中 作者 李学锐 我的故乡,凡响非同,日新月异,特色鲜浓.       她头枕水杉绿道,脚抵江汉油城,左拥蚌湖秋月,右挽大坝兴隆.严河,便镶嵌在这美丽的画卷之中.   故乡的阳光格外明 ...

  • 作品朗诵•《劳动的细节》作者 黄明山 朗诵 朱永荣

     品朗诵·<劳动的细节>作者 黄明山  朗诵 朱永荣 附:黄明山原作<劳动的细节> 那个女人和那个男人打算将一块小预制板抬到摞起的将近一米高的大预制板的平面上.小预制板不轻,估 ...

  • 【三江文学】诗歌面对面 作者‖朱光磊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1194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 总 编:梧丹梦 副 社 长:王笑一 主     编:紫衣云梦 副 主 编:轻舞 ...

  •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文/朱永礼 《垂 柳》外三首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原创作品总第785期 社    长:李不白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总编:火灵 主    编:张明洪 审    稿:大风.火灵.万年.沐见秋. 柯 羽.雪珂.紫衣云 ...

  • 原创|春韵 ||作者:崔永军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春韵 作者/崔永军 编审/天美五星 一 春韵 作者/崔永军 (2019.3.31) - 三月.春自蕴韵味! 寻芳颍河岸,水寒舟孤人 ...

  • 原创|景点 ||作者:崔永军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景点 作者/崔永军 编审/天美五星 景点 作者/崔永军 (2019.8.12) - 游不得.驾不得.动不得!看不得三山五岳色,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