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华12:虞族徽与鸠鸟崇拜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一部.崇拜和图腾
第十二章 虞族徽与鸠鸟崇拜
一、虞与鸤鸠
1、良渚文化的鸤鸠崇拜
下图基座上面的鸟是“鸠鸟”,也就是“鸤鸠”(尸鸠)。鸤鸠是良渚古国的祖鸟,在良渚文化具有至高的地位。我以前也说良渚族群是“鸠尼”,良渚族群北迁后演变成了九黎,原因就是良渚古国是以鸠为尼,尼就是祖的意思。
我多次告诫,不要把良渚的圣鸟“鸤鸠”搞成了“鸤鹫”。在《诗经》中,鸤鸠是一只美丽的鸟、美好的鸟、吉祥的鸟、给人遐想的鸟、给人希望的鸟。
在良渚古王国,鸤鸠氏族处于宗主氏族的地位,是良渚古王国的王族。
良渚鸤鸠
良渚文化玉鸠相风图
2、良渚文化的虞族徽
有虞氏起源自猎虎族群,这个前面已经分析了。这个猎虎氏族可能又掌握着大巫师的权力,为鸤鸠氏服务的。“虞”是“吴”也是“巫”。那么猎虎图腾在哪里呢?就是下图:
良渚人兽面纹,有虞氏图腾
这个图,以前认为是良渚族徽,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良渚族徽,因为它并不是良渚之王族所有的徽章。良渚王族是鸤鸠氏,鸤鸠是良渚古国的始祖鸟,就是祖鸟。所以鸤鸠氏族在良渚古国就处于王族的位置。这个图徽是有虞氏的族徽,有虞氏是掌握神权的神族。
这个“人兽面纹”很有特色,由两图组合而成。上面是一个头戴羽冠的女人,下面就是被女人制服的老虎。所以这个图的本意,可能并不是以前所理解的“成龙升天”图,而是“大吴猎虎图”。大吴,就是大巫。
这个图解析成一个字,就是“虞”。所以这个图,是有虞氏的图腾。
从这个女巫师一系列的“窝”形图看,这个大巫师脱胎于西部南方高庙的女娲元神,她就是“吴”;图案中的“虎”,本来就是西部文化元素。这也暗示了有虞氏起源自西南。
高庙文化獠牙兽面图(吴)。高庙文化獠牙兽面图(吴)显著的特征除了獠牙外,就是一张“大口”,“大口”就是“吞口”。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吴”字,也是原始的“虞”,或者说是“虞”字根和本源。
仔细看下图,女神猎虎的内容,就看得更加明白:
有虞氏的“虞”图腾(图片由吴心源在微信群提供)。上面是羽冠人面加一双大手,大手呈现出抓住下面大眼动物的情形。大眼动物就是老虎。老虎的大眼、大鼻子外,显著的就是“大口”,“大口”就是“吞口”。这个我也已经解释了,这个图文就是“虞”,是有虞氏的图腾。
结论:有虞氏,属于形成于湖南的古华人(学名:华尼尸或夷,简称古尸人或古夷人,或尼尸和尼夷)一支,猎虎氏族,大巫师氏族,东迁良渚,成为良渚古国大巫师氏族,其图腾“大吴猎虎图(人兽面纹)”。随着历史的演变,“虞”的文化符号最终回归于“吴”,所以江东有很长的号称“吴”或“东吴”的历史
【以上摘自黄饮冰2019年1月2日著《良渚古国的起源、形成与泯灭史考》】
二、2019年7月6日黄饮冰著《大汶口文化陶文之内涵解析与太昊、少昊之国的演变史考》关于黄帝与良渚的关系论述
1、黄帝天鼋氏对上古中国东部的征伐
黄帝对东部的统一,应该是两次。
第一次是黄帝天鼋氏对东部的征伐,导致太昊丧失了统治权力,被黄帝天鼋氏严重打残的太昊氏成为了少昊氏的附庸,少昊氏成为东部主体氏族。
黄帝天鼋氏对上古中国东部的征伐,还可以从良渚鸤鸠基座上的天鼋图案得到证实。
对于良渚古国,我写过三篇文章。这里要再纠正一个认识,就是有虞氏和鸤鸠氏之间的关系或者权力转换的问题。良渚古国在黄帝天鼋氏的势力征伐良渚之前,集神权和君权于一身的应该是有虞氏,由于黄帝天鼋氏的军事干预,良渚掌握军权的王族鸤鸠氏被纳入到了黄帝天鼋氏系统,成为了黄帝天鼋氏的子氏族,鸤鸠氏成为了集君权和军权于一身的王族,有虞氏保留神权。这就解释了良渚鸤鸠之基座为什么有天鼋图案,因为鸤鸠氏是天鼋氏的子氏族,被黄帝天鼋氏册封为良渚古国之王。
但是随着少昊势力的上升,黄帝天鼋氏最终被逐出了东部,良渚古国在成鸠氏的领导下,一直保持对两昊用兵。黄帝族回归到豫东豫中地区。所以黄帝天鼋氏与两昊之间的争夺是反复的,黄帝天鼋氏打残了太昊氏,但被少昊氏驱逐出了东部。
2、黄帝轩辕氏对上古中国的统一
由于黄帝天鼋氏的失败,古黄人政权也从天鼋氏转移到有熊氏,这就是河南新郑之有熊国。到距今4600年前后有熊氏被蚩尤所驱逐,从河南逃到河北,失败的有熊氏把权力转让给轩辕氏,这就是黄帝轩辕氏。
同时蚩尤征服了东部的少昊太昊,并与之建立联盟,蚩尤两昊联盟与从西北迁移到晋南的炎帝姜族争夺晋南盐池,炎帝落败而被蚩尤两昊联盟追逐得无处可逃避。炎帝转而与黄帝去争夺生活地,结果又失败,只好与黄帝联盟。炎黄联盟与蚩尤、两昊联盟在涿鹿决战,最终以“黄帝杀两昊、蚩尤而为帝”(《盐铁论》记载)画上句号。两昊及蚩尤集团残余归属于黄帝轩辕氏,东部其他势力如帝鸿氏、帝江氏,也都被黄帝轩辕氏统一。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天子黄帝。
在少昊的二十四鸟王国中,始终不见有虞氏,一直到帝尧时期,有虞氏才再度出现。
三、黄饮冰2019年11月2日著《“虞夏二千年”是断章取义,但良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正源之一——进一步理清有虞氏、鸤鸠氏、凤鸟少昊、黄帝王朝与良渚古国的关系》中关于良渚古国的蝶变和诸氏族在良渚古国的地位变化与天鼋黄帝选择鸤鸠氏为新良渚王国的君王的原因
有虞氏的历史很悠久,但是黄帝族群诸氏族的历史都很悠久,所以轩辕氏、高阳氏、高辛氏、陶唐氏尽管都担任过天子,都不能单独成为一个朝代
1、“虞”族徽是良渚古国的“神人兽面图”,良渚的“神人兽面图”又是从高庙的“兽面图”演变而来的。所以“有虞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800年的高庙文化时期。
良渚有虞氏族徽。这个神人兽面图,我解释成“虞”。猎虎之吴,就是虞。虞起源自猎杀虎,成帝君于驯服虎。大吴骑在虎之上,这可不是狐假虎威,而是至高无上。
高庙兽面图。这个兽面图我解释成“吴”,女娲脸谱,这个时期的女娲,还兼有农神的职责,所以它也是农神脸谱。“吴”就是“巫”,享有最高神权和君权,即“神而帝”,帝君。
2、良渚古国经历了由神国到王国的蝶变,主导这一蝶变的是黄帝天鼋氏。黄帝天鼋氏废有虞氏的神权(神而帝),立鸤鸠(成鸠)氏之王权,导致有虞氏成为一般氏族而衰落。
我以前为什么说良渚古国的最高统治者是鸤鸠氏呢?因为良渚的王族是以鸤鸠为族徽的。鸤鸠是《诗经》的写法,实际上,鸤鸠应该是尸鸠,“尸”是“尼”,“尼”就是“祖”,所以鸤鸠是祖鸠的意思,就是以鸠为祖,也就是鸠祖;还原成上古语言,就是“鸠尼”,所以在颛顼时期,良渚族群演变成了“九黎”。
我早就说过,“尼”的源头是彭头山文化的“X”。对于“X”“尼”“尸”“夷”和“X”“尼”“夏”的演变,我早论证过了,不再重复。
良渚族群,是浙江本土河姆渡hu(九扈)族群和湖南有虞族群、鸠尼(五鸠)族群以及雉(五稚)族群等组成。良渚统治广大的上古中国东南地域,比古埃及、苏美尔统治的面积还要广大,只是相对于整个中国来讲不具有广域性质,但是单独看,良渚开国于距今5300年(公元前3300年),灭亡于距今4200年(公元前2200年),存在时间长达1000多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王朝。经历有虞氏、鸤鸠氏两朝统治,先后被风姓少昊和天鼋氏黄帝所侵略,被黄帝轩辕氏所改造,最后被帝颛顼所灭亡沦落为华夏“黎民”。
良渚鸤鸠
良渚古国与山东风姓少昊、黄帝天鼋氏发生关系,从上面的鸤鸠基座上的图案可以看出。
左起第一个鸤鸠之基座,是“二分二至”历法标志。在帝君有虞氏时期,鸤鸠氏的原本职责是“相风”,就是风象观测,制定“风历”。
左起第三个鸤鸠之基座上是一只大鸟,这是“凤”,是风姓少昊之族徽,在风姓少昊统一上古中国东部、建立的二十四鸟王国中,凤鸟是至高无上的鸟,代表风姓少昊的至高无上的帝君地位,也代表鸤鸠臣服于凤鸟的历史。在风姓少昊二十四鸟王国中,没有有虞氏的位置,说明有虞氏没有被凤鸟少昊氏收编。在风姓少昊二十四鸟王国中,鸤鸠氏与其他的四鸠的地位是并列的,所以风姓少昊时期,良渚之政权被解除,就是亡国了,良渚是凤少昊鸟王国的附庸。
左起第二个鸤鸠的基座上是一只天鼋,这是黄帝天鼋氏的族徽,这是鸤鸠氏臣服于黄帝天鼋氏的证据。这个族徽居中,也说明黄帝天鼋氏给予了鸤鸠氏王权。天鼋黄帝恢复了良渚的王国地位,以鸤鸠氏为新良渚国之君王。
3、成鸠之国就是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国,鸤鸠就是成鸠
在研究良渚文明的时候,《鹖冠子》是一本不错的书,我当然没有看过,好在有360百科可以查找到。
《鹖冠子》是道家著作,传为战国时期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在以中原中心论框架下,《鹖冠子》是不被重视的,它记叙的是南方之文明成就,所以显得怪异,曾经被柳宗元以“尽鄙浅言”定为伪作。近代学者吕思勉指出:“此书词古意茂,决非后世所能伪为,全书多道、法二家论,与《管子》最相似。”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帛书,有学者研究发现,《老子》乙本卷前的古佚书有的不见于别书而与《鹖冠子》相合的内容,证实了《鹖冠子》是战国时著作。证明此书并非伪书,确属黄老一派道家著作。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句话,就来自《鹖冠子》,此书含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阐明天文学内容几乎篇篇皆有。
最早的历法是风历,但风历是什么言之不清。《鹖冠子.泰鸿篇》有"散以八风"的记载。根据《鹖冠子》关于八风的学说,我做出了良渚之历法是风历的结论,而古人相风用的相风仪,就是鸠鸟模型,所以我把良渚“相风”的职责确定给鸤鸠氏。
八风之说是历法中八节的原始形态,八节演变成二十四节。关于记载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文献,以往人们只见到《吕氏春秋》有记载,便认为二十四节气可能首先发明于秦国,据此进一步延申,就认为二十四节气从西亚传入中国。既然《鹖冠子》中也有发现,那么以往的论断就是错误的。
为什么我那么肯定地把成鸠之国看作是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国呢?基于以下理由:
1、《鹖冠子》传为战国时期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鹖冠子的关注点在于南方,良渚区域在鹖冠子的视线内,被鹖冠子记录是可能的;
2、良渚考古中有“鸤鸠相风族徽”,而石家河考古中没有发现鸠鸟。
3、《鹖冠子》讲的"成鸠氏之国",位于楚国的领土上,而吴越之地,在战国晚期已经是楚国领土的一部分。
4、《鹖冠子》讲到“成鸠氏”手握“王鈇”。“王鈇”就是斧钺。而良渚古城内的反山墓地12号大墓主人左手边确实有一件举世无双的玉钺。
5、《鹖冠子》提到成鸠氏之族“兵强,世不可夺”。良渚田野考古结果显示,从公元前3000年到2500年这500年里,良渚集团进行了“北征”,对黄河下游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用兵。这个时期黄河下游主体氏族是风姓少昊氏。当然,这500年对风姓少昊王国的用兵以良渚王国的失败而告终,良渚王国政权被解体,良渚王国被整体纳入风姓少昊的统治之下。我对良渚历史的解析与考古和历史记载是吻合的。
6、我一直说的是“鸤鸠氏”,原因是《诗经》记载了“鸤鸠”,在凤少昊鸟王国中,二十四个鸟氏族中也有鸤鸠氏【《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之所以关注《鹖冠子》,也是因为《鹖冠子》记载了成鸠氏(《鹖冠子·王鈇》:“泰上成鸠之道,一族用之万八千岁。” 陆佃解:“成鸠,盖天皇之别号也。”)。鸤鸠和成鸠,共同点是鸠。鸤鸠称王,就是成鸠,所以在有虞氏作为良渚古国的帝君的时候,作为掌管相风制历的鸟氏族就是鸤鸠氏;在鸤鸠氏作为良渚古国的君王的时候,就是成鸠氏。
4、东部战争的三个阶段和天鼋黄帝选择鸤鸠氏为新良渚王国的君王的原因
距今5000年时期上古中国诸集团态势图
上古中国族群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距今5000年时候上古中国境内的总态势:上古中国东部,摆在明面上的氏国集团,东北到华北有黄帝玄黄氏国集团,海岱(山东)有风少昊诸鸟氏国集团,东南(浙江)有虞鸠鸟稚扈良渚氏国集团;上古中国西部,西北到秦晋北部是炎帝姜姓集团,中原是女娲伏羲神农氏国集团,西南是西王母女儿国集团。从组织结构上讲,这6大集团除西北、秦晋北的炎帝姜姓集团尚处于松散姓族联盟外,其他的5大集团,都是氏族国家联邦;从统治的地域面积来讲,这六大集团都可以说是广域神权国家,他们的最高首领都是神而帝者,就是帝君,集神权和君权于一身。这六大集团之间的互相征伐,逐渐形成炎黄、女娲神农、蚩尤两昊三大集团。在距今4500年,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上古中国实现第一次大统一。
前面说了,良渚的考古结果显示,从公元前3000年到2500年这500年里,良渚集团进行了“北征”,对黄河下游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用兵。这说明在黄帝集团进入山东(距今4800年)之前,山东的两昊集团就与浙江的良渚集团之间就爆发了战争。考古结果显示是良渚集团持续向黄河下游地区发动征战,历史记载却是凤少昊建立了二十四鸟氏族组成的鸟王国,鸟王国就有原本属于良渚集团的九扈、五鸠、五稚,说明凤少昊把良渚集团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体系。
这就需要对考古结果进行解释了。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了郯子追述其祖先少暤时的官制: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鸠瞗氏,司马也;鳲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五鸟、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以氏族崇拜的鸟名命名的氏族称号。以上记载中,对于五稚、九扈没有明指,所以不知道具体。对于五雉,贾逵注为鷷雉、隽雉、翟雉、鵗雉、翚雉。对于九扈,贾逵注为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本文照本宣科。
少暤以鸟名官,五鸟五鸠五雉九扈共二十四官,都为鸟名,鸟名也就是氏族称号。少昊“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是典型的鸟族徽文化。这个建立鸟族徽王国的少昊,我认为是风姓少昊,与黄帝青阳少昊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习太昊之法”的少昊,此少昊都曲阜。黄帝青阳少昊都祝(铸)【《史记.周本纪》:(武王封)黄帝之後於祝】
凤少昊分自己所辖氏国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鸟氏族,这是凤少昊集团的核心,也是他的本部;在这五个氏国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鸠氏族,鷷雉、隽雉、翟雉、鵗雉、翚雉五个雉氏国,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每个氏族也是一个氏国,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族徽的完整的氏族国家联合体,即凤鸟氏国联邦。
五鸟是凤少昊的本部这是明确的,因为在鸟氏国联邦中,五鸟处于核心地位,是最高级贵族;而凤鸟居五鸟之首,是帝君少昊本族。
五鸠、五稚、九扈,来自良渚集团。根据是良渚有鸠鸟相风图,五稚的族性是“夷”,扈这个名称,至今上海还在沿用。
五鸠、五稚、九扈在凤鸟氏国联邦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这跟他们被纳入凤鸟氏国联邦的时间先后有关。良渚集团对黄河下游地区一直保持持续的攻击态势,失败也不退缩,那么良渚的战法就是成批次对黄河下游地区接力用兵,这是车轮战法。每次承担攻击任务的氏族不同,前一个氏族失败了,后一个氏族接力上,所以在考古上表现出持续性。
良渚集团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用兵,先是五鸠、再是五稚、三是九扈,帝族有虞氏一直据守良渚古城。打败了就归降了凤鸟少昊氏。跟《封神演义》描写的殷纣王征伐西岐姬周一样。
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是良渚集团派出的征伐氏族一波一波被大汶口凤鸟少昊集团吞并,最终东部从海岱到浙江成为一个统一的凤鸟氏国联邦。这个时候良渚有虞氏依然还在良渚古城,但五鸠、五稚、九扈归降了凤鸟少昊,有虞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良渚集团主动发动了对两昊的战争,结果却被两昊兼并。
这是东部战争的第一阶段,时间大约在距今5000年到4800年(公元前3000年到2800年)。
黄帝对上古中国的统一是从东部开始的,历经黄帝天鼋氏、黄帝有熊氏、黄帝轩辕氏三氏。东部的统一战争又是从北向南展开的。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黄帝天鼋氏率领黄帝集团南下到了山东,遇到的对手就是以少昊为主体的两昊集团(太昊、少昊,考古文化之大汶口文化就是两昊文化)。
良渚集团和凤鸟氏国联邦的战争是明摆着的,黄帝天鼋氏要摧毁凤鸟氏国联邦,可以利用的对象就是良渚集团,尽管良渚集团已经崩溃,但是各氏族还在,恢复良渚集团,促使良渚集团势力脱离凤鸟少昊才是上策。
根据《鹖冠子》提到的成鸠氏之族“兵强,世不可夺”,可以想到成鸠氏(鸤鸠氏)的力量是最强的。这就是黄帝天鼋氏要重新组建良渚集团选择成鸠氏为良渚君王的原因。让成鸠氏成为良渚君王,成鸠氏就会脱离凤鸟少昊,阵线一旦动摇,其他的四鸠、五稚、九扈都会选择脱离凤鸟少昊,回归良渚集团。
在黄帝天鼋氏主导下重组的良渚集团,以鸤鸠氏为君王;有虞氏的帝君被取消,降格为一般氏族。从此以后,鸤鸠氏就是成鸠氏了。帝君与君王的区别,在于神权和军权是否拥有,拥有神权和君权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帝君,征伐之权由王承担;拥有君权和军权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君王,神权被比他更高级的统治者收走。此后,良渚集团作为黄帝集团的附庸,积极参与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凤鸟少昊的征伐。
黄帝天鼋氏首先征伐太昊,占领了太昊的济水泰山地区,进而进军曲阜,占领凤鸟少昊之都曲阜,以曲阜为都。
由于黄帝集团的加入,黄帝集团成为了凤鸟少昊集团的劲敌,黄帝集团与凤鸟少昊集团的矛盾成为上古东部的主要矛盾,凤鸟少昊集团也无力进行对良渚新集团的反击,只好被动防御。
这是东部战争的第二阶段,大约在距今4800年到4600年(公元前2800年到2600年)。
大约距今4600年(公元前2600年),神农别支蚩尤集团进入豫东南和鲁西南地区,与山东的两昊组成联邦,共同发起了对黄帝天鼋氏的战争,黄帝天鼋氏战败,失去了黄帝的帝君地位。黄帝集团向西逃到豫中新郑地区,有熊氏成为黄帝,建立新郑有熊国。蚩尤两昊集团继续用兵,把黄帝集团驱逐到了河北的涿鹿地区。有熊氏退黄帝位,黄帝轩辕氏横空出世。这个时候,蚩尤占据河南,并进一步越过黄河进入晋南地区,控制晋南盐池,引发了与炎帝姜族的矛盾,促成了炎黄联合。
炎黄联合之后,黄帝“杀两昊、蚩尤而为帝”【《盐铁论》】,就是说,炎黄联合,炎黄谁是联合体的帝君还没有确定,结果黄帝率领联军取得了诛杀两昊、蚩尤的胜利,那么东部战争就基本熄灭,黄帝成为了炎黄联合体的帝君。
整个上古中国东部、北部,都成为了炎黄集团的统治范围。
这是东部战争的第三个阶段,大约在距今4600年到4500年(公元前2600年到2500年)。
女娲(伏羲)神农集团,一直统治着上古中国的关中地区、中原地区和两湖四川地区,神农氏是女娲(伏羲)神农集团的帝君,号称“天子”。距今4800年到距今4300年,神农天子一直居住在湖北天门的石家河。蚩尤是神农别支,是神农的战斗氏族。其实蚩尤氏族也是神农吞并城头山古城的西王母集团后获得的,所以称蚩尤为神农别支。在距今4600年以前,蚩尤保卫的是城头山古城(汤家岗族徽和城头山考古之古枫树为证)的西王母,距今4600年前神农击破城头山古城,摧毁了该城,把西王母集团纳入自己的麾下,蚩尤自然也随西王母归并于石家河的神农天子。
在神农天子进行对西王母集团的战争期间,北方、东方闹得很热闹,神农在取得了对西王母集团战争胜利、获得战斗氏族蚩尤后,很自然会派蚩尤北上争霸天下。蚩尤失败,神农的地位就难保了。大约在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黄帝轩辕氏代神农氏为天子,统一以黄帝的称号号令天下,上古中国实现第一次广域大统一。
这是东部战争之收尾。东部战争最后转化成了上古中国的全域统一战争。大约在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上古中国第一次实现全域大统一。
黄饮冰2021年1月9日星期六编辑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