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家没有分晋,晋国是否可以统一中国?

我们首先来看晋国如何避免“三家分晋”。这当然是极有可能的,或者说,只要智伯不作死,他已经走在和“田氏代齐”一样的“智氏代晋”的路上了。

我们假设在公元前453年,大水即将淹没晋阳城的那个夜晚,赵无恤在绝望中派出的说客张孟谈没有成功接洽到韩虎和魏驹,赵魏韩三家反攻智氏的谋划没有成立,结果最终晋阳城陷,赵氏被智氏屠灭,赵家二百余口被杀,采邑被智、魏、韩三家瓜分。至此,我们开启了一个战国版“三家归晋”的平行宇宙,但是在这个平行宇宙里,智氏远远强于魏、韩。

十余年后,更加弱小的韩氏在智氏的欺凌之下崩溃,韩氏和之前的范氏一样逃难到齐国;魏氏则最终和平交接了封地,换取子孙在智氏集团中的合法地位。终于,如同「田氏代齐」一般,智氏取代了晋公室,成为晋国新的国君。

虽然智伯在灭掉赵魏韩三家的时候展现了窝里横,外面熊的态度,不过那明显是为了早日解决内战而在装孙子。真实历史中,在智氏灭亡之后的二十年里,赵魏韩三家精诚合作,一改内斗姿态,齐心协力搞扩张,蚕食了不少邻国领土(主要是倒霉蛋郑和卫),我们可以想象智氏统一之后,智伯也会采取类似的方式来满足新一批既得利益者的领土诉求。

这样,在这个平行宇宙里,时间来到公元前406年,这一年智伯的子孙通过殴打齐国获得政治资源向周天子取得了“晋侯”的资质认证。

在和魏文侯主导下的三晋类似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强化自身作为下克上者的集权,打击旧贵族势力,扶持新既得利益者作为自家亲信,获得周王的册封,智氏在晋国率先发起了变法。原本在魏国开启的李悝变法改为发生在晋国全境,西门豹、公仲连仍然在变法中活跃。乐羊灭中山的剧本会变得更加简单,所以必然会触发,吴起经营河西并带起了一支“晋武卒”队伍对秦国拳打脚踢,图中的韩、魏、赵面积全部囊括为智氏晋国版图,卫国已经萎缩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国,郑、宋面对晋国强大的兵威瑟瑟发抖。

因为晋国铁板一块,不存在魏、韩两国互相一只脚踩在对方脖子这种畸形的中空版图问题以及魏、赵之间挖空心思坑死对方的心态,可以预料的是此时智氏晋国比起魏文侯时代的魏国要更加强大。考虑到魏武侯时代的魏国都能和赵、秦、齐三线作战的情况下非但屹立不倒还能取得全胜,这时候的晋国西线吴起压制秦国,东线吞掉卫国和郑国是富有余力的,而此时楚国还没有从吴国伐楚中恢复过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来到公元前381年。

没有赵国阻拦,平行宇宙的晋国丢掉中山的可能性很小。这时候晋国的目标应该主要还是对宋、卫等泗上诸侯。三晋中最弱小的韩国都有能力灭掉的郑国应该已经被灭了。同理,处在原魏、赵、齐间缓冲区夹缝求生的卫国此时也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大致和郑国同期被晋国吞并。

此时期晋国继续变法的内容主要由郑国人申不害带领。在他成为晋国国相的15年里,贵族特权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智侯的集权越发明显。

同期的国际形势,吴起在晋国受到排挤,一怒之下跑到了楚国,但其短时间对楚国的国力提升仍然有限,最重要的成果是楚国对国土南部的“西南夷”的开拓,这一点和真实历史无区别。

齐国也在此时完成了田氏代齐,在齐威王的治下也开展了一轮由邹忌主导的变法,其主要目标是整顿吏治。由于楚国此时内部不稳,齐国是唯一能在国力上对抗晋国的强国,但没有了三晋分裂,齐国打统一下的晋国基本上就没赢过。同时,在晋国咄咄逼人的威势下,齐国和老对手燕国、鲁国、宋国达成了钢铁同盟,并开始向楚、秦抛媚眼,一同抵御晋国对泗上领土的贪欲,形成了“合纵”框架。

西边的秦孝公则在疯狂地招揽人才,并成功挖角了被灭掉的卫国公族后裔公孙鞅,在其主导下开始了一轮变法。此时秦国已经有了一些赵氏、韩氏逃难的人才(正史中则是智氏的逃难人才)积累,并且在和晋国的对抗中没有明显地露出下风。

这种事态下,时间来到公元前365年。

在渡过了继位危机后,新的“晋惠王”将晋国的国都迁到了大梁,正式发起对齐国为首,宋国、鲁国等泗水之上的12诸侯国兼并的号角。

没有了“围魏救赵”,齐国实在想不到怎么能对晋国造成威胁。合纵联军遭到了庞涓带领的晋国部队的残酷打击。马陵一战中,庞涓夹道埋伏,将一颗大树砍白,刻字“孙膑死于树下”,斩齐将田忌、孙膑,俘虏齐国太子,一举灭掉了泗上联军20万人,成为小人得志的典范。

泗水之上,晋侯接受12诸侯的臣服,强迫齐侯互相认双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这一仗齐国遭遇重大打击,国力衰退,东南部领土被灭掉越国的楚国吞并;宋、鲁倒向晋国,秦国也被迫加入晋国联盟,形成「连横」的局势对抗「合纵」,此时,兵威强盛,正处「宣威之治」时期的楚威王则接棒合纵大旗,继续维持抗击晋国。

秦国此时虽仍然被压制在函谷关以西,但其变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开始在河西一代小动作不断,还将兼并的目光投向了蜀地。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三家没有分晋的平行宇宙里,到了公元前365年,在这个战国首霸魏国由盛及衰的转点上,统一而更加强大的晋国完全有实力和资本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打残,从而基本奠定日后统一的霸权基础。

从公元前365年以后,晋国还需要在以下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做不犯下“齐闵王式错误”(这一点真的很重要...),以达成“一统天下”的剧本触发条件。

  • 野心勃勃的楚怀王会继续对晋国的霸权掀起最强烈的反补,这一次秦国必然在合适的时间背后捅晋国一刀并倒向楚国一边,并在敲打晋国之后和楚国瓜分巴、蜀。而晋国为了抑制楚国染指富庶的泗上,可能需要纵容在齐国吃瘪后宋国的做大;

  • 地处晋、齐、楚、泗上中间的宋国会接棒原来由魏国负责担任的阴谋中心和纵横发动机角色并在其中反复跳跃,并且会在合适的时机由宋康王搞出一个类似“五国伐齐”的危险举措;宋康王很可能会变成非常类似魏安厘王那样的狠角色

  • 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发生类似“长平之战”的晋、秦两国的战略决战,地点假设在蓝田一带,不过这一次国力更强的是晋国,而不是秦国;

  • 同样在某一个时间点,晋国极有可能会进一步的发生“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如果成功则可以保障对其它国家(尤其是秦国)的战斗力优势;

如果晋国在以上四个重要拐点中做出正确选择,那么一统天下的世界比起秦国可能会有效地提前50年左右,至于会不会发生“二世而亡”的这种问题,就无法推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