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我人生的第一课,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来源:网络

《西藏生死书》我读了近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没读完。尽管每年我都会重读,但一本好书就如同人生,无论怎样反复阅读,只要生命还在,谁也不能说真正读完了它。我会一直读下去,它也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死亡的那一天。

我一再推荐《西藏生死书》这本书,对于一些朋友来讲,已经听厌了。又是西藏,又是生死,坤哥你能不能聊点别的?也许朋友们更关心有趣的话题,很欣赏你们轻松的态度。

不过,在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占据我青春大部分时间的事情是思考一个严肃的命题:我怎么才能不惧怕死亡。

——陈坤

MOON RIVER Audrey Hepburn - Historical Soundtracks

01

我人生的第一课,是从认识死亡开始

那年我七岁,第一次面对了死亡,外公因直肠癌去世了。
在外公最后的时刻,家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大人们的焦虑让人不敢大声说话,连平时爱吵闹的弟弟也被这气氛影响变得安静。我却自始至终记住了,当“死亡”从身边冷冷地掠过的那种感受。
我清楚地记得,外公躺在火葬场的铁板上。当火化炉打开门时,熊熊的火苗从炉中猛然蹿出。
伴随着家人惨烈的哭声,外公的铁板越来越接近炉门。我眼睁睁地看着火苗扑向外公,听见炉门关上后的撞击声,接着我就听不见了,也忘记了是怎样回家的。
之后连续十多天我不能讲话,也不怎么吃东西。我被死亡的恐惧包围了,只记得我坐在家门口的槐树下,想着我们什么时候会死,被烧时痛不痛。还有妈妈的哭声。
从七岁时的悲伤中,慢慢浮现出一种深沉的接受。从此,这个七岁的男孩就开始被生命中最大的命题所困扰。
这个命题叫“死亡”。
小时候总是侥幸地认为死亡不会来,觉得外公死了好可怜,我可不可以不死?因为寄希望于自己不死,所以对死亡的恐惧越来越大。
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不管你是伟大还是卑微,富有还是贫穷,在那个时刻,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脱光了衣服,死掉。
在死亡面前我们是平等的。这本就是世上最公平的一件事。
02

我学会正视死亡,并重新理解生命

我有一次濒临死亡的经验,那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外婆住的房子下面是嘉陵江,我经常跟小伙伴去那儿玩。
有一次岸边的大石头太滑了,我不小心滑倒掉进了水里,不会游泳,感觉自己快死了。
迷糊间感觉有人来救我,我完全不知道那个人是从哪个方向游过来的,等他游到我身边,我一伸手就紧紧地抓住了他。这就是直觉,也是求生的本能。
很恐惧,之后很长时间不能碰水,也不能看水。
多年以后回头看,应该感谢幼年时经历的那几次触摸死亡的经验。那种恐惧和面对死亡的无力感,教会我升起另一种内心的力量:
我应该怎样去面对死亡的恐惧?
后来人生的行走,无不是在面对和克服由死亡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恐惧。
多年之后,我看了一本书——《西藏生死书》。它里面讲到一个小故事:
一个妇人的儿子病逝了,她伤心欲绝,求佛陀让她的儿子复活。
佛陀说:“你到城里去,问一户没有亲人过世的人家要一粒芥菜子给我。”
妇人很高兴地去了,但沮丧地回来。
佛陀问她:“你带回芥菜子了吗?”
妇人说:“我问了很多家,可是每户人家都有亲人过世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它告诉我,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谁也逃不过,所以你必须去接受它。
很感恩能在年轻的时候遇见这本书,《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与哲人之一。这本书教会我三件事:
  • 死亡不知何时会来;

  •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 如何从“死亡”这面镜子里看见人生。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谁也逃不过,所以你必须去接受它。我从这本书里学会正视死亡,并且从对死亡的敬畏里重新理解生命。
对于一个演员来讲,更清楚地看到生命的实相,是格外有意义的,能让我在浮躁的环境中保持清醒。
03

思考死亡,是对生命的敬畏

我想说,思考死亡并不会让人生变得消极。当我开始接受死亡,知道它必然要来的时候,我的心比以前放开了。没有什么可避讳的。
有趣的是,我们的文化里很少提到死亡,偶有提到,也是很晦涩的,认为是不吉利的。
但是,正因为我尊重死亡,尊重一个所有人都不能逃避的现实,我反倒能坦然地去面对它。
当你知道死亡是一个一定会到达的站台时,你在走向这个站台的过程中就会珍惜。你就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因为失恋就想死,因为被侮辱了就想死。你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因为每一刻都是完全不可能重复的。
我们的脚步不会蹚过同一条河流,我们不会再营造出同一个场景,就算你刻意营造,也不是这个时间,不是这个天气,不是这个心情。一切都是不可重复的。
所以,当我了解了死,我更珍惜生。于是不再逃避,坦然地向前走。
曾经有人问我,你连死亡都不恐惧了,你还恐惧什么?我说,不不不,我不是不恐惧,我是接受这个事实。
我依然恐惧很多东西。依然恐惧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依然恐惧有一天大家不再给我机会,我该如何面对;依然恐惧回到最贫穷的时候;依然恐惧我衰老时的样子;依然恐惧生重病;依然恐惧我最爱的亲人离去。
但我不觉得这是一种软弱。我认为,那是对生命的敬畏。
那一刻,我悟出了:善念可以超越死亡。
很多年后,我再次遇到死亡。
前年,我的外婆去世。我用最平静的心态来面对。我请家里的人不要哭泣,因为哭泣不能表达你对外婆的爱,你把心声深深留在心里,更好地活着,才是表达我们爱外婆的最好方式。
那一天,我凌晨赶回重庆,守在外婆的灵柩旁边,为她读经。我告诉外婆,我觉得她没有死,她一直活在我心里。
我常常说一句话,只要记住一个人,这个人就不会死。如果另一个人记住了我,也就是记住了所有我记住的人。所以,灵魂不灭。
那一刻,我又悟出了生命的另一层哲理:善念可以超越死亡。
善心,爱心,关怀心。当你怀着一颗正面的心,把正面的能量传给他人,你就不会“死”。因为爱,生生不息。
04

死亡无法逃避,必须面对

很多人以为死亡是很老的时候才发生的,不是!
死亡随时会来,你真正面对它在面前的时候你才知道,那一刻才是真的。
尽管从原则上我是一个佛教徒,我更相信轮回,但是这不足以支撑我对死亡的不惧怕,因为它是一个理论。
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死亡这样的重大课题时,绝对是因为恐惧而产生的兴趣,当然有些人是逃避。
《西藏生死书》这本书让我知道,死亡无法逃避,必须面对,而真正面对时这一切就变得非常地鲜活。
所以我开始学会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东西,同时害怕浪费时间。
当有人问我,你怕死吗?我不怕,我觉得我不是逃避,也不是很勇敢,我只是说我在准备着,死亡它早晚会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西藏生死书》我读了近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没读完。尽管每年我都会重读,但一本好书就如同人生,无论怎样反复阅读,只要生命还在,谁也不能说真正读完了它。我会一直读下去,它也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死亡的那一天······
作者:陈坤
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中国云南普洱茶诗歌、散文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外婆的茶

    外婆的茶 作者:常怡然  1 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几枚叶片从千年的长河源头便开始了对人生人性的浸泡.莹润粉彩的茶盏中,有青色蝴蝶在飞, ...

  • 聪明作文:天蓝色的彼岸(文/陈思同)

    上期链接 聪明作文:陆绩怀橘(文/詹晨珂) 天蓝色的彼岸 文/陈思同(六年级) 我曾面临过三次至亲的离去,我也曾阅读过三次<天蓝色的彼岸>.每一次,它都让我对死亡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是它,陪 ...

  • 你喜欢长大的方式是什么?

    <长大> 想要快点儿长大,却又希望你慢点儿变老:想要多替你承担一些,可你总说我的肩膀还没厚实. 他是一个留守儿童,从小就会洗衣做饭提水打扫这些家务活,学习也是十分刻苦,上课从不开小差,作业 ...

  • 生命只有一次,惜当下!

    凌晨时分,好友sunny说看到我写的那篇<深夜凌晨数着零钱的绝望母亲>感触很深而流泪了,我们的话题从家庭家暴聊到了人生遗憾,最后讨论到生离死别的问题上.   孝到底体现在哪里?是葬礼上的眼 ...

  • 清明祭外公外婆

    ​ 外公(1899-1971)外婆(1906-1980)本来无儿无女,人到中年收养了我的母亲,辛辛苦苦把母亲养大成人.操劳一生无怨无悔,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这个家,直到去世也没有享受一天的好日子.二零 ...

  • 陈坤 | 我人生的第一课,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時 間 の 玩 家         Time  Is Art    这是 時間の玩家 分享的第 730 篇文章 文/陈坤 <西藏生死书>我读了近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没读完.尽管每年我都会重读 ...

  • 人生的第一课:学会感恩,牢记英雄,勿忘历史

    2020年4月4日,全国性哀悼活动以此纪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牺牲的烈士,这也是首次专门为某个活动进行全国性的哀悼活动. 为抗击武汉及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动员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耗资超过千亿元,中国人 ...

  • #处世智慧 如何提升自己的气场呢?#学浪计划 #人生第一课 #智慧

    #处世智慧 如何提升自己的气场呢?#学浪计划 #人生第一课 #智慧

  • 观人十大细节!#学浪计划 #处世智慧 #生存法则 #人际交往 #人生第一课

    观人十大细节!#学浪计划 #处世智慧 #生存法则 #人际交往 #人生第一课

  • 人生第一课,应该是情绪管理。

    人生第一课,应该是情绪管理. 你是什么情绪,就是什么命! 在生活中,你以为让自己不幸的是不听话的孩子.难处的婆婆.不疼人的老公,其实你烦的是这些事所衍生出来的情绪. 生活的苦是有限的,而情绪给你带来的 ...

  • 《人生第一课》作者:刘开宏(淮安) 主播:弘愿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1154期 陪伴您每一天 本期编辑:墨兰雪 人生第一课 作者:刘开宏(淮安)   主播:弘愿 <人生第一课> 小时候,我是个很自卑的孩子.见着生人总是吓得拉着长辈们的衣 ...

  • 家风:人生第一课 | 唐小兵

    袁婧 摄 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价值观念,往往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而家风则更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大道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处处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智生命和言行举止. 记得以前读旅 ...

  • 母亲节特刊//人生第一课

    人生第一课 作者:李拥军 儿时,无论母亲怎样爱我疼我,我却始终都把母亲的爱当成一种累赘与枷锁:无论母亲怎样为我劳碌奔波,年少轻狂的我始终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母亲怎样为我操碎了心,我都认为这都是理应 ...

  • 人生第一课,不再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不再轻易的自我否定

    现在很多朋友会习惯性的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 不过我一直提醒大家,最好不要这样夸孩子.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聪明"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很容易失去耐心,更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当他发现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