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冯妇之死

原文

东瓯①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②苦之。海隅③之贾人适④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⑤无虎。

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⑥、玉二珏⑦、文锦十纯⑧,命贾人为行人⑨,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⑩,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

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⑪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⑫,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注释

  1. (ōu):今浙江省温州地区。
  2. :全,都。
  3. 海隅:海边。
  4. :往,到。
  5. (yì):泛指一般城镇。
  6. (sì):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7. (jué):合在一起的两块玉。
  8. :布帛一段为一纯.
  9. 行人:使者的通称。
  10. 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代以左为尊。
  11. 攘臂:捋起衣袖,伸出胳膊。
  12. :店铺。

译文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用茅草覆盖房顶,所以多发火灾,这个国家的人都受火灾的困扰。海边的一位商人去到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虎,冯妇到哪个城镇那里就没有虎。

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的国君,东瓯国君非常高兴,用四十匹马、玉两对、文锦十段作为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去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国君下令驾车,空着左边的位置,亲自到国门外迎接,与冯妇一起乘车进入宾馆,在国内把他当做贵宾来款待。

第二天,市场发生火灾,人们跑来告诉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着人们出来,却没有找到老虎。这时大火已经逼近宫中的店铺,人们簇拥着冯妇奔向大火,冯妇被火烧死了。于是这个商人因为欺骗国君而获罪,但冯妇到死也没有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文言知识

说“适”:“适”的本义是“往、到”,如上文中的“海隅之贾人适晋”。又如,“无所适从”。

“适”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舒服,满足”。如“安适如常”,意思是“安静而舒适,像往常一样”。
  • 指“正好,恰好”。如“适逢其会”,意思是“恰巧碰上那个机会”。
  • 指“相合,符合”。如“削足适履”。
  • 指“刚才,方才”。如“适才”。
  • 指“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文化常识

古时没有“普通话”,人们是如何交流的?

现在全国推广普通话,不论你到哪个城市,尽管会有一些口音,但大体上还是能听得懂的。

但是在古代,没有“普通话”,天南地北的人们如何进行沟通呢?

其实每个朝代,官方都会制定标准语言作为通用语言,也就是那个时期的“普通话”。

中国历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的称呼。

夏、商和东周均建都于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当时的通用语言就是洛阳雅言。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也就是说,身为山东人的孔子,讲学是用的河南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时国都是咸阳,咸阳位于关中,因此当时的雅言便是关中话。

到了汉朝,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这时的雅言也基本上是陕西话和河南话。

西晋承袭汉代,在东晋建都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后,洛阳雅言与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

隋唐时期建都长安,并以洛阳为东都,此时形成了长安官音。

宋朝时,是以洛阳方言作为当时的标准语言。

元朝则以蒙古语作为国语。

明朝建立后,以南京官话作为标准语言。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南京移民约40万,也把南京官话带到了北京。

清朝早期,南京官话仍然为标准语言。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话。

出处

明·刘基《郁离子》

启发与借鉴

打虎英雄冯妇,本想到东瓯一展身手,没想到东瓯国人所说的“虎”其实是“火”。言语不通再加上事先没有确认,一字之差导致丧身火海,更可悲的是致死也没有明白真相,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不论办任何事情,都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马虎从事,似是而非,轻则闹出笑话,重则酿成大祸,要知道千里之堤往往会毁于蚁穴。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冯妇搏虎

    原文 齐饥.陈臻①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②,殆③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④野,有众逐虎.虎负嵎⑤,莫之敢撄⑥.望见冯妇 ...

  • 聞鍾記郵 | 瓯越十年

    聞鍾記郵(1869)瓯越十年 瓯越本是东南沿海一个古老民族,也称东瓯,看过读过<汉书>和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应该对年轻的汉武帝用智慧解救了危难之中的东瓯国,并使东瓯国归顺 ...

  • 袁崇焕因它而死,普通话的前世今生——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1630年8月的一天,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又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 崇祯皇帝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重罪给蓟辽督师(东北军区司令员)袁崇焕判了死刑,并将其凌迟处死,剐了三千多刀.他身居高位 ...

  • 古诗谐趣·满腹青竹

    明代洪武年间,有三个同乡秀才进京赶考,后分别被派往三鸦.吴县和东瓯为县令.上任两年,三人不曾相见.第三年春节,他们在京城邂逅相遇,到一家酒馆叙旧.酒过三巡,在三鸦为官的秀才吟诗发牢骚道: 二年憔悴在三 ...

  • 《冯妇搏虎》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复,扶又反.先时齐国尝饥,孟子劝王发棠邑之仓,以振贫穷.至此又饥,陈臻问言齐人望孟子复劝王发棠,而又自言恐其不可也.孟 ...

  • 你在说什么?我没听清

    以下文章转载自:"南航飞行"公众号 Hello~大家好 上一期解读了循证训练(EBT) 不少小伙伴们都觉得意犹未尽 本期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飞行员九大核心胜任力之沟通 快来跟着小编一 ...

  • 吴、越、东瓯世系

    吴国[公元前1123-公元前473年] 1.太伯[公元前1123-公元前1099年] 2.仲雍[公元前1098-公元前1094年] 3.季简[公元前1093-公元前1073年] 4.叔达[公元前107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若石之死

    原文 若石居冥山之阴①,有虎恒窥其藩②.若石帅③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④钲⑤,日入而举辉.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机,撤其备,墙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 ...

  • 经典文言文赏析|河豚之死

    原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①其柱,不知远去②.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③,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④过而攫⑤之,磔⑥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⑦其忿,至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③以入.中射之士④问曰:"可食乎?"曰:"可."因⑤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 ...

  • 经典文言文《里妇寓言》·原文·译文·赏析

    [明]马中锡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何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妇,未笄时, ...

  • 经典文言文《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原文翻译及赏析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清]徐珂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董遇论“三余”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④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戎夷解衣

    原文 戎夷违①齐如②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③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④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⑤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q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献鸠放生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①献鸠于简子②.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③.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④之,不若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