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槠豆腐: 从一颗苦槠籽变成豆腐的“秘密”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9-11-22 09:09

  记者 郑理致 文/摄

  马金豆腐名气在外。在马金豆腐多个品种中,近年来有一种豆腐迅速走红,那就是苦槠豆腐。

苦槠豆腐干

  豆腐文化节上的“独一味”

  在今年11月初举办的开化县马金豆腐文化节上,马金镇正大村村委会主任汪仁豹的豆腐摊售卖的豆腐干与众不同。别人售卖的豆腐干都是长方形的,他的豆腐干四四方方;别人的豆腐干透着诱人的浅黄色,他的豆腐干却近似冷色调的银灰;别人的豆腐干有着柔性的质感,他的豆腐干有点像干燥的海绵。

  这就是苦槠豆腐干,据说味道同传统的马金豆腐干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豆腐干顾客会买账吗?”记者好奇地问。“说实话,我也很意外,开张仅半天,带去的苦槠豆腐干就差不多卖光了,营业额超过1万元。”汪仁豹笑着说。

  汪仁豹告诉记者,苦槠豆腐是当地老百姓很喜爱的一道美食。在马金豆腐文化节上,只有他卖苦槠豆腐和苦槠豆腐干,算是豆腐文化节上的“独一味”。或许是物以稀为贵,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苦槠豆腐这么受欢迎。“其实在马金会做苦槠豆腐的人很多,但别人没有拿出来卖,我算是捡了一个漏。”

  苦槠树是村民的“宝贝树”

  苦槠豆腐的原料是苦槠树结的苦槠籽。苦槠树只适宜在江南生长,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可以说是长江南北的“分界树”。这种树在开化很常见,树龄几百年的苦槠树在开化许多乡村都能见到。

  成年苦槠树树冠很大,盛夏时节村民常在苦槠树下纳凉歇脚。苦槠树木质坚硬,经久耐用,浑身是宝。树干可以用来做扁担、锄头把、犁、耙、石磨磨心和磨把等。到了秋末初冬,成熟的苦槠籽纷纷从树上掉下来,村民捡回家,就可以做苦槠豆腐了。

村民在处理苦槠籽

  苦槠籽外壳类似于荔枝,长有密密麻麻的小刺点儿。成熟之后,外壳炸开,苦槠籽就掉到地上,表皮棕色而油亮,有些像野生小板栗。但其味道可没有板栗这么好,略带苦涩。

  中医认为,苦槠籽性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具有清热解毒、去暑、利尿、通肠胃等功效。很多开化人喜欢在夏天吃苦槠籽制作的菜肴。“小时候,我们会用苦槠籽做弹珠玩,还会把它晒干炒熟当零食。”汪仁豹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用来制作苦槠豆腐。

  苦槠籽变豆腐的“秘密”

  记者第一眼看到苦槠豆腐干,总感觉其貌不扬,表面还有不少“皱纹”。

  汪仁豹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说道:“人不可貌相,豆腐和豆腐干也不能光看颜值!”他告诉记者,苦槠豆腐干看上去又干又硬,一旦泡到清水中,豆腐干吸收水分后,就会变成饱满的海绵状,摸上去弹性十足。苦槠豆腐干制作时晒得很干,苦槠含量很高,因此,泡开后做起菜来十分入味,吃起来也新鲜爽口。

  苦槠籽略带苦味,所以做苦槠豆腐有些特别的讲究。汪仁豹说,做苦槠豆腐首先要把苦槠籽放在太阳下暴晒,待棕黑色的硬壳裂开,露出雪白的果肉后,把果肉剥出,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个星期左右。浸泡苦槠籽每天都要换水。

  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后,苦槠籽的苦涩味就能清除殆尽。浸泡完成后进行清洗,然后磨浆。磨好的浆倒在大锅里煮,煮的时候要不停地搅动,直至沸腾。之后是过滤、成形、摊凉。这些工序完成后,一块块细嫩的苦槠豆腐就呈现在眼前了。

村民在制作苦槠豆腐

  考究的苦槠豆腐一般厚度为一厘米。从一粒粒的苦槠籽变成豆腐,整个流程大约要近半个月。而制成苦槠豆腐干还要再多花几天时间。

  许多马金人把苦槠豆腐当作招待客人的特色菜。最常见的做法是把它同青红辣椒一起爆炒,加上葱、姜、蒜等调味。烧好后的苦槠豆腐和普通豆腐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清香,入口嫩滑。

  招牌产品远销沪杭等城市

  苦槠籽除了做豆腐,还能做成其他美食吗?

  汪仁豹告诉记者,在正大村的后山上,有一片苦槠林。“小时候,我母亲就会做苦槠豆腐,后来母亲手把手教我做苦槠豆腐。”汪仁豹说。50岁的汪仁豹早些年在杭州开饭店,练就了一手做农家菜的好手艺。2017年,回到老家的汪仁豹看到后山上的苦槠林,苦槠籽成熟时,地上落了厚厚一层也没人去捡。

  “过去当地村民都把苦槠籽当宝贝,但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了,苦槠籽没人捡,浪费掉很可惜,我觉得应该把它利用起来。”汪仁豹说,光村后的那片苦槠树,一年就能产苦槠籽1万多公斤,现在大家都讲究吃绿色有机食品,为什么不做苦槠豆腐卖呢?

  在汪仁豹的倡议下,2017年,村里建起了苦槠加工厂,利用苦槠籽加工系列产品,不仅做出了质量上佳的苦槠豆腐,还做出了苦槠粉丝、苦槠粉皮、苦槠糕等,并把这些产品卖到了杭州、上海等城市。

  汪仁豹告诉记者,最初一块苦槠豆腐卖5元,销往杭州和开化县城的一些单位食堂。后来发现,晒干的豆腐干更方便运送,还不影响口感,于是开始批量生产豆腐干,每公斤卖76元。“现在,苦槠豆腐已经是正大村的招牌产品,是马金豆腐中的'明珠’。”汪仁豹自豪地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