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预制菜如何撑起千亿市场?

你可曾为这场资本盛宴“添油加醋”?

预制菜的火爆出现在2021年春节期间,为疫情防控需要,“就地过年”政策和“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倡议,以及商务部出台文件,鼓励企业积极开发适合外卖的年夜饭套餐、半成品预制菜,指导餐饮外卖电商平台实施开设年夜饭外带点单专区,并鼓励外卖骑手就地过年。于是,预制菜因便捷、安全等要素火速出圈,成为餐饮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预制菜市场早为这场“亮相”进行排演,早前食品企业纷纷走进预制菜赛道,研发预制新产品。其中正大食品推出腐乳肉、红烧肉等加热即食预制菜,三全也推出了黑鱼片系列产品,安井则成立子品牌冻品先生,研发预制菜产品。不同的是,新聪厨、好得睐、惠康食品等以预制菜为本业的企业另有一套打法,如好得睐便开启品宣直播,效果显著。

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111%;京东统计发现,1月18日至2月中旬,半加工蔬菜成交额增长超过142%,方便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41%;叮咚买菜APP半成品菜、快手菜每天售出十几万份;盒马部分常青款半成品菜日均销量翻十倍。时至2021年开端,预制菜市场的表现更为卓越,仅成立半年的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营收突破千万元(单位:人民币,下同),春节前10天部分产品卖断货。

全民居家隔离背景下,预制餐食需求持续加快发展,推动中国预制餐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据统计,当前中国预制菜市场存量达3,000亿元,2B端与2C端的比例约为8:2,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达3万亿元。可见,中国预制菜正处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

加速扩容 竞争升级
01
多重因素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预制菜的发展可追溯至2005年,但过去一直处于“龟速”状态,据数据显示,目前上游预制菜企业大概2万家,年均销售额约1,500万元,但很多高档连锁餐厅有60%以上预制菜品,口味与现做毫无区别。在品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预制菜有望加速成长。不仅如此,消费升级和生活节奏加快、外卖及团餐业务兴起、冷链运输升级等多重因素叠加发展,驱动预制菜市场迅速扩容。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改变了微观家庭劳动力结构,国家统计局此前统计,中国2019年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43.2%,这一比例的提升客观上缩短了家务烹饪时间。同时,职场人员迫于快节奏的生活及工作压力,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三餐,由此快餐、外卖以及便利店即热食品成了不二之选。

外卖的爆发式增长为餐饮业导入大量的客流和订单,团餐市场需求同样为预制菜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但最不容忽视的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源动力。近年中国冷链物流迅速发展,有效提升食品储运能力,据统计,中国2013~2018年低温仓储冷库容量由8,345万立方米增长至14,700万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近12%,冷链运输和储藏能力持续提升,为预制菜行业跨区域扩张奠定基础。

02
渠道竞争向品牌竞争升级

目前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区域化、分散化、小规模化竞争状态,这是由于中国地广人众,各地居民饮食习惯和口味不一,且预制菜产品依赖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及产品新鲜度限制了企业配送半径,致使预制菜企业只能覆盖一定区域。近期被称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其主营收入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域,2017~2019年该区域营收占比分别达到98.05%、97.6%、96.81%。

市场集中程度低意味着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有限,企业间的“争食”不可避免,虽然部分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打造竞争壁垒;但对大多数依然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加工模式,标准化程度较低、产品单一,供应少量客户。随着行业规模扩大,企业自身渠道规模具备一定优势后,目标开始转移到品牌建设,无形间推动原来的渠道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化。

入局者众 C端在望

在企业品牌建立过程中,餐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向上、向下方式渗透市场,逐步走向餐饮零售化,这类企业通过央厨或代工等方式生产预制菜品,凭借品牌知名度和广泛的渠道覆盖进入C端市场,其中海底捞、肯德基等头部玩家备受瞩目。

01
孵化完整供应链平台

疫情期间,海底捞“开饭了”品牌在京东、微商城等电商平台推出16款方便菜肴,从中央厨房直接发货,仅限北京、天津、廊坊的消费者购买,但随着供应链各环节复工复产,海底捞将在其他城市上线该系列产品。此外,海底捞还通过旗下蜀海供应链卖菜,在逐步恢复各城市外送服务的同时,借助蜀海供应链推出“生鲜直配便民服务”。早在2020年2月中旬,海底捞就推出了生鲜售卖服务,其供应链公司蜀海物流还在上海开启生鲜食材的社区团购安心送。

海底捞新餐饮品牌得以快速成长,缘于其采用阿米巴管理模式孵化了具备食材供应链、中央厨房、仓储物流等功能的“蜀海”和专注外送服务的“海鸿达”等全产业链企业,覆盖餐饮上下游各价值链,环环相扣,日益壮大整个海底捞平台。其一方面依托“门店+抱团+激励”体系,自下而上逐步扩大辐射面,同时完善供应链布局形成有力支撑,折射出现代餐饮连锁品牌的快速拓展,离不开产业链的贯通和供应链的支撑。

02
供应链数据中台赋能

致力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不仅海底捞,2020年10月,肯德基宣布推出新品,包括螺蛳粉、炒饭、鸡汤等10个半成品SKU,分批次上线,全面布局食品赛道。肯德基迅速进军餐饮新零售得益于其背后百胜中国供应链加持,基于自身供应链业务自动化模块,百胜中国打造了供应链数据中台,打通全链路端到端服务体系,提升整体精益管理和效率;同时持续投入数字化,完善技术基础设施,提升外卖能力和供应链完备程度。

百胜中国一直扮演行业数字化先行者,通过其创建的数字化生态系统持续为业务赋能,驱动销售的同时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截至2020年6月末,百胜中国已拥有由25个物流中心及6个集散中心组成的物流网络,并以仓库管理、自动分拣、运输管理等系统,及物联网、冷链、GPS等技术为运输环节保驾护航,实现供应商、物流中心到餐厅产品可追溯,确保食品安全,同时保证和赋能供应链的完整性。

03
预制菜“最后一公里”

国海证券研究员认为,采购的便捷性与有效性是C端业务未来销售渠道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商超、农贸市场等采购便捷性不足;而电商虽然便捷,但消费者集中在晚餐或中餐某个时间段配送,电商的配送能力难以满足这种集中配送模式。参照菜鸟驿站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社区专卖店或是未来C端业务发展的核心。

京东入资芙蓉兴盛旗下社交电商平台——兴盛优选则被认为是这一模式的尝试,一方面,借助兴盛优选布局在6,000多个地级城市和30,000多个乡镇的30多万家门店,以及芙蓉兴盛超过1.6万家便利店,京东进一步向低线城市渗透。其次,受益于京东资本注入,兴盛优选亦能优化自身用户覆盖、数据技术及全方位供应链能力,这是一个互补短板的双赢局面。

这些仅是众多探索预制菜领域餐企的沧海一粟,疫情期间,西贝、眉州东坡、霸蛮等纷纷涉足。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生活结构,快节奏生活驱动预制菜终端需求增长,同时伴随冷库仓储和冷链物流逐步成熟,供给半径扩大,餐饮行业B端市场零售化持续提升,供需双向促进下,预制菜C端市场的成长空间更喜人。

END
本期文章精选推荐
01

【力荐】未来冷链 将如何乘风破浪

02

【物流中心案例】业界首个AMR月台集货 铸造医药智慧物流新高度 ——专访九州通医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素梅

03

【物流中心案例】盒马的物流,有哪些秘密?

04

【观点直击】不只提供空间 还是“创造附加价值”的据点

05

【观点直击】万象俱新,“十四五”规划出台 ——中国冷链物流进入混战时代

06

【观点直击】艾思珂恒温箱助力一体化冷链解决方案,它到底有什么魔力?——专访厦门艾思珂冷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欲晓

07

【观点直击】经历“不惑”之年 它如何求变?——专访广运机电(苏州)有限公司协理 徐从光

08

【观点直击】智慧冷链仓储的先行者 ——专访上海和泽园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盛颖

09

【物流中心案例】智能图书仓库知多少

10

【观点直击】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 全方位的变革 ——专访CFB 集团 CEO 许惟抡

11

【物流中心案例】智能托盘密集库别有“冻”天

12

【观点直击】使命召唤 ——冷链巨头再起航

13

【观点直击】后疫情餐饮业 的出路是什么?

14

【大咖有约】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 会不会快速被“干掉”?——李光集

15

【焦点报道】高质量和无压力作业能否共存?

16

【观点直击】垃圾处理先行者  彰显国企之风范 ——专访中航翔凤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17

【物流中心案例】普通仓储如何不普通?平凡的仓库 不平凡的工艺

18

【物流中心案例】为何客户对它情有独钟?

19

【物流中心案例】技术+经验 锋馥助力快递巨头 提升大件分拣能力

20

【物流中心案例】重型货物的自动化, 该如何进行?

21

【特辑】食材供应链餐饮的顶梁柱之一?

22

【特辑】新基建,冷链发展助推器?

23

【特辑】新式茶饮3.0的“幕后推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