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名人】谨以此文纪念裘忱钧先生诞辰109周年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烽火托幼   鱼水情深

——纪念原孝丰中学校医裘忱钧先生

引子:2016年4月,热心的安吉市民裘贵钦先生造访《假日周刊》编辑部,特地送来自己精心收集整理的一批有关孝丰解放前后的党史资料。

在裘先生提供的史料中,一条关于“孝丰医生、奶妈和县长女儿”的线索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线索所涉的一位重要人物正是裘先生的父亲——原孝丰中学校医裘忱钧。裘贵钦告诉记者,父亲生前曾多次对家人讲述过这个感人的故事。就在编辑部办公室里,随着裘先生的娓娓道来,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就如抽丝剥茧般,脉络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 裘医生夫妇与三子合影

初  识

▣    “一位共产党县太爷竟对一个小郎中如此尊重,心里真的很温暖”

1945年1月,为发展浙西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苏浙军区。以粟裕为司令、谭震林为政委的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奉命挥师南下,挺进天目山区。即便是时至今日,新四军转战天目山区,发展抗日根据地的那段岁月征程,在古城孝丰等竹乡各地群众的心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个个挥不去、抹不掉的清晰印记。今天的故事,开篇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裘贵钦介绍说,他的父亲当时在孝丰城里私人开业行医。“记得父亲告诉我们,就在新四军来的这几个月中,他从惧怕躲避革命,到主动接近新四军,自觉为人民政府做事,起转化作用的,就是共产党政府的英明政策,就是共产党人的模范行动”。

“当时,新四军部队里有自己的军医,县政府的共产党干部有个头疼脑热,就由像我父亲这样的地方医生来诊治”,裘贵钦说,有一天,一位相貌朴实、衣着普通、讲话和气的干部来到父亲诊所看病,我父亲当时也没有多在意,就像对待每一个病患一样,认真给予诊断、配药。病人走之前,还连声说“谢谢,裘医生”。

第二天早上,城里关帝庙开市民大会,县政府的干部正在做报告,我父亲听着这讲话的人声音很耳熟,向众人一打听,做报告的是孝丰县县长童世杰。父亲踮脚一打量,没错,正是昨天来诊所看病的干部。“日本鬼子入侵孝丰,大部分房子被烧,自己的诊所也未能幸免,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被一抢而空,连自己也差一点被鬼子捅死。”父亲说:“经历了这样的劫难,再亲身感受到一位共产党的县太爷竟对一个小郎中如此尊重,心里真的感到很温暖”。

▲ 晓南写给裘医生的信

接  生

▣    “只要再过些日子,我保证你们抱上个大胖娃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45年8月30日。“那天一大早,我家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父亲赶紧开门,来的是县政府的通讯员,说是请我父亲去给县长妻子接生。”裘贵钦说,“我父亲二话没说,带上医疗器械,就跟那位通讯员走了”。

  童县长的妻子叫刘渝,是当时的白水区区长。见到她时,她正挺着个大肚子在工作。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父亲一眼看过去,就做出判断:尽管孕妇肚子看上去不小,但还不到马上要生产的时候。可当时童县长夫妇的言行却让裘忱钧很不理解。两人言词恳切,口气坚决地要他马上接生。“这哪是接生,分明是要打胎早产啊!胎儿和母亲都好端端的,为何不等足月顺产,干嘛非要折腾大人小孩?” 我父亲对他们说,“只要再过些日子,我保证你们抱上个大胖娃娃。”

听了裘忱钧的话,童县长夫妇半天没有说话。过了许久,童县长才下定决心似地把手放在裘忱钧肩膀上,“你说的都是对的,都是为我们好,但眼下形势不容许,我今天就实话实说了,新四军明天就要北撤,要离开孝丰,一路上行军打仗,什么危险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刘渝挺着个大肚子,不方便啊!”

  “什么?明天!” 裘忱钧惊呆了……

裘贵钦说,作为医生,父亲第一次做了违心的手术,又是第一次做得这样认真。小诊所里唯一一支德国产的催产针用上了,大健凰、消衫治龙等当时最珍贵的消炎药也用上了。两个多小时手术下来,父亲汗水淋漓,沾湿了衣衫。孩子终于生下来了,是个女孩,瘦瘦的,没有一声啼哭,在场的人都以为是个死婴。父亲赶紧轻轻拍打孩子的屁股,好半天后,孩子才发出些声音,低得就像蚊子叫。

  “脸儿圆圆的,眉毛弯弯的,你看,姑娘像你,长得很漂亮。” 裘忱钧将婴儿抱给刘渝看。躺在床上的刘渝勉强笑了笑,眼睛呆呆地看着蚊帐顶,大滴大滴晶莹的泪珠悄然滚过脸颊。

▲ 裘贵钦整理的史料索引

托  幼

▣    “只要我们孝丰的老百姓在,就有这孩子的活路”

回去的路上,裘忱钧再也憋不住了,他直截了当地问童县长,“这孩子,你们打算怎么办?带上她,不要说吃不好睡不好,小孩挡不了,就是大人也难啊,遇上打仗怎么办?”“你说,该怎么办?”“留下来,留在孝丰,只要有我裘忱钧和我们孝丰的老百姓在,就有这孩子的活路!”……

当天晚上,裘忱钧连夜找到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孝景市市长顾彬,两人一起选定了当地一名叫单嫂的可靠妇女作为哺养孩子的奶妈。

第二天凌晨,县政府所有干部集结完毕,随同新四军大部队出发北上了,裘忱钧陪着奶妈单嫂,早早地等候在路边。产后的刘渝身体十分虚弱,被战士们用担架抬着走在队伍里。裘忱钧和单嫂立即抱着孩子迎了上去,好让她们母女再见上一面。

在那烽火硝烟的岁月里,天各一方、各奔东西的革命者和她们的骨肉,有谁能保证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裘贵钦告诉记者,“我父亲说,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母亲抱着孩子那种近乎诀别的目光、那种强压着的痛苦表情,让他终身难忘”。

据裘贵钦介绍,奶妈单嫂当时40多岁,家住孝丰城外,是西苕溪畔的水上人家,人很温和善良,常年撑船为生的丈夫也很厚道。当时夫妇俩已有3个孩子。当我父亲抱着孩子与她相商时,单嫂二话没说,接过孩子,扯开衣襟就给孩子喂奶。一边喂,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哄道:“小囡囡,妈妈喜欢,好好吃奶,快快长大。”就这样,善良的孝丰妇女单嫂成了出生才一天就离开父母的小囡的娘。时光飞逝,一转眼,6个年头过去了,小囡一天一天健康地成长着。

寻  女

▣    “在单嫂眼里,她始终还是那个长着小圆脸,偎在自己怀里吃奶的小囡囡”

  1950年暮春的一天,已是孝丰中学校医的裘忱钧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我叫王根富,是县委组织部的,想向你打听个人。你还记不记得童世杰,童县长?”“童县长,记得,记得!”“那么,你知道她女儿现在在哪里?” 裘忱钧从来人手中接过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华东局转浙江省委转临安地委转孝丰县委组织部。

原来,解放后,童世杰担任了安徽省滁县地委宣传部长。现在,一家人都很好,只是6年来,夫妻俩日夜思念着出生一天就被迫分别的女儿!

据裘贵钦回忆,父亲告诉家人,当天他就陪着王根富,沿着古城旁的西苕溪畔,一路寻找,找到了单嫂家的船。也见到让童县长夫妇朝思暮想,活蹦乱跳、秀气可爱的女儿——小囡。面对党组织派来的人,单嫂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对于这些年自己担惊受怕、含辛茹苦拉扯大孩子的那些日子,单嫂只是淡淡一笑。

第二年年底,在裘忱钧、单嫂的陪同下,小囡终于来到安徽芜湖,见到了已调任芜湖干校校长一职的父亲童世杰,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回到自己身边,夫妇俩十分开心,并给小囡取名叫“晓南”。也许是孩子还小,加上自幼跟惯了单嫂,小囡一时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裘贵钦对记者说:“同样,在单嫂眼里,晓南始终还是那个长着小圆脸,偎在自己怀里吃奶的小囡囡!”也许是感觉到小囡真的要离开自己,单嫂万分的不舍。亲生父母好像也体察到娘俩的感情,于是,孝丰公安局开出的户口介绍信又重新带了回来,晓南又随单嫂从芜湖回到孝丰,一起生活,并上了小学。童县长夫妇则每月汇款20元作为晓南的生活费。直到1955年正月,养父母先后病逝,当年6、7月间,单嫂的儿子永福带着晓南终于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

此后的几十年间,无论是童县长工作调动,还是职务升迁,他和家人一直与裘医生保持着书信往来,直到病逝。女儿晓南也一直惦记着孝丰的亲人。1961年夏,晓南专程从安徽赶来孝丰探望亲人。那时,她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采访后记:根据线索,经多方联系查找,最后得知:童县长的妻子——刘渝女士已离休,现住在安徽省合肥市,而故事的主人翁——今年已65岁的童晓南女士也已退休,现住在安徽省芜湖市。我们迅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童晓南女士。在电话中,童女士表示,在她心中,孝丰就是她的故乡,她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亲人们,她会在方便的时候回来走走看看的。

  文/记者 祁乐乐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古代妃子生下孩子为什么自己不喂奶要给奶妈

    首先就是妃子们因为自己的形象,我们知道在皇帝的后宫之中争宠现象是非常严重的,想要得到皇帝的宠爱不仅要善解人意,还要保持住自己的容颜与身材,才能让皇帝宠爱自己,但是如果自己去哺乳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胸部就 ...

  • 陆文三 | 我的大学1979(十四)

                          十四 近来我迷上音乐,一天,整个上午都在寝室里唱曲子,现代汉语的讨论也没有参加,吕为苗曾来叫过我,我没理他,后来颜老师亲自跑上来叫我,我才很不情愿地跟他下来 ...

  • ​生活很苦但也很甜 ——读《活着》有感

    生活很苦但也很甜 --读<活着>有感 马素晓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无意间在一个短视频中刷到<活着>的电影片段,片段展现的是福贵的女儿在生孩子的过程中难产死亡的情景,福贵和他的 ...

  • 《活着》:处处示弱的家珍一生中有过三次“刚强”,连男人都叹服

    余华的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荒诞而坎坷的一生,并以此表现了人类命运在时代洪流中身不由己的残酷性.打开这部小说,主人公福贵跌宕起伏的一生滚滚而来,让人读来泪下,不过其中让我印象 ...

  • 读《活着》后感

    利用两个闲暇的下午读完了余华的<活着>,我已经不记得我之前是否读过了,即便是度过也该是很多年之前了.时隔良久再读,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也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这次读完给我的第一个感 ...

  • 这位奶妈太厉害

    这位奶妈太厉害

  • 人活着,分三个层次

    文/时光了了 01.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看到过: 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这里的"死",是指当一个人毫无信念,毫无理想和追求时,他在精神上的& ...

  • 向神偷奶妈学习如何为孩子做主

    向神偷奶妈学习如何为孩子做主

  • 裘氏名人 |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裘元伦

    中国义门之最 裘元伦,1938年5月出生于浙江慈溪.1950年-1956年在浙江余姚第二中学就读,高中毕业.1956年-1960年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贸易经济系就读,大学本 ...

  • 裘氏名人 | 安徽中国画家“孔雀王”裘忱耀

    裘忱耀,1931年生于浙江省嵊县崇仁镇,祖父是清代的秀才,爱好收藏字画和古董,外祖父也是当地有名的古币.字画收藏家.裘忱耀的三位家族兄长,都是上海美专的毕业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1 ...

  • 【裘氏名人】鸿儒大医——裘沛然

    作者的话 裘老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五年多,但他丰厚扎实的理论学养.活人无数的方药实践.博学多识的儒学功底.能诗善文的艺文才情.高德大义的济世仁心,是对一代鸿儒大医裘沛然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裘家人的光荣和骄 ...

  • 金华裘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裘氏名人与家训 裘福星 裘福星(1873-1930),名学良,字作圣,号冶亭.清邑庠生,兰溪金湖乡裘家人.长于医术,附近30里内有险症,必请医治,每出奇制胜,群医咋舌,往往妙手回春.家道充裕,不问 ...

  • 裘氏名人 | 训练人才与弘扬学术并重的裘维裕先生

    中国义门之最 开创物理学教育的崭新时期 1924年8月,交大正在举行一次教务会议,研究下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会议桌右首,坐着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教授,他就是裘维裕.他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位教授发言:&qu ...

  • 裘氏名人 | 古文字学家裘锡圭

    中国义门之最 这位八旬的学者已在古文字学的园地里埋头耕耘了半个多世纪.认真.求真,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追慕"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真正的学者精神. 2012年,对裘 ...

  • 裘氏名人 | 华夏奇指裘笑梅

    中国义门之最 渤海医庐,位于杭州上城区东平巷9-2号.对陌生的病人来说,要走进一个弄堂,叩门方能进来,找起来不是非常方便. 裘笑梅弥留之际,神志已经不大清醒了,外头有个人影一晃,她对着这扇大门的方向嘱 ...

  • 裘氏名人 | 记崇仁棋手“新五虎”之首裘忱法

    裘忱法,嵊州崇仁镇人,生于1896年,卒于1971年6月,享年76岁.系崇仁裘氏23世孙. 被誉为"新五虎"之首的裘忱法,出身于崇仁巨商之家,祖父诚实经商,在崇仁镇上设有两家&qu ...

  • 裘氏名人 | 裘芑香: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导演大咖

    引 言 现在提起电影导演,大家都会说谢晋.张艺谋.冯小刚的名字,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电影由无声片发展为有声片的黄金时期,极有名的电影导演无疑是嵊州人裘芑香. 那时翻开上海各大报纸,每天都是大幅醒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