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钟顺|美玉晶莹月高洁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她夜夜沉醉在梦中。梦把空间缩短了,梦把时间凝固了,梦把世界净化了。梦中没有污秽,没有嘈杂,没有邪恶;梦中没有分离,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梦中只有柔和的月色,只有温馨的爱;梦使她永远年轻,使她不愿醒来。”

六年前的夏日因恙住院,时任主治医师的朋友见我百无聊赖,就在我床头放了本《穆斯林的葬礼》。本是准备随意翻翻解闷的,可当我将它拿在手里后,就如生铁碰上了磁石,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住院的一周里,先是爱不释手,继而反复咀嚼。诵读吟哦中,竟然一时淡漠了自己的“病人”身份,进入了病我两忘的境界。

它是如此的美妙绝伦!怪不得文学界的泰斗们都给它那么高的评价呢。冰心先生说,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建议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刘白羽先生道,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据称,这还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表现回族人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与审美价值,为此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殊荣。

正是:如玉般晶莹剔透,似月儿高贵皎洁。说起自己读这本书的感觉,应该用“荡气回肠”和“余音绕梁”来形容。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最美丽的少女香消玉陨,看到了最纯洁的爱情戛然而止,看到了最神圣的理想化作绝响,看到了最拨动心弦的故事成为永恒。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玉”和“月”的美好意象,将每一个章节标题,都用“玉”和“月”字来渲染点缀,将每一个故事情节,都“玉”和“月”的风骨来映衬支撑,两条主线穿插交织在一起,时而泾渭分明,时而水乳交融,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三代人的沉浮兴衰,咏叹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古都京华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身边有两个宝贝女儿,长女名曰君璧,次女唤做冰玉。少年韩子奇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日寇侵华后,已与君璧结婚生子的子奇为保护珍品远走伦敦,不料妻妹冰玉也偷自随行,于是,这对旷男怨女在海外生下了女儿新月。回国后的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不期又与在读大学的班主任楚雁潮发生恋情。但因楚为汉族人,所以为梁家所不容,可他们的爱情却于阻挠中愈加浓烈。最终新月因心脏病撒手而去,留下的是未亡人的寸断肝肠。

书中,作者精心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不仅面目全新,而且是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这里边,主人公韩子奇的命运最是耐人寻味。为流连于玉中的神奇世界,幼小的他放弃了去往圣地朝觐之行;为了避免战火伤及他所珍爱的美玉,抛下自己的妻儿远赴异国他乡;为了他心中一直的爱恋,与小姨子生下了新月,可因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又始乱终弃。韩子奇的一生就是在这不断的摇摆中度过,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就连他耗尽一生心血珍藏的各种玉器也在文革中化为乌有。“他这六十年已经经历了一个轮回,从流浪儿变成富翁,又从富翁重新回到一贫如洗,和原来一样,得到了又都失去了,等于什么也没有得到,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把他戏弄够了,摧残够了,他也老了,这才懂了。”

作品隽永温润,如泣如诉,曲终人离,缕缕香魂皆散去。如是佳作,无论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还是对于人物内心的深刻洞悉,抑或对于复杂人性的透彻审视,“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与之比肩者能有几部?它让读者领略了一个道理,爱情以及人性中所有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遭到打击,可正因为如此,才愈加的弥足珍贵啊。

牛钟顺,躬耕于高等学府,履任潍医党办主任、滨医副校长、潍坊学院党委副书记职,研究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潍坊市政协委员,发表散文百余篇,诗歌数十首,文字见诸于《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媒体,著有文学评论集《半亩方塘》及《当代新闻事业》等,出版作品逾百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