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安|这个长假的另类乐趣
可能标榜自己爱读书,容易被认定是在装那啥。但是,对书有一种迷恋确实是真事儿,即便有了手机上的所谓碎片化阅读的种种玩意儿,也是关注了一批与读书有关或纯文学期刊的公众号,有空儿就读,看到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喜欢跟朋友分享。
朋友圈是个繁杂的地方,分享太多容易引起关注点不同的朋友反感,于是就拉了一个“老马读书分享群”,让喜欢阅读的朋友自愿加入,算是鱼找鱼虾找虾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凑一块装装那啥,谁也不说谁装。
今年的双节长假长到了8天,有很大一部分朋友不愿意出门拥挤添堵或到景区去挨宰看人,突发奇想,便在群里发了一个倡议,让大家读本书写点儿笔记感悟什么的彼此分享,并且咬咬牙狠狠心承诺拿出我的藏书作为奖励。对于我来说,别人借书时虽然假装大方其实都心疼不已,有人借书不还往往暗自记他(她)一辈子,要拿自己的藏书奖励,真有种豁出去的感觉。事实上,话一发出,再到书架上找寻可以拿出来发奖的书,看看哪本都变得缠绵悱恻依依不舍了。
然而,群里的朋友却异常活跃,纷纷响应。公众号“东篱下南山南”的号主、刚刚出版新书《侯门往事》的魏辉立马表示,好文字她全收,公众号上发出。
徒弟于晓萍率先贴出一篇有关《查令十字街84号》的文章(公众号上题目为《海莲小姐你能想得到吗?》);我曾经的老领导、原潍坊学院副书记牛钟顺先生拿出一篇《张三隔壁的那位姑娘》,正是评魏辉和她的《侯门往事》的;多年前医学院的学生记者、一个文采飞扬的女医生刘瑜又拿来一篇《余生请多关照》;电视记者刘斌发出一篇研究周邦彦词的《曲径通幽探周词》;电视主播马骏骊曾经帮我校对过长篇小说《画都》,也用最近拄拐杖的手写了一篇感想文字,再打成电子版发到了群里(《在<画都>寻一处安宁》)……
一边读着风格各异的文章,一边暗自心疼自己的藏书,毕竟哪一本都跟手心手背一样。老同学程玉合不愧是老同学,他刚出版的新书《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正在全国各地卖得火热,屡登畅销榜首,他大方地表示捐献5本新书作为奖品,正觉肉疼的我急忙答应,并心存感激。意外的是,他转了书钱让我自己网购,说是省去快递麻烦。我说拿钱性质就变了,不能接受。他说他是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必须接受。好吧,这坡儿可以感激涕零地借着下了。而后,魏辉和刚出版新书《向着温暖的方向》的作家铃兰,也表示拿出自己的新书作奖品,现在想来,她们也得买自己的书来赞助。
人在被感动之后,就比较容易做出牺牲。比如我,被他们一感动,就决定每人送一本好书作为回报,居然没咋觉得肉疼。何况,老程还在手机上写就一篇《马群里的<侯门往事>》再支持一把呢。
曾经的学生王琳写了一篇《那些年在姥姥就读过的书》;同事孙丽娜来了一篇《这些童谣从来也不曾写进书里》;会计张凌也拿出一篇读后感;20多年前的学生杨玉颢,没写读书事,弄了一篇《我闺蜜的前男友》,还妄图拉着箱子来装我的藏书;长假最后一天,老同学王文艳在旅途之中贴出一篇《少年读书难》的未完稿,以索要藏书的名义支持这一活动……
8日晚上,做公众号做累了的魏辉在群里说:截稿!不准再写了。长假今天结束,明天总结。
现在是9日上午,一大早醒来,便绞尽脑汁地琢磨着如何发奖,既能让大家满意,又能减少我的藏书损失。
不管怎样,这个突发奇想的小游戏,还是给长假增添了一种另类的乐趣。即便是装,也装得有点儿收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