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班第七堂课讲义

大家好,今天我们先把“古 代 韵 书 综 述 ”讲完,然后复习。
古 代 韵 书 综 述
 中国古代的韵书,是按照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组织起来的字典。因为着重划分韵部,简言之,又可以说成是分韵编排的字典。
古代韵书的编制体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先按照汉字声调分类,再在每一声调下分韵部,然后在每一韵部内按同声字分类排列,《广韵》就是如此。第二类是先分韵部,每一韵内再按声调分开,然后在每一声调内按同声字分类排列,《中原音韵》即如此。
第三类是先分韵部,每一韵内再按声母分类,然后再在同声字内按声调分开排列,《韵略易通》就属此类。总之,不管怎样分类编排,都与汉字的声、韵、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言而喻,汉字的声、韵、调就是韵书构成的基础。
【声类】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韵书是三国时期魏人李登编的《声类》。《声类》一书今已不传,有关李登生平情况亦不祥。《隋书?经籍志》著录《声类》为10卷,按我国古代音乐上用的术语,即“宫、商、角、徵、羽”五音编排,不分韵部。《声类》收字11520个,比许慎的《说文解字》多2167个字。此书在训诂方面有着一定的贡献。
【韵集】继李登《声类》之后,任过安夏令的晋人吕静仿《声类》而作,编有《韵集》6卷。《韵集》的编制体例按五音编排,不分韵部,略不同的是在每篇中将同音字都归纳在一起,同音字的罗列主要是根据传统的读书音,也兼杂方音。因《韵集》的命运如同《声类》一样,早已亡佚,更多的详细情况不得而知。
【切韵】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据《切韵?序》介绍,《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是在参考古今字书以及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切韵》计5卷,它的编辑体例是用平、上、去、入声分韵,共193韵;
按反切的发声分音;在每一韵目前都有一个数字标明韵目次序;韵字的注释简单,一般不注出处,有的根本没有解释,这是该书最大的缺点。《切韵》收字12158个,比《说文解字》多出2806个。
在《切韵》问世之初,许多人针对《切韵》的不足为之加字、补训、增注。工作做得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王仁煦。他编写的《刊谬补缺切韵》指出,《切韵》“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若字少,复阙字义”,此言很有见地。
《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所以说它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切韵》最大的价值是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这部书也早已散佚。
【唐韵】唐代开元年间,唐人孙愐著成《唐韵》一书。该书共分5卷,平声分上、下,平声上26韵,平声下28韵;上声52韵;去声57韵;入声32韵,总数为195韵,比陆法言《切韵》多出上声1韵,去声1韵。全书收字26194个。
《唐韵》很注意正字形,所以,“字体偏旁,点画意义,从木从才,著彳著亻,并悉具言。”辨正形体主要是依据《说文解字》和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等古代字书。《唐韵》的出现使韵书日臻完善,也使韵书更具有字典的性质,这是一大发展。《唐韵》一书在唐代影响很大,宋许颧在《东齐记事》中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广韵】在我国古代韵书史上,宋代的《广韵》和《集韵》算得上是两部重要的韵书了。《广韵》是宋代的官韵著述,即皇帝命令陈彭年、丘雍等人集体整理编修。《广韵》一名是增广《切韵》的意思,全名称为《大宋重修广韵》,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
《广韵》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及现存最完整的韵书,同时也是《切韵》和《唐韵》的继承,是前代韵书的集大成著作。《广韵》历来版本较多,有繁注本和简注本两种。周祖谟以张氏泽存堂刊本作了精细的校勘,定名《广韵校本》,是现今最好的本子。
《广韵》计5卷,全书收字26194个,注文191692字,按照平上去入的顺序排列,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共206个韵部。书中的每个字都依韵归部,先释义,后注音,并把同音的字全排在这一字头之下,作为一组。字音有异读的,个别注明;字形有异体的,则附于本字之下。
由此可见,《广韵》等于一部同音字典,我们可以从其中一个字的读音而推知一组字的读音,这和现在按汉语拼音收同音字的字典作用相同。《广韵》韵目旁边注有“同用”“独用”的字样,表示这些韵部在科举考试中用韵可以同用或应该独用,独用意味着不能与其他韵部混押。
唐封演《闻见记》就已经记载,唐初,士人苦于陆法言《切韵》分韵苛细,许敬宗等人详议“奏合而用之”。《广韵》的重要价值首先在于保存魏晋唐宋间的大量反切,其次是它的解说,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字训诂,汇辑了丰富的资料,无论在韵书或字典方面来说都不失为一部重要的著作。
【集韵】《广韵》颁行后31年,即宋景祐4年(公元1037年),宋祁、郑戬等认为《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建议重修。于是,宋仁宗命北宋文字训诂学家丁度和宋祁等人重修《广韵》,到宋英宗治平4年(公元1067年)终于重修完毕。皇帝赐名为《集韵》,颁行于天下。
《集韵》不同于《广韵》之处主要有以下六点。第一增加了卷次,由原来的5卷增至10卷。第二调整了韵部,精简注释。《广韵》的注释一般比较繁多,而《集韵》则适当作了删减。第三增加了字数,《集韵》的收字原则是“务从该广”,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也不管是所谓的正体、古体、俗体……只要有根据,都一一收集起来。
《集韵》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出27331字,它是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韵书。第四纠正和补充字义,增多了古籀和异体。第五改变了音注顺序,即先注字音,后释字义。第六引证古书保存了若干可贵的原文与本义,这是《集韵》最大的成就和功绩。
《集韵》现存较早的有宋刊本及影宋抄本若干种,其中以汲古阁影宋抄本最为有名。《集韵》编好以后,流传并不广泛,尤其元、明两代,不为人们所重视。直到清代才被文人学者所垂青。此书在研究语音(指宋代音)、词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礼部韵略】《广韵》版本很多,流传非常广泛。但是它的第一要务是“审音辨韵”,收字量大,“奇字僻韵”不少,不便于科场应用。从这个着眼点,又有人编纂了一部《礼部韵略》。字数虽然大为减省,但韵部仍然是206部,仍然恪守《广韵》分韵类字的基本原则,因此,语音系统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平水韵】《礼部韵略》行世后,历代时有增补。宋淳佑十二年(公元1252年),刘渊修编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原书的206部归并成107部。此书后代亡佚。由于刘渊是江北平水人,有人以为后代流行的“平水韵”就是指刘渊这部韵书。但是根据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的说法,应该是金代平水书籍王文郁所写的《平水韵略》,王书分106部,比刘书少1部,这一百零六韵一直流行到现在。
据近人研究,一百零六韵或一百零七韵是金朝科举所定的用韵条例,它是在前代韵书所规定的独用同用条例的基础上加以删并而成。
今书肆所刊皆瑛改本。此本为大德中刊板,犹时夫原书也。然元代押韵之书,今皆不传,传者以此书为最古。又《今韵》称刘渊所并,而渊书亦不传世。所通行之韵,亦即从此书录出,是《韵府》、《诗韵》皆以为大辂之椎轮。将有其末,必举其本。
【古今韵会】至元29年(公元1292年),元人黄公绍编了一部《古今韵会》。此书收集的资料丰富,上涉《说文》中的籀体古文,下极隶体俗文,以及律书方技、乐府方言、经史子集,无所不容。
【古今韵会举要】而与黄公绍同时期的文人熊忠,却嫌《古今韵会》“卷帙浩繁”,恐“四方学士不能遍览”。于是删繁举要,补收阙遗,于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改编成一部《古今韵会举要》,全书30卷。《古今韵会举要》的编制在形式上承用了传统的分韵,而在实际划分韵类和声类时却照顾到了当时的实际语音,这对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有不小贡献。
另外,该书引古代典籍,大量说明以前文字通假的情况,纠正了《说文》中的不少错误,为研究古代文字形、音、义的关系提供了不少可贵的证据。《古今韵会举要》现存元、明刻本极少见,最容易看到的是清光绪9年淮南书局的重刻本。
【中原音韵】北曲韵书。《古今韵会举要》之后,完全摆脱正统韵书的束缚而根据实际语音另创编排体例编成的韵书是《中原音韵》。《中原音韵》系元人周德清根据当时戏剧家,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人的戏曲作品用韵字编辑而成的。初稿完成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曾抄写了几十本在外流传。到了元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才加以修改,写成定本,并正式刻印出来。
今天所能看到的,就只有刻印出来的那个写定本。《中原音韵》的编排,体例简明而合乎实用,和以前的韵书迥然不同。全书分19韵,四声不分立,这和元曲四声通押有关,韵目都用两个字标出。平声分阴、阳,把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
所以,它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旧有的平、上、去、入是两回事。周德清的这种彻底改革,如果不是正视当时的语音实际,重视戏曲用韵的实际需要,当然办不到。《韵会举要》等韵书主要依据的是当时的官话和读书音;
而《中原音韵》却是反映当时的口语,是说话音。一般说来,读书音多少有一些因袭守旧和人为的色彩,甚至还有一些兼顾方言的味道。忠实地反映了这种读书音的系统,对于研究官话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不说有一定贡献。但对于了解当时的语言在声音方面的系统,对于研究某些语音现象的演变规律,就很不足。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原音韵》更显出它的不可比拟的价值。
作为北曲用韵依据的韵书《中原音韵》,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虽然它是为词曲家作曲服务的,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元代中叶北方话的语音系统。这个系统有下面几个特点:一、全浊声母消失;二、平声分化成阴阳两调;三、入派三声。今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遍使用北方方言(又称官话)都具备上述特征。
【洪武正韵】南曲韵书。到了明代,乐韶风、宋濂等人奉敕于洪武8年(公元1375年)编成一部官韵——《洪武正韵》。该书的编撰原则是“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它先后被修改6次才定稿。《洪武正韵》的平声、上声、去声各22部,入声10部,共分韵76部。它与《古今韵会举要》不同,没有在每一韵下明白注出声类。
学者刘文锦根据反切系联,作《洪武正韵声类考》,归纳出31类。这部韵书并没有能取代科场中使用了六七百年的平水韵,相反,因为保存全浊声母和入声,比较接近当时的南方方言,所以明代士人作南曲时往往参用它的韵部。
【韵略易通】明正统7年(公元1442年),兰茂(字廷秀,云南人)又完成一部韵书,名为《韵略易通》。该书分20韵。前10韵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后10韵无入声。在声类方面,此书有明确的划分,共20类。作者用了一首《早梅诗》来概括:“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其中每一个字都代表声母相同的一类字,如“东”字,它就代表和东字声母相同的多、
当、冬、丁、得、地等等。兰茂认为以往的字书、韵书,对于学者虽很方便,但书中“古文”、“籀文”等奇书异体,又有“形同音异”、“形异音同”之别;且训解繁复琐碎,全书往往多至“数十万言”,一般读者就“难于周览”。为了初学识字的人“便于认识”,
所以他编此书只收入“应用便俗字样”,“其音义同而字形异者,止收其一”。以上是就字形、字义而言。就语音研究角度来看,《韵略易通》划分的20声类是它的最大贡献,尤对考定《中原音韵》的声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佩文韵府】我国规模最大之韵典。清康熙年间勒撰,动员七十余人,历时八年。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余页。本书依诗韵分卷:以韵统字,以字统事。每字之下,列有韵藻、对语及摘句。
韵藻收录,接词尾排比,如:南东、江东、瑶池东、宿西食东诸词,均系于东字下,每一词下,或注其出处意义,或引诗词以明见用,所引用者,经史子集乃至类书皆与焉,搜罗至富:对语则以二字或三字成对者录之,仍以末字系之,如:渭北、江东为对,三岛外、五湖东为对,皆系之东字下;摘句则摘录前人诗句,
或五言,或七言,皆单句,仍以末字系之,如:力障百川东、翠华拂天来向东等,皆系东字下。此书乃为赋诗填词,查考典故之工具书也。本书尚有拾遗,约占正编二十分之一,自康熙五十五年四月至五十九年正月,由武英殿词臣奉敕增辑御定而成。正编韵藻所未载而别增者谓之补藻,其韵藻所已载而增注者谓之补注,合正编与拾遗而得全璧也。
【音韵阐徵】清雍正年间,李光地等人奉诏编纂《音韵阐徵》。该书成书于清雍正4年(公元1726年),计18卷,其韵目按106韵分部,各韵部中的字按“开、齐、合、撮”四呼和36字母排列。根据当时北方官话的语音来定音切。其反切:上字用“支”、“徵”、“鱼”、“虞”、“歌”、“麻”韵的字;下文取其能收本韵的字,清音用“影”母字,浊音用“喻”母字。
此外,有音无字的,则另立变例。该书对字义的解释较简略。《音韵阐徵》最大的特色及成就是对反切所进行的改革。它改革旧韵书的拼切,使反切变得简便、顺畅、易读,克服原来“用法繁而取音难”的缺点。该书是研究近代读音演变的重要资料,在音韵学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辞源》、《辞海》等重要辞典仍采用《音韵阐微》的反切给单字注音。
【词林正韵】填词韵书。关于词韵,可以说清代以前基本上没有人编纂专门的韵书。原因不外乎士人对诗韵掌握得相当娴熟,完全可以在诗韵分部的基础上自行斟酌,如何取舍归并,没有统一标准。目前通行的《词林正韵》三卷十四部,是清代戈载“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之”,为清中叶以后之词家奉为圭臬。
词韵虽宽于诗韵,但也来源于诗韵。审定的基础也是《广韵》、《集韵》这些宋代韵书,即在诗韵的基础上,参酌唐宋词的用韵情况而归并而成。唐宋时期,因无统一的韵书,创作目的又多为抒怀应歌,所以协韵自然不受官韵约束,而比较贴近实际语音,甚至是方音。因而有些唐宋词的实际用韵未必符合戈载的韵部划分。
【词韵简编】填词韵书。龙榆生著,张珍怀辑录自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本编依据清戈载著《词林正韵》一书删去僻字,故称“简编”。《词林正韵》原书韵目用《集韵》标目,分目繁多,标目有僻字,本编改用比较通行的《词韵》标目,以便于检韵。至于分部,一如《词林正韵》原书。另外繁体字一律改成简体字。

(0)

相关推荐

  • 中国音韵学入门——读刘晓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笔记

    吴老师 醍醐讲学 2018-05-24 吴老师案:本文主要节录自刘晓南老师<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并加以组织.中国音韵学历来难懂,号为绝学,乃古汉语中最有难度的学科.我曾遍读诸家音韵学教程, ...

  • 赵景深:昆曲的鱼模韵

    编者按:本次推送赵景深先生<昆曲的鱼模韵>一文,作者以李渔的"鱼模当分"论述为出发点,以汤显祖<紫钗记·折柳阳关>和<邯郸记·扫花三醉>以及洪昇 ...

  • 格律诗词写作(诗律③)韵和押韵(续)

    格律诗词写作 (诗律③)韵和押韵(续) 作者  凭高望远(谢启斌) 六.平水韵 1.源流 隋朝陆法言编著的<切韵>分为193个韵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孙愐编制<唐韵& ...

  • 声律

    声律 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一个小故事:一家请家教,老师好饮,女主人教下人斟酒时把酒瓶倾斜着倒,意思是告诉客人酒不多了,意其自已提出来不要再饮了,但是老师不识相,女主人在内面大声叫&qu ...

  • 韵书

    一.韵书的起源及编撰分类 我国古代韵书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历史源远流长.由于文字数量的增多,声律论在文人创作中得到了广泛推行,产生了反切注音方法.隋唐时期,在科举考试中,对撰写诗词歌 ...

  • 318班第六堂课讲义

    大家好!今天作讲--<题画诗的写法>. 中国的文人离不开诗词书画,诗词书画也可说是中国文人的名片.在座的老前辈,都是诗词爱好者,其间不乏精于书法和丹青的诸多高手.在诗词唱和的同时,写一幅书 ...

  • 318班第四堂课讲义

    第二节课讲 四.律 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 ...

  • 318班第三堂课讲义

    诗 律 浅 说 一.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quo ...

  • 318班第一堂课讲义

    古诗中的平仄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汉语里字的发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 ...

  • 《写作七堂课》(阅读笔记一)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勤奋好学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使用,线上教育.线上知识付费课程遍地开花,课程价格也亲民,人们就一个课程接着一个课程的报名,以此想来提高自己的 ...

  • 【精推】我在泽熙学到的七堂课——中国最强私募操盘秘密

    X 叶展,原泽熙投资总经理助理,现任齐鲁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齐鲁星空.星汉等集合理财投资经理. 导读:三年前,我加入了泽熙投资,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投资者.做职业投资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在股市中用眼光 ...

  • 七堂课,能让你的太极拳水平提高一大截

    太极拳水平提高一大截的七堂课 第一课全身放松练习 放松一直是太极拳爱好者的大难题,不知道如何松,松到啥程度,本节课采用的训练,都是本人在实践中让学员练习非常有效,而且快速上手的练功方法. 第二课学会正 ...

  • 叶展:我在泽熙学到的七堂课

    三年前,我加入了泽熙 投资,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投资者.做职业投资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在股市中用眼光和头脑寻宝的游戏本身就足够让我痴迷,何况还有财富这个副产品.想到自己能近距离地观摩一名股市大作手的投资,确 ...

  • 【干货】七剑丨我在泽熙学到的七堂课(完整版)

    作者简介:叶展 原泽熙投资总经理助理,现任齐鲁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齐鲁星空.星汉等集合理财投资经理. 三年前,我加入了泽熙投资,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投资者.做职业投资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在股市中用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