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怎么办?这3件事一定要知道!

肺癌,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名副其实的“癌王”。不过正所谓“福祸相依”,肺癌发病率高,患者人群庞大,故全球医学界对肺癌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癌种。

作者:啊不

近年来在肺癌中,患者可选的靶向药越来越多

如EGFR突变对应的易瑞沙、特罗凯、阿法替尼、达克替尼、奥希替尼等;

如ALK突变对应的克唑替尼、阿来替尼、色瑞替尼、布加替尼、劳拉替尼等;

还有Her2靶向药Enhertu以及Her3靶向药U3-1402(都属于抗体偶联体药物,即ADC),前景都非常不错。

总之,在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毫无疑问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与传统放化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手段共同帮助患者长期带瘤生存。

但令人遗憾的是,耐药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疗效多么显著的靶向药,一旦发生耐药,之后便毫无用处。因此关于靶向治疗耐药后的应对方式,是诸多肺癌患者特别关注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癌靶向药耐药后怎么办?

01

关于“假耐药”

盛诺一家曾服务过一位刚刚检出肺癌的患者李先生,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他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了EGFR突变,适合靶向治疗。因此医生建议他服用一代药物易瑞沙。
然而服药1个月后,医院检查提示肿瘤有所增大,医生立刻判定李先生的靶向治疗无效,建议其实施化疗。
不愿化疗的李先生找到了盛诺一家,来到了美国波士顿一家医院求医。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根据患者基因突变类型、用药前后的基因突变频率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药物实际上已经起效了,建议继续观察。
三周后,李先生的病情如美国医生判断得一样,得到了缓解,左肺2cm病灶完全消失,胸水也基本消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靶向药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用药后应耐心一点,不要太过匆忙换药,避免遭遇“假耐药”。

02

关于“缓慢耐药”

奥希替尼是肺癌EGFR三代靶向药,拥有疗效良好、相对小的毒副作用等优势,并对脑转移治疗方面非常优秀。
当然同样,奥希替尼也会耐药。那么如何“榨干”奥希替尼的药效,让它为肺癌患者提供尽可能长的生存期呢?
缓慢耐药,又叫局部耐药,在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中很常见。有时患者原发病灶在靶向药的控制下很稳定,但却出现了局部转移现象,如脑转、骨转、肝转等等。这种情况,就需要谨慎判断是不是出现缓慢耐药了。
我们知道,奥希替尼是EGFR三代药物,由于耐药后的后续标准治疗并不是特别可靠,所以在出现缓慢耐药后,不应太匆忙地换药。
《临床癌症研究》期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1】显示,患者使用奥希替尼开始到疾病进展后,继续使用该药治疗,比出现进展后就停药的患者总生存期更长。
而在出现进展后,以联合放疗处理寡转移病灶的这部分患者,总生存期更长。
所以说,在使用靶向药期间,如果出现转移,应当先获得医生的帮助,判断清楚是否是缓慢耐药。如果是,那么用联合治疗的方式,或许是很好的选择。

03

耐药后,需要再次基因检测

在精准医疗时代,当确定一款靶向药已经完全耐药后,患者正确的应对步骤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国际权威专家是怎么说的。
Christopher (Jerry) G. Azzoli,医学博士/肺癌专家
Azzoli博士是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前主席,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肺癌治疗指南的主要作者或共同作者,以供临床肿瘤专家使用。
Azzoli博士表示,当出现靶向药耐药后,医生需告知耐药患者再做一次活。因为这样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查看原有突变是否有变化,是否可以有第二种药物和耐药机制相匹配。
即便检测后没有对应的已上市靶向药可用,通过全面的基因检测,患者也会有机会入组相应的新药临床试验。
此外,现在也可以通过血液进行基因检测。如果血液检测未能检出突变,那么再进行活检也可以。
在盛诺肺癌病友互助群中,我曾遇到过很多病友,一开始为节约费用选择了靶点较少的基因检测产品。虽然不少患者在起初的一年、两年甚至数年里,都能从靶向治疗中受益,但当靶向药耐药后,他们还是需要做更为全面的基因筛查。
因此总体来看,钱并没有省下来。
做完基因检测,拿到了新的基因突变状况(包括免疫治疗相关指标)后,接下来,医生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了。
毫无疑问,更全面、精准的基因检测产品(如全基因检测),费用自然会更高。如何解决广大肺癌患者在全病程中,能够多次(每次耐药后)、便捷且费用可负担的进行基因检测,是件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让我国肺癌治疗迈向更加精准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希望国家、基因检测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这一天早日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