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酒”之使用之法!

《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

一类是“酒”,主要用于大黄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中的大黄均是用“酒”洗;

一类是“清酒”,用于药物的炮制,如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以“清酒”洗,还用作为煎药的溶剂,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混合煎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煎;

一类是“苦酒”,如苦酒汤,以及乌梅丸的制作过程中“以苦酒渍乌梅一宿”。

从用语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可以看出《伤寒论》中用酒分为“酒”、“清酒”、“苦酒”三种。在上述资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一是为什么三承气汤中,大、小承气汤中的大黄是用“酒”洗,而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是用“清酒”洗。二是为什么当归四逆汤是用水煎,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用水和“清酒”和煎。

那么,在《伤寒论》中出现的“酒”、“清酒”、“苦酒”三者所指是什么呢?

  • “酒”即黄酒

“酒”所指的是“浊酒”,即现代的“黄酒”。高度的白酒,也就是蒸馏技术所造的酒,是明代以后才有的造酒技术,汉代的酿酒技术还远远达不到酿出高度白酒的水平。

所以李白斗酒诗百篇,以及《水浒传》中武松饮酒十八碗等等所提到的“酒”,大多都是这种酒精度在15度左右的“黄酒”,这也是将“黄酒”直称为“酒”,而其他的则有“清酒”、“白酒”不同称谓的缘故。

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但这种说法并不恰当。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浊酒”。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

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特产,属于酿造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属于低度酿造酒。

《伤寒论》中用到“酒”的有三处,即大、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中的大黄用“酒”洗。酒洗大黄与现代的酒大黄(也称作“酒军”)并非同一概念。

大黄的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通常大黄的品种分为三种,即生大黄、酒大黄和大黄炭。

酒大黄俗称酒军,是取生大黄,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用微火炒至色泽加深时,取出放凉备用。

黄酒性温味辛,能通血脉,御寒气而行药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头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痛。

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

大黄以“酒”洗,与酒大黄尚有不同,酒大黄的炮制方法是后世才发展起来的。

《伤寒论》中的大、小承气汤及抵挡汤的大黄用“酒”洗是早期用大黄的一种炮制方法,其目的是增加大黄的泻下攻积,逐瘀通经功能,使其通下作用发挥地更快更强,同时在抵挡汤中还有增加水蛭、虻虫活血祛瘀的作用。

  • “清酒”即糯米酒之上层清澈部分

我国大部分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家庭制作糯米酒的习惯。这种酒制成后装入器皿中,其上面的部分微微透明,也较清稀,就是所谓的“清酒”。而下面的部分较稠浊,颜色较白而不透明,即是所谓的“白酒”,又称浊酒。

现代所言白酒实为无色,而非白色,是与有色之果酒、黄酒等相对之意。

我国广东部分地区有妇女产后糯米酒加入生鸡蛋煮熟,补养虚弱的习惯,这与炙甘草汤中水酒混合煎药,用以治气虚血弱之脉结代、心动悸、体羸气短等证的方法,恐怕是一脉相承的。

《伤寒论》炙甘草汤用的清酒,就是糯米酒之上层清澈部分,而《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中的白酒,应是糯米酒之下层稠厚部分。

酒性多温,清酒则仅是微温而已,且微酸微甜,度数较低。炙甘草汤用“清酒”与水混合煎药,则温行气血,以助通脉,甚至有补虚扶弱之功。

炙甘草汤在益气补血、通阳复脉药物的基础上,更借清酒之温行气血、补虚扶弱之功,使气血充实,经脉畅通,心神得养,则悸可止,而脉得复,故是方又名“复脉汤”。

炙甘草汤中的清酒,并非今日之白酒,若误以为是今日之白酒而水酒混合煎的话,则心律失常的病症恐难以承受。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在四肢厥寒的基础上又内有久寒,从所加药物吴茱萸、生姜来看,是治疗胃寒呕吐的吴茱萸生姜汤的主要药物,可以推断,这里的内有久寒是指胃寒,所以加清酒煎煮,更增加该方的温胃养胃的作用。

当归四逆汤不用“清酒”,是因为当归四逆汤证的胃寒现象不明显,主要表现在血虚寒凝,四肢厥寒,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胃寒现象比较明显,所以除了加吴茱萸、生姜温胃散寒以外,更加入“清酒”煎药,一则使其温胃之力增大,二则使其行血功能更强。

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在胃肠,用调胃承气汤治疗意在清透胃肠实热,承顺胃气,恢复胃肠的虚实更替,通降下行的功能。

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用“清酒”洗,而不是像大、小承气汤一样用“酒”洗,其目的不在泻下内实而在清彻无形邪热,用“清酒”洗既能增加大黄的通行清泻功能,又能护养胃气,达到既能够清除热邪,又不损伤胃气的目的。

  • “苦酒”即醋

汉代文献有很多地方提到“苦酒”。《释名·释饮食》中说:“苦酒,淳毒甚者,酢苦也。”将“苦酒”视为劣质酒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首先,《释名·释饮食》中说的“淳毒”,是形容味道醇正厚重,并非质量低劣的意思;而“酢苦也”,正是醋的特点。

其次,《魏名臣奏》中刘放说的“官贩苦酒”与民争利,既然是争利就不会用劣质产品,否则利就无从获得。

第三,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墨书“苦酒”与墨书“盐”“酱”的餐具同时出现,显然“苦酒”“盐”“酱”都属调味品,那无疑“苦酒”应该就是油盐酱醋等调味品之一的醋。

在《伤寒论》中用“苦酒”的有两处,一处是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以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以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苦酒汤的煎服方法比较特殊,以半夏为主药,“苦酒”、蛋清作为煎煮溶剂,以蛋壳置刀环上加火煎三沸,可见其煮的非常轻,取其祛痰、敛疮、利咽的功能。

“苦酒”也就是醋,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敛疮,方剂以“苦酒汤”命名,说明“苦酒”在该方中起着敛疮止痛的主要作用。

另一处是第338条乌梅丸的炮制方法中,“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中就记载了以苦酒渍乌梅做成方便保存和携带的固体醋。

乌梅本就味酸,经苦酒浸泡后后期酸味更重,乌梅丸是治疗蛔厥兼主久利的药物,乌梅经过苦酒浸泡,取其酸味能够安蛔,以及酸味能敛,可以敛肠而止久利。

作者/梁华龙

(0)

相关推荐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汇方(二十)

    方名: 四逆散 吴茱萸汤 乌梅丸 方歌 柴芍枳草四逆散,人参姜枣吴茱萸. 乌梅参归连柏细,椒姜桂附苦酒需. 方剂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苦寒 芍药 酸微寒 枳实(破,水渍,炙干) 苦寒炙甘 ...

  • 《伤寒论》第243条解读

    原创 條山逸人 條山醫學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quo ...

  • 边尝边学心体验——《伤寒论》研习营之煎药记

    原创 郝俊伟 李辛的空间 今天 伤寒论二期教学团队桃花源境距离繁华大都市不远的太湖之中,有西山岛,岛上有处静谧之地,三面环山,山之外,四面环水,在此山水合抱之境,缥缈峰下,李辛.崔从之二师,自道三年制 ...

  • 苦酒和清酒

    <伤寒论>中有苦酒,<伤寒论>: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半夏苦酒汤主之. 什么是苦酒呢?苦酒其实就是醋.原本是要酿酒,酿过头了就成醋,酒精进一步氧化就是醋,所 ...

  •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之法!!!

    <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 一类是"酒",主要用于大黄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 ...

  •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之法

    <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 一类是"酒",主要用于大黄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 ...

  •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之法!!!

    <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 一类是"酒",主要用于大黄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 ...

  •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

    <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 一类是"酒",主要用于大黄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 ...

  • 《历史诗词集120篇全集》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蹇叔哭师 [先秦] 左丘明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 ...

  •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日期:2020-12-28 21:05:08   来源:倪注伤寒论 1 石 =4 钧=29760 克 1 钧 =30 斤=7400 克 1 引=10 丈=2310 厘米 1 丈=10 尺=231 厘米 ...

  •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 ⊙ 極珍藏 |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Edit | 百草读书: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 ...

  • 伤寒论中十大常用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剂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实践经验教学班5月20日<北京>开班←点击查看 导读经典就是经典,中医之经典无论怎样评,伤寒论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医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常读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