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一)张士诚闪亮登场
1353年正月,张士诚领着17个金牌小弟(其中三个人是他弟弟),正式宣布起义了。
一经宣布起义,他们就开始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然后号召当地百姓加入他们的行列,于是很快就拉起一万多人的队伍。
张士诚绝对是狐狸与狮子的混合体。
他狡猾的时候,让人捉摸不透他出拳的套路;他凶猛的时候,全都顾前不顾后的玩命的打法。
他是一个底层黑的社会大哥起家(一直作着贩卖私盐的勾当),而且是在刀头舔血的叛乱之中崛起于江湖。怎么看,也是凶悍绝伦、胆大妄为的人物。但是他给人留下的感觉,似乎是文质彬彬、谨小慎微的感觉。
说到张士诚,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施耐庵。
张士诚手下有很多小弟,而且混到省军级以上的,可谓一抓一大把。但是真正称得上名垂青史的小弟,只有一个,那就是施耐庵。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施耐庵的大名,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就算不知道施耐庵,也得知道《水浒传》啊,如果说连《水浒传》也没有听说过,这得孤陋寡闻到什么境界啊?
施耐庵写的书,为什么那样有生活呢?
大约是因为他在此过程中,经历的事太多、见过的人太多。他笔下的宋江,与他现实中的大哥张士诚,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应该是有的!
张士诚起兵后,一直给大元帝国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并不想造反,他们之所以要造反,实在是因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更主要是,他们都是满腔的忠义之心,却始终无法找到报国之门。
这一点,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显然是一样的。
当时的大元帝国,早已被遍地的叛乱,弄得焦头滥额了,所以看到张士诚这种态度;大元帝国自然得做一番友好的表示。于是,大元帝国首先检讨了一下帝国政府的过错,总而言之,你们叛乱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下面的官吏在执行政策时,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再总而言之,咱们坐下来谈判吧。
于是,大元帝国政府派出各种谈判专家、各种相关官员和张士诚谈判。总而言之,只要你们愿意继续忠大元帝国,一切都好说。
看到帝国政府这样有诚意,张士诚自然也是积极的回应着。
简单的看,张士诚有着足够接受招安的动机。
要知道,叛乱、招安、然后进入体制,这就是许多大哥曲线上位的常见套路。
前几天,张士诚一伙还是底层百姓;仅仅因为他们高举叛乱大旗,所以张士诚很快就混成了市师级大佬,他下面的小弟,也跟着就混成了副师级、县团级大佬。这就是传说中的平步青云啊。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就是他们的这种级别,没有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而且随时有可能在政府军的围剿下一风吹光了。
现在,只要接受政府招安,相关级别,就可以进入政府的正式编制。怎么看,这好像抓住了大奖一样啊。
问题是,深入思考时,我们自然会发现,张士诚是不会接受政府招安的。
因为接受帝国政府的这种招安,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还会落入帝国政府的圈套。
在小说的世界里,宋江接受这种招安的结果,就是率军讨伐方腊,然后呢,两败俱伤,让大宋政府坐收了渔人之利。
现在,张士诚接受招安的结果,就是需要率军去讨伐郭子兴等人;这样折腾下去,会不会也是梁山好汉的结果呢?十有八九是没跑的。
在这种背景下,张士诚集团难免会出现战略上的分歧。
因为在叛乱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是通过继续叛乱,获得称雄一方的地位;还是接受招安,在体制内出人投地呢?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类似的原因,张士诚和大元帝国经过几轮谈判之后,突然踢翻了谈判桌,又开始造反了。而且声势更大了。
张士诚之所以是张士诚,就是他让大元帝国政府,永远也看不清自己的底牌。
张士诚踢翻谈判桌,再度开始叛乱。这其实就是传说中的贼性不改啊。但他给帝国政府的感觉依然是,他还是想忠于大元帝国的,只是报国无门;总而言之,大元皇帝是个好皇帝,大元帝国政府也是个好政府,只是下面的具体官员,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一个比一个王八旦。
总而言之,他本来是真心实意想接受招安的,只是下面的官员却是各种暗中使坏;再总而言之,官逼民反民不得反。
在小说世界里,宋江一心想接受招安,但是在蔡京、高俅之类的人百般阻挠一下,在招安的路上,也是一步一个坎;一会儿决定投降,一会儿又决定起兵抗拒。
这样看来,当时的张士诚,与小说中的宋江,经历也非常相似啊。
当然了,张士诚之所以是张士诚,就是因为最后也没有真正选择招安。所以,他的结局,与小说中的宋江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了,很不幸,在后来的争霸战中,张士诚还是死于非命了。
失败之后,张士诚本来是有机会活命的。但是,他思来想后,终于还是选择了自杀。张士诚从出道以后,一直都是当大哥的,现在让他以失败者的身份,给别人当小弟,还要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他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
因为张士诚是狐狸与狮子的混合体,所以大元帝国对他始终抱有幻想,而张士诚就是利用大元帝国的这种幻想,一会儿要招安,一会儿要造反。
这样折腾了整整一年,张士诚终于也不再伪装了,于是占据高邮开国立号了。
大元帝国政府直到此时,才终于发现,自己被张士诚玩了。
于是就是派军队去围剿,但是很不幸,当时就让张士诚KO了。
接下来,张士诚一鼓作气又占据了扬州。
因为张士诚失败了,所以我们难免会居高临下的评点这段历史。
关键是,我们在点评这段历史时,不要说面对失败者张士诚,就是面对胜利者朱元璋,恐怕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总而言之,如果我是朱元璋,我肯定会如何如之何。
既然如此,看到失败者张士诚,难免更是感觉,张士诚就是废柴一根,如果处于他的位置上,我们肯定会如何如之何。
其实呢,张士诚就是狐狸与狮子的混合体,所以在乱世之中抓住机会,经过一系列操作,很快成为一方霸主。
我之所以说,张士诚是狐狸与狮子的混合体,那是因为他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利用大元帝国急于招安他们的心理,那是一会儿要招安,一会儿要造反,把大元帝国玩弄于手掌之中。
而当张士诚决定造反后,直接就占据长江、运河的枢纽地区开国立号了。这绝对是霸气冲天的玩法,因为张士诚这样玩,等于直接捅了大元帝国的肺管子。
扬州、高邮两个地方,都处于运河的枢纽位置。
张士诚把这种地方占据了,还要开国立号,就意味着大元帝国的漕运系统,让张士诚给整瘫痪了。
这还了得?于是大元帝国赶紧再加派军队,去围剿张士诚,但是很不幸,再次让张士诚KO了。
面对张士诚这种玩法,直接把大元帝国给气疯了。
因为别人造反,通常都是选择比较偏僻的城乡下手;甚至都是直接以大山为根据地;就是牛X一点的大哥,也就是占据着一些二三线城市。您老人家到好,直接就把高邮、扬州这种事关大元帝国经济命脉的地方给占据了,你这是要干什么?
于是,丞相脱脱亲率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到了高邮城下。
丞相脱脱亲率大军围剿张士诚的时候,天下的革命形势,总的来说,还处于低潮之中。
徐寿辉为代表的南系红巾军,被大元帝国打得一败涂地,地盘不断缩水,真正的带头大哥彭莹玉,也被政府军杀死了;在一场重大失败中,徐寿辉一系被政府军歼灭的首领,就有400多人。
刘福通为代表的北方红巾军,也被政府军打得不断败退;徐州被政府军攻克,首脑彭大、赵均用退到了郭子兴占据的濠州城内。
在这种背景下,张士诚一举夺取高邮、扬州开国立号,那可真是胆大包天到了极点的行为。
丞相脱脱是当时大元帝国的第一权臣。
虽然说,脱脱所率的这百万大军,水份大的去了。但是大元帝国丞相亲率大军,规模有多大,我们也可以想象。
《元史》是这样记载的:“脱脱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董督总兵、领兵大小官将,号称百万,......西域西蕃皆发兵来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
面对大元帝国这种声势,不要说张士诚慌作一逼,就是附近的郭子兴等人,也慌成了一逼。
因为张士诚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直接逼得大元帝国要倾尽帝国最后的资源,要一战解决所有问题了。
在这种背景下,张士诚一伙会想到什么呢?
实在难说的很,悲观的想,肯定会后悔的肠子也青了。因为早知如此,当时选择招安多好啊!
但是事已至此,只能撑一刻算一刻,没准会出现奇迹的。而奇迹,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突然出现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大元丞相脱脱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