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五) 大元帝国的崩盘 (上)

在小农社会中,社会的兴衰败亡,常常与人口的发展密切相关。

王朝的兴盛期,通常是这样的,那就是天下大乱之后,地广人稀。只要政府能保证天下稳定,就可以让社会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中。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多生孩子、多垦荒就可以了。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掌握的纳税人口会越来越多;政府掌握的纳税田地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就有更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各种大工程;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奢侈豪华的享受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但是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口的压力就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底层社会而言,一个农民三十亩地一头牛,怎么看,也是小康生活的节奏啊。

问题是,如果这个农民有了五个孩子,而且这些孩子都长大成家后,他们必须得开垦更多的荒地、或是让亩产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否则,三十亩地一头牛,实在不足以让这几家人,都维持从前的生活水准了。

在小农社会中,农业开发的潜力是有限的,工商业扩展的空间更是有限。

这样一代接一代的发展下去,其实用不了多少代,就会让帝国政府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虽然有一种说法,叫作穷不过三代。因为到达一定阶段,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会穷得连老婆都娶不起,这自然会延缓人口增长的速度,但这也只是延缓罢了。

对于上层社会而言,其实也是类似于此的。

一个贵族、官员、富户,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从大概率上,他们都会费尽心机,继续在上层社会生存,而且还会想方设法,维持既有的生活水准。

这样一代一代的发展下去,社会上维持较高生活水准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就必须得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上层位置;也需要对底层社会进行更多的压榨,才能让他们维持既有的生活水准。

这样一代接一代的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代,也会让政府感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虽然说有一种说法,叫富不过三代。因为在这种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人被挤出上层圈子,毕竟祖宗的家业、福荫就那么大,随着子孙越来越多,总会有许多人,渐渐无法留在上层社会,也无法维持上层社会的生活水准。但是不管怎么说,上层社会的人口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在小农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缓慢的。

至少它永远无法跟上人口的发展。

因为类似的原因,帝国的兴衰总是呈抛物线的存在。说得具体点,开始百废待兴,然后不断发展,再然后达到某个顶点,然后开始进入衰败期。

在兴盛阶段。

政府积极作为,帝国自然会欣欣向荣;政府尸位素餐,帝国也会欣欣向荣,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黄老之政、无为而治。

在这个阶段,皇帝英明神武,帝国自然会欣欣向荣;皇帝是个婴幼儿,帝国也会欣欣向荣,因为皇帝是婴幼儿,执政官、太后英明神武啊。

其实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地广人稀,家家户户多生孩子、多垦荒,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会日益增长。

政府所作的事,就是保证国内、国外的稳定就可以了。

在衰败阶段。

政府尸位素餐,自然是因为政府无所作为,帝国才衰败的;如果政府积极作为,人们难免会说,这就是因为政府胡折腾,所以帝国才衰败的。

皇帝是婴幼儿,原因不用说了,自然是因为皇帝缺乏行为能力造成的;皇帝聪明有才,而且积极上进,人们也会说,皇帝有才,但是缺乏政治头脑,它有个屁的用啊;皇帝聪明有才,而且曾带领帝国走向了辉煌,人们也会说,这是因为皇帝晚年昏庸。

其实呢,这是因为在小农社会中,粮食的开发能力,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天花板,当社会可以承载的总人口接近这个天花板时,皇帝再英明神武,也无法让社会再继续欣欣向荣的发展了;相反围绕社会资源的竞争,会让整个社会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

用这种观点解释历史的变迁,多少是让人感觉残酷的;而且也不符合英雄史观的论调,所以它通常总是被人无视的。

所以,传统历史书在解释历史的治乱循环时,通常是这样的。开国君主能力非凡,所以帝国会上升;二代三代的君主,因为见过创业之艰难,所以帝国还会上升;再后来的君主生于妇人之手,基本上就缺乏治国之能,所以帝国就开始不断下滑;如果遇到某个君主活得很久,所以鼎盛期、衰败期都见证了,自然是因为他开始励精图治,后来老年痴呆了。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生产力的发展,真可谓突飞猛进,而人口的增长速度,显然一时无法跟不上这种发展速度,所以人类社会暂时走出了这个怪圈。

但是在小农时代,社会显然难以走出这种怪圈。

不知道,我们大家注意到没有,人类社会的各个生产力阶段,总会存在一定的人口峰值,换而言之,在特定的生产力阶段,不论怎么发展,人口最多也就那么多,很难有所突破。

宋代之前,中国历史疆域上的成年男丁,始终无法突破六千万的大关。

事实上,当官方统计的成年男丁,接近这个界限时,就意味着社会的繁荣期结束了。当然了,随后的各种残酷竞争,开始抑制人口继续增长;随后的战争,还会大规模的让人口锐减。

进入宋代后,中国历史疆域的成年男丁,开始突破六千万大关,并且不断向一亿的大关迈进。

进入清代,中国历史疆域上的人口,开始向两亿、三亿迈进,那是因为农业生产有了质的飞跃。比如,高产的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渐渐普及。

所以,我们可以把满清皇帝贬的一无所是,但是大清帝国的人口,那是汉唐盛世望尘莫及的。

在工业时代,人口多寡,并不能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是在小农时代,人口多寡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反映。

当然了,在小农时代,中国历史疆域的人口峰值,也就停留在三四亿的阶段。

如果生产力没有明显的提高,它不可能供养更多的人口。

随着工业文明渐渐发展,中国历史疆域上的人口渐渐向十亿、十几亿迈进。它的峰值到底是多少呢?没有人知道。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口一直在增长。

80年代初,中国总人口8亿;现在,中国总人口14亿。换而言之,在一直实行计划生育的四十年的时间,中国净增人口6亿!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元末官方统计人口是户数1400万,口数6300万。

我们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因为汉唐盛世,官方统计的人口巅峰之际,也来从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

西汉,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是:1223万户,5959万口。

东汉,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是:923万户,5325万口。

隋朝,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是:890万户,4600万口。

唐朝,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是:960万户,5288万口。

当然了,单纯的人口压力,并不足以让大元帝国走向崩盘。

因为元末的人口,虽然远远超过汉唐盛世之时,但是宋元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显然也远远超过了汉唐,所以当时土地承载的人口,也远远超过汉唐盛世。

这种说法,多少会让一些人感到震惊,因为在许多人眼中,宋元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怎么可能远远超过汉唐盛世呢?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就在汉唐。

其实呢,汉唐盛世的辉煌是相对的。

这就好像,大英帝国当年称雄全球,现在的英国沦为一个岛国。但是估计没有人会说,英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不如从前的大英帝国吧。

汉唐之后,中原王朝相对天下而言,的确是衰落了。但是中原王朝的生产力水平,显然是一直在发展的。

最简单而言,宋元时代,中国历史疆域上的人口峰值,远远超过了汉唐时代的人口峰值。这本身就意味着宋元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粮食生产水平,远远超过了汉唐时代。

元代的官方统计人口峰值是:1400万户,6300万口。

虽然它比汉唐盛世时的人口高出很多。但是与两宋时代相比,还是非常逊色的。

最简单而言,南宋只有半璧江山,但是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是1267万户,6335万口。

从这层意义上,大元帝国的灭亡,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人口压力。虽然不能否认,它是大元帝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让帝国灭亡重要原因,那就是官僚政治不够成熟,大元帝国政府,从游牧世界进入农耕地区,显然保留着太多贵族政治的残留。

在贵族政治下,帝国政府的存在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上层的矛盾太激烈。对此,只要看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王朝的灭亡通常与人口压力无关,因为当时的社会人口,从来也没有接近过当时的人口峰值。

欢迎大家关注,大元帝国的崩盘(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