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当代舞台美术创作的发展方向及特点 ——来自“四届展”的实证依据
传统观念上,舞台美术必须依赖于剧本文学创作以及导演的总构思,在其基础上以特有的形象语言,对剧作的内涵、戏剧的思想予以揭示,服务于表演,从属于表演艺术,被划分为二度创作艺术。故而,舞台美术以往的功能常是被动而单一的。舞美创作的物理空间,局限于剧场的舞台空间内;舞美创作的思路囿于戏剧文本;艺术表达受限于导演;传统的舞美创作作品的展览形式,也多是以设计图、舞台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主;观众多以平面式的观看方式融入其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这个历史时期,舞台美术离开了戏剧舞台就失去了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以及科技的创新,我们当下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领域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它逐渐转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颠覆着我们对舞台美术专业的传统认知。而在社会生活中,各类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已经愈发模糊,一个多元融创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面对各方面复杂的变化,以往那种单一服务于戏剧舞台的、单纯为表演服务的舞美设计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时代的需求,也不能适应观众的审美趋势和不断提升的欣赏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舞台美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鼎革,具备当代性的“大舞美”观念得到广泛认同,舞美疆界呈现出大幅度扩展和提升的局面。近十年来,中国舞美领域一直没有间断探索舞美设计在戏剧舞台之外的价值。舞台美术离开了戏剧舞台是否还具有价值?这个问题随着此次的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以下简称“四届展”)的成功举办,似乎得到了更加具体的答案。
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举办的四届展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舞台美术为主题的全国性展览,也是指导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展会。规模空前的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集技术设备的展览展示、艺术创作的展览展示、学术理论和艺术研究的探讨平台等18个板块,以“未来已来”为主题,立足于“大舞美”的理念,致力于跨领域驰骋、多语境表述、拓宽舞美疆界、创新创作思路,联动全国舞美行业力量,以先锋实验的姿态面向世界,展望中国舞台美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四届展以数以万计的舞美作品,展示出当代舞台美术多个学科和多种艺术门类交融创作、多种领域跨界融合的态势,以一场能量巨大的舞美艺术盛会风向标般指明了中国舞台美术新时代特征,展现了舞台科技与艺术间的融合并进,标示出舞美发展的新动向。在未来,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将超脱出戏剧舞台的范畴,不再依附于传统剧场和传统舞台本身,艺术创作形式与表现手法也更加多元丰富。
空间跨界·“零边界”
传统意义的舞台设计仅仅是对舞台的设计,重心主要在有形的布景上,舞美创作的物理空间,局限于剧场的舞台空间内,观众通过观看的行为获得戏剧体验。而当代的舞台美术,则更强调给观众不仅限于观看的体验和表演空间的整体创造。设计的视野从对专注于舞台设计,扩展至整个表演空间,进而逐步延申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舞台美术疆域的不断扩张,戏剧既可发生在剧场本身,又可发生在室内室外,甚至散布到城市任一角落,以天为幕借地为台。
四届展中的许多作品,并没有把舞台模型一成不变地照搬进展馆。面对着开放式的展馆空间,舞美设计师对艺术创作的物理空间属性有着新的认识,他们将整个展馆视为 “舞台”,在作品中突破了传统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空间场所的跨界。这样,舞台美术在空间运用上打破传统空间的壁垒,离开了剧场舞台,在某种程度上说,舞台美术创作空间“零边界”。在这一过程中,观众的观展体验,更像是置身于当代美术馆与科技馆中。
四届展中独立艺术家作品展区,设计师孙文彧的作品《万物》将人纷乱复杂的欲望——“贪、嗔、痴”物化为气模制成的具体形象,穿着在人体上表达这些情绪的外化。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并没有将作品固定在自己的展位上,而是由模特穿戴定时游走于展馆的各个区域,这使得作品本身在不同的环境下,与不同的对象发生关联,形成不重复且无法预知的戏剧现场。作品的表现空间也随之延伸至整个展馆,幕幕都为“戏剧”,处处皆是“舞台”。
《万物》
领域跨界·“大舞美”
当代舞台美术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剧场内的舞台美术,而是交融了剧场作品、电影艺术、影像作品、新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门类,吸收了行为表演、展演、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了当代舞台美术多门学科交叉创作、多种艺术形式交融、多个领域跨界融合的多元化、立体化、联动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格局。
随着“大舞美”概念的提出,舞美应用空间和服务范围愈加广泛,并积极地向文化产业中不同的领域跨界融合发展。例如,娱乐性的“秀”;文体活动、节日庆典、综合晚会、旅游演出、媒体艺术节等公共文化演出;沉浸式体验的密室等日常娱乐;城市网红空间、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建筑项目。同时,舞美设计也不断探索,延伸跨界业务领域,越来越多的参与创作甚至是主导创作。近几年来,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旅游演艺作品层出不求。文旅演艺市场和行业内不断涌现出由舞美设计师向导演跨界,整体设计的独立作品,无论在艺术创作高度上还是在市场消费反响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显示出文化创意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愈加受到文旅界、舞台美术界的重视。
除了四届展中的文化旅游板块,以“新文旅·新空间·新路演”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文旅舞美空间路演大会也同期开展。本次路演大会的主旨是推举国内运用当代演艺形式创制项目有亮点、有创意、投入资金性价比高的优质产品。
舞美设计在开放性舞台上展现出超强的适应力和拓展力,并以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文化创意跨界整合中发挥出特殊的艺术效能。当代舞美设计的广义属性发生了变化,创作现象变得丰富多元,由一个专业职能发展为一个非常宽泛的艺术实践形态,从一个辅助类专业学科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综合类学科。舞台美术除了为表演服务以外,还有多种存在形式,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新剧场艺术”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文旅舞美空间路演大会》
艺术科技·“大融合”
全面迈进数字媒体时代,新兴的技术对舞台艺术的影响日益凸显。当代的舞台艺术家越来越重视对技术创意应用的能力。在此前,艺术和技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它们的关系趋于支撑、助力与服务。接下来,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则走向相互融合,形成科学技术赋能舞台美术,艺术创意带动技术设备的新格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舞台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为设计的革新提供了物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舞台美术的形式,使得舞台空间的展现得以向外延伸,促发舞美价值的提升。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物质”与“虚拟”相融并存,成一些特定演出形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进行科技艺术融合的探索和尝试,激荡出更多元化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手法,给舞台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的作品《生·气——戏剧的味道》,利用科技实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融合进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带领观众进入交互式、沉浸式的戏剧体验,整个展区空间成为了特殊场域。在这个特殊场域中,展区四个有机联系的板块都利用最新的技术设备,如不同规格的投影、LED屏幕、气味发射器等,根据特定剧本情节和表演内容,配合现场表演动作、协同场面叙事,在时空关系和观演关系上形成虚拟在场、实时交流、即兴互动的特点,展示出作者对戏剧艺术“现场”与“在场”的认知和理解。有趣的是,当观众走入展区,在重构的戏剧空间内与事物发生联结,或驻足观看、或凝神思考、或提笔绘画,或参与到现场表演之中,这就形成了戏剧,物件、技术、观众成为了特殊场域中的特殊演员。展览现场异常火爆,大量的观众参与到互动中,并对作品产生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更有许多年龄很小的观众也加入其中,拿起笔在展览的墙面上画下自己对这里的感受,留下一个个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画面,这或许也是本次展览的名字《生·气》所想表达的意义,舞台艺术的发展生生不息,充满朝气。
《生·气》
观演关系·“多样化”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这推动了戏剧观的更新,市场存在方式随之变化,并深刻影响了舞台环境和观演关系。传统的舞美意识与计算机思维方式相互碰撞,从常规剧场到特殊场域,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了充满实验性的先锋尝试,在戏剧空间内全面调动观众的感官系统,沉浸式戏剧观念使一些特殊观演关系被建立起来,观演关系走向多样化。
在特殊场域中的舞美设计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观演关系,即调动了观众的现场感、参与性和互动意识,这些正在影响和建立未来的戏剧样式。首先,舞台美术在空间的运用上突破了传统空间的限制,打破了观众平面式的观看方式,进而使用开放式的空间,使得观众能够成为演出的一部分融入进来,让观众参与到表演中。其次,多种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的应用,使舞台空间突破了传统真实空间的概念,把虚拟空间加入到表演的过程中,呈现出虚实相交。这样就走向了一个开放的、变化的交互空间、一个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交错的多层空间、一个演员与观众相融合、相互联的共享空间,建立起一些特殊的观演关系。另外,舞美疆界不断扩展使得戏剧空间得以延伸,戏剧全面浸入社会生活且无处不在,艺术作品面对的观众群体也随之千变万化。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仅可能不是戏剧爱好者,甚至还可能对戏剧和舞美领域一无所知。如同此次的四届展,不同于传统的平面观看形式,观众固定在指定区域——观众席上观看戏剧作品,四届展的观众则是在展馆中自由行走,360°全方位立体观展,随时开始,随时结束。在观众行进的过程中,与各个展区、作品、演员之间形成了特殊的观演关系。因此,无论是众多广负盛名的舞美大师们,还是别出心裁的青年设计师们,他们都通过虚实融合、沉浸体验、交互性艺术等多元形式,增强展陈方式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调动观众“看”、“听”、“闻”等感官系统,营造真实、通俗的趣味体验,力求使每一位观众都能沉浸其中,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探究舞台背后的奥秘,提升对戏剧和舞台艺术的兴趣,推动舞台艺术可持续化发展。
小结
由于观念的突破,当下的舞台美术创作更注重全局和整体意识,强调设计的整体性。舞台美术家不再仅被动地服务于戏剧表演,而是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整体创作。舞台设计作品的呈现方式已融合了其他众多的艺术形式,无法再用传统的分类法来分类和定义,边界已如同当代艺术那样相对模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知识结构和创作手段无法胜任在跨界融合语境下的“大舞美”观念下的要求。未来,我们面临的是整体设计发展思想和路径。在这一实现过程中,用“大舞美”观念看待整体设计,就是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未来生活的展望等问题进行批判性定位,探讨时空关系和人际关系。当代的舞台美术,走出了剧场舞台空间,没有了戏剧文本的限定,呈现出的生气盎然和气象万千,不可否认的表明,离开了戏剧舞台的舞台美术,依旧存在旺盛的生命、巨大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
未来中国的舞台美术将不断跨界融合,朝着更加广阔的天地迈进。于是,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设计视野和戏剧空间观念就成为今天的戏剧艺术创作和思考的需要。在21世纪,面对中国舞台美术行业在各个方面复杂的变化和势不可挡的发展新趋势,作为设计师要深入思考如何认知与定位自己的专业,深度思考剧场艺术创作的新方法、新路径。笔者认为,第一,设计师应当打开思路,扩大视野,用开阔的心胸去接纳新鲜事物。第二,设计师要不断学习各个艺术门类,深入了解其他相关行业,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第三,根据新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创作环境,积极更新自己的创作理念,创新艺术创作模式,不断探索,勇于试错。第四,技术层面要站在时代前沿,具备计算机思维,在吸收最新科学技术的同时,要领先思考舞美的未来场景,带动技术的发展。
本次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业界内外看到了中国舞台美术多年积累的深厚基础和底蕴,也看到了新生代充满朝气的新鲜血液,更看到了舞美人勇于尝试、求新求变的实验精神。未来已来,中国舞台美术正用独具特色的中国舞台设计扩大国际影响力,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在世界舞台前沿奏响中国声音。
作者:张书玉(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艺术设计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编:雪祺
交易担保 四届展 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官方小程序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