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宏臻黑牛肝菌项目给外界带来的困惑

黑牛肝菌进入商业化生产,已经差不多六年了,宏臻公司至今仍然是唯一的一家黑牛肝菌生产公司。有人问我,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是社会缺乏资金无人进入,还是宏臻的实际运行令人望而却步,或者黑牛肝菌技术确确实实存在垄断性?
实际上,我这几年一直有接触投资意向的咨询,所以毫无疑问,社会缺乏资金进入的选项,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我们分析了一下这些有意向投资者的交流内容,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利它作为噱头最终让企业上市。大凡企业没开办就筹划上市目标的,基本上就没有认真干事的想法,所以我们也根本没办法和他们谈的更深入。这些意向投资者无一例外的以宏臻作为模板来开始交流,但由于宏臻对外的高度封闭,他们又只能听到我提供的信息,偏偏我绝不骗人,实话实说,结果吓得这些人赶紧收手。
其实虽然我是实话实说,但事情并没有那么悲观,而是他们只相信一部分。
他们相信的是:宏臻目前的财务状况不够理想,至少不是盈利的(这只是我的分析,后面会有细节),所以他们认为很难利用这样的投资项目上市,也所以一票否决。
他们不相信的是:第二代技术已经可以保证袋均100g以上的产量水平,几乎是宏臻的两倍,这个水平能够确保盈利。如果宏臻的经营策略和内部管理没问题,以当前的售价水平,其实是可以有些盈利的,但宏臻的投资老板实在是太有钱了,真的不在乎这么点小亏。这些利润自然都转移到了一个个参与者头上了,宏臻所以要封闭,很大程度可能是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外界有公司属于石家还是属于纪家的有趣问题,也所以,其他人认为,你有第二代技术为什么宏臻不请你,人家这个分析你能说不对吗?
宏臻经营的怎么样?这是很难从他们自己的公开信息里面判断的,我们从已知技术信息角度猜测,可能还是比较准确的。宏臻目前成品平均单产约80g(市售品测算,并非宏臻公司官宣提供信息),扣除污染率(居高不下,这方面厂区信息无法掩盖)、冷库损耗,实际按照投料计算,年瓶均产量很难超过60g。宏臻使用的模式虽然是瓶栽,单瓶成本无论如何很难低于2元(版纳厂计,贵州贞丰厂可能略低)。这就意味着,每kg产品成本约需40元,然后,精美的包装、高昂的物流、低效的渠道,零售为主要模式的情况下,最终综合成本,超过60元/kg的平均销售价格,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关于宏臻的投资方为什么不引入第二代技术,我们这些穷人的想象力不够,就不猜测了。不是所有人投资都是为了赚钱,也有烽火戏诸侯型的,也有交学费型的,还有根本就是游戏人生的,人家有钱,你管不着。除非这个游戏已经玩久了,那就gameover,旁观者免费看就是了。
黑牛肝菌第一代技术实际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由于宏臻的样板效应,投资人肯定会强烈借鉴。就如同当年有人投资一样,投资第二代技术也要有很大勇气。因为第二代技术的状况,基本上是解决第一代技术的制约弊端所得到的进步,并不为热作所所完全拥有,宏臻公司无法通过金钱购买获得。
宏臻公司买断热作所第一代技术,是打死狗讲价,热作所没有讨价还价余地,加上政策限制领导从中分享,就更加不存在加价积极性了。即使宏臻有钱,但宏臻的根本问题并不在技术方面,所以宏臻的投资人就不可能无节制的扔钱。
宏臻透过其他途径宣称扩产建新厂,雷声大雨点小,贞丰厂也足足拖了四年才投产,都是基于现有分厂表现而缺乏信心的结果。
其实黑牛肝菌项目不是没有人打主意,可惜,基本上打主意的都不是做产业的,而打算做产业的,基本上投不起这个资。毕竟高端产品的市场拓展、起点规模要求、技术支出等等都是很难小打小闹的。说来说去这是中国企业证券化失策,一些并不具备高成长性的行业和企业,都进证券市场捞金,捞完了洗洗手走路。这样的模范太多,菌业之前的一大堆公司,基本上也差不多如此,极少有认真经营做百年老店想法的。
菌业也不是不能做百年老店,虽然竞争激烈,但却不存在产品淘汰危机,这和工业品显然不一样。
宏臻如果是打算做一个闷声发财的企业,就不需要目前这样亏钱换吆喝,所以实际上不存在神马困惑,而是困惑于此的人,没有看懂中国,没有看懂菌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