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和权威
家庭的幸福不是四目相对,相互腻歪,而是两双眼睛朝向同一个方向,在共同抵达幸福愿景的过程中,相互扶持、鼓励、欣赏的融洽气氛,是历经多年磨合,数次激烈讨论,也没有将掐死对方的想法付之行动的幸运。
而一个集体做事的乐趣在哪里?是否也是整个集体的目光都投向一个共同的愿景,然后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融洽气氛?也需要磨合、讨论,切磋,一边调整航向,一边扬起风帆,外加擂鼓助威,共同驶向理想的彼岸。
有时候认为,要想得到某种幸福,需要建立一定的权威。
有例为证:以前做学生时,懵懂无知,又狂妄自大,但最害怕老师脸色严肃,冲人发火,常常会将这些老师教的科目学得很好,而对那些感觉“好欺负”的老师教的科目,马马虎虎学学,当然,后来才知道受影响的只有学生自己,但当时的认知,确实就是这样。严肃的老师树立起的权威,让人敬畏而努力。
后来做了老师,面对学生,也是如法炮制,首选严厉。也曾温柔有度,亲和到位,却发现,在此般放松氛围中,学生抓住机会恣意嬉笑,课堂进程凝滞不前,将大家神识拉回到课堂,几乎就下课了。及时吸取教训,不能随意生发,不能恣意放纵。还是以前学校的老式标语说得好“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没有权威,课堂容易低效。
和少年的相处就是这样,需要建立一点威严,毕竟认知上尚有不小的差距。成人之间呢,认知水平应该相差不大,是否还需要威严?
权威开会,曾经一度让人恐惧,点名批评,含沙射影,都是扎入指尖的针,让人疼痛不已。
成绩出来,无论好的差的,老师们心里都在琢磨原因,确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或者找哪几个同学谈话,制定什么样的策略,将成绩提到更高。可奇妙的是,有时候,一场权威会议下来,心里堵得满满的,努力的劲头被开会氛围损去了所有,这种总结成绩的“泄劲儿会”开下来,老师们需要调整一两周才能进入状态,重新拾起对学生和良知负责的职业素养,当没有开过会一样继续工作。
也许并非人人都是这样敏感,但是请相信,很少有人能够戒掉情绪,无论什么年龄。会议措辞,能调动老师的高昂情绪,忽悠起老师工作的劲头,也能以讽刺、臆想打压老师工作的想法;而语气,几乎直接决定了老师的情绪,继而影响了工作状态。俗语有“哄死人不偿命”的说法,可见“哄”,不止是宠妻做法,对员工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老师对权威似乎并不感冒,对会议的期待,不过是,语气平和,分析细致,方法有效,可以指出问题,最好不要指责。一旦提出问题,自然就会对号入座,千万不可再去指责,让老师心里难过。
记得以前主任,要每个老师说出如何提高成绩的方法,没有批评指责,只有如何着手提高。主任真诚的微笑,丝毫没有一点的居高临下。
至今清晰记得,刚刚工作时,老领导特别平易近人。后来想,也许每个年轻老师,都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一往无前的冲劲儿,无法抑制的工作热情,整个人看上去都是热气腾腾的,让谁看着都喜欢。
而对于办公室“老油条”年龄,不会轻易被几句甜言蜜语收买,也难以快速更新旧的理念,抱着点昔日辉煌,难以突破,随着中坚力量的逐渐迁移,配角的失落感,渐渐升起,正值职业倦怠期、没落期。
凡是抱怨者,必是不占有有利资源。
年龄愈高,当成为集体的擂鼓助威者,却突然发现,作为“先干一步”的干部,的确有普通百姓未知的艰辛,成长迟钝的自己方能体会各级领导的不易,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担当的责任感,由此迸发出来的潜力,以及由此而成就的美好的自己,都让人感觉到,每前进一步,都是人生的蜕变;每改变一步,都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于是,也愈发感觉到,集体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领航人不断描绘这个美好的愿景,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形成了具体可感的蓝图,造梦成功后,大家拥有了朝向一个目标注视的方向,有了朝向一个目标努力的合力,那么,便无暇为闲事生气,只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聚力。
如此,眼向一处看,劲儿往一处使,领航人和船员们低头忙工作,抬头看目标,心中想愿景,相逢一笑,彼此尊重,可算是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
成人间,权威也许无需树立,微笑、尊重、平等,就是最好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