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产业链121页深度剖析:服务为首,器械唯新,药物为基
(报告出品方:国信证券)
报告摘要:
缘起:眼科是“药物+器械+服务”三位一体的赛道
屈光不正和白内障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眼病。华西临床医学院健康管理中心针对2016年78696名体检者检出眼病的分析显示,屈光不正、白内障分别占眼病患者总数的67.67%和38.57%(由于每一位眼病患者可同时患有多项眼病,故患病率之和大于100%),第三位的 结膜炎占9.47%。此外,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针对4761名体检者的研究亦显示,屈光不正(54.99%)和白内障(22.18%)为主要眼病。
眼科疾病大多数采用手术治疗。由于眼科对药品依赖度低,服务端占比约七成,爱尔眼科等头部眼科连锁企业优势明显。
WHO指出全球近视人数约有14亿,其他眼疾患者约有3.14亿,致盲原因中白内障占 39%、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占 18%、青光眼占 10%,这三种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致盲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统计, 2019年中国十大常见眼疾包括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老花眼及散光)、结膜 炎、干眼症、白内障、睑缘炎、视网膜疾病、斜视、弱视、青光眼及葡萄膜炎。
对比显示,中国主要眼疾患者人数远多于美国,而2019年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高值医用耗 材的市场规模仅为全球的八分之一,表明中国眼科的药械以及服务市场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
各适应症发展情况不一,近视和视网膜病变市场空间大
眼科各适应症发展情况不一:白内障治疗手段成熟;屈光不正/近视及和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患病基数大,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干 眼症和青光眼治疗渗透率低,潜在空间大。白内障的治疗以人工晶体置换为标准疗法,人工晶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目前发 展集中于人工晶体功能、设计的不断迭代;屈光不正/近视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8-18岁可以应用药物(低浓度阿托品)或器械(角膜塑 形镜)延缓近视进程,成年后使用屈光手术进行治疗,各疗法国内均处于快速成长期;视网膜病变主要是wAMD、RVO、CNV、DME等 可以使用抗VEGF药物,国际市场空间达百亿。干眼症和青光眼患病人群数量巨大,国内分别达3.6亿和2000万,但治疗渗透率低,治疗 手段单一,未来更多药物、器械辅助治疗或手术的应用,或可促进细分市场的发展。
器械药品开启进口替代
国产器械长期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近年来在中高端眼科器械领域,爱博诺德、昊海生科、欧普康视等国产厂商开始进口替代。在眼 科药物中,康弘药业通过推出重磅品种康柏西普快速成长,并在美国启动与阿柏西普头对头III期试验;兴齐眼药推出国内首个干眼症抗炎治疗产品。
眼科器械:植入耗材进口替代风起,手术设备仍为进口垄断
眼科包括眼外科和视力保健两大领域,其中眼外科涉及的产品、耗材和设备近90亿美元,植入性产品(人工晶状体等)是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国际眼科器械巨头集中度高,CR10达到98%。
眼科药物:研发进展受限于基础研究,药物递送系统和基因治疗是重要看点
全球眼科药物市场达337亿美元,国内市场接近200亿元,CAGR高达16.0%。受限于眼科疾病病因的基础研究进展缓慢,全球眼科制药企业的药物研 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发已获批药物的改良工艺或剂型,而不是发现新的靶点或作用机制。目前大型制药公司以及Biotech企业都将先进的药物递送系统 作为眼科药物开发的核心,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新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