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清热泻火:黄柏
黄柏为芸香科落叶乔木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本经》中称黄檗,《伤寒论》中称檗皮。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刮去粗皮,晒干入药。常生用或盐炒用。
一、功效应用
黄柏味苦,寒,沉阴下降。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其特点尤善清下焦湿热,坚阴泻火,乃治下焦湿热之要药。
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痛,湿疹湿疮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泻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别录》:“目热赤痛,口疮。”
《日华子本草》:“治骨蒸,清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蚘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
《长沙药解》:“泻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
《本草备要》:“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润燥。除湿清热。疗下焦虚,骨蒸劳热,诸痿瘫痪,目赤耳鸣,消渴便闭,黄疸水肿,水泻热痢,痔血肠风,漏下赤白,诸疮痛痒,头疮、口疮。杀虫安蛔。”
二、配伍应用
1.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白带、足膝肿痛及热淋等证。黄柏清热燥湿而解毒,功似黄连。治湿热痢疾,常配伍黄连、白头翁等,即白头翁汤。
若治湿热黄疸,常配伍栀子、甘草等,即栀子柏皮汤。
若治带下黄稠,常配伍白果、车前子、山药等,即易黄汤。
若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常配伍苍术,即二妙丸。若兼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痰、死血等,则可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若治下焦湿热痿痹、阴囊潮湿、黄带、脚气等证,二妙丸可再配伍牛膝、薏苡仁,即四妙丸。
若治热淋,常配伍竹叶、木桶等清热利尿通淋药。
若治前阴如刀刺火烧,溺出床下成流者,常配伍知母、肉桂,即滋肾丸。
《本草衍义补遗》:“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
李时珍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
2.用于疮疡肿毒、湿疹等。黄柏可泻火毒,去湿热。治疮疡肿毒,常配伍黄连、栀子等,共研细末,以猪胆汁调外涂。
若治湿疮湿疹等证,常配伍荆芥、苦参等祛风燥湿药。
3.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证。黄柏可坚阴,有退虚热、制相火功效。治肾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者,常与知母配伍于六味地黄丸中,以增滋阴补肾、降火清热之力,即知柏地黄丸。
若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耳鸣等证,常配伍知母、地黄、龟板等,即大补阴丸。
若治肾失封藏,相火妄动,夜梦遗精等证,常配伍砂仁、甘草,既封髓丹。本方有既济水火,交通心肾之功,内藏至理。
郑钦安言:“此一方(封髓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摩,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
三、用法用量
黄柏常入煎剂,也入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外用适量。
《本草备要》:“生用降实火,蜜炙则不伤胃。炒黑能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炙末乳调,能涂冻疮。”
《汤液本草》:“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
四、应用注意
黄柏苦寒异常,易损中阳,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今天,中医“扶阳”思想越渐受到重视,也更适合指导当下人们体质特点。因此,像黄柏这样苦寒之药,切不可盲目乱用,更不可误认是补肾之品。
张景岳言:“宁失于补,莫失于攻。”
黄元御言:“黄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泻湿热,清膀胱而排瘀浊,殊有捷效,最泻肝、肾、脾、胃之阳。后世庸工,以此为滋阴补水之剂,著书立说,传流不息,误人多矣。”
汪昂言:“久服伤胃,尺脉弱者禁用。”
——中医实战笔记:21.1.14二稿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