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之——《人生的枷锁》(毛姆)
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一定要读,真的。
我这几天刚刚读完了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1915)。这是我读过他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当然是《月亮与六便士》(1919)啦。
我近两年读的长篇小说比较多。喜欢写作的人,大抵心里都有一个写长篇小说的梦。我也是一个爱做梦的人,最近对此就特别上心。
上次跟文友老叶坐的时候,他认为我写的几个短篇小说不错,说我写小说的起点比较高。我当然清楚这是他的热心鼓励,他还极力建议我要写长篇小说,哪怕是开始为长篇小说开始做准备呢。
我何尝不想写长篇小说,可是写长篇小说是一项浩大复杂艰巨的工程。即便你有了素材有了时间,你还要有足够好的身体和精神耐力。这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五六年十年的煎熬时间,没有完备的准备工作,是不行的。
——我对长篇小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那么多人物,那么多的事件,怎么样串联起来呢?
我读每一部小说,都带着这样的目的——如何构思,如何安排。说实话,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篇小说,其实总体线索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表述。但是在作家的笔下,经过加工之后,就成了一个波澜起伏的长篇小说。你说厉害不厉害?
读完《人生的枷锁》,我忽然发现:作家一定要有超强的会无事生非的能力。——在简单的一条直线上,划出道道叉叉花花草草,最主要的是,还会发生许许多多零七碎八的故事。这条路走完后,就是一部长篇小说的整体。
所以某种程度上,作家多干的事情跟科学家所干的事情好像是反方向的。后者力求近便简洁,前者尽量繁杂回绕。如果用走路来作比喻,后者是要让路变直变短,前者却是想着法子要路变得曲折回环,东绕西绕。
毛姆被公认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是“最会讲故事的天才作家”。他“无事生非”的能力,在《人生的枷锁》这部长篇小说里展现无遗。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上层社会出身的菲利普,因自幼父母双亡,且先天有跛足残疾,在备受冷遇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好在有待他视如己出的伯母的疼爱,还有牧师身份伯父的教诲和支持,他在走上社会之后,虽然饱尝世态炎凉,遭受不切实际的梦想的捉弄,但他终于挣脱了精神的枷锁,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是一部教育小说,或者也可以说是一部启迪小说,他的故事的展开,其实很多是围绕着菲利普“怪异”的感情纠葛散开的。
菲利普因为自身的残疾,无论在求学中被欺负,还是在情感中遭愚弄,他都是一种平常人无法认同的扭曲状态。他无端地疯狂爱上了酒吧侍者米尔德里德,尽管那是一个没有胸脯,并且窄屁股,模样一般的女孩儿;而且,最要命的是她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就是个粗俗的层次。——这条感情线索贯穿了菲利普人生成长的几个不同阶段,而且都是给他致命一击,但他总是割舍不下,最后爱莫能助,听之任之。
伯父伯母打算让菲利普好好学习,将来做个牧师,可是菲利普对牧师不感兴趣,尽管学习优秀,但菲利普坚决退学。他又来到巴黎学会绘画,一番努力之后,他有进步,但好像没有发展前途。在朋友的指点下,他紧急刹车:做一个没有出息的二流画家没有什么意思。他又去读医院院,从解剖学开始。
在此期间,米尔德里德第二次与他重逢,给了他情感和生活几乎致命的一击:米尔德里德不但勾搭上了菲利普的好友,还要菲利普资助她俩私奔。并且在回来后盛怒之下砸掉了菲利普租住的地方所有东西:菲利普不得不为了生存去一家服装公司打工,他的学业也不得不暂时中断。
菲利普是一个身体有残疾,情感认识也有残疾的人。
好在菲利普善良、纯洁、好学、聪明的本性还在。他在医学毕业实习期间,赢得了当地患者家属的认可,也受到了导师的喜爱。
伯父去世之后,把他的遗产全部留给了菲利普。在与好友阿特尔尼一家的长期友好相处中,萨利最终成为菲利普最合适的情感归宿。——而粗鄙的米尔德里德最终疾病缠身,沦落为站街女。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菲利普一直在思考。最终,他从他的朋友克朗肖临去世前寄给他的一块旧地毯上看出了答案:没多大意思。
《人性的枷锁》也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每个人都受着一种有形无形的枷锁,或者是出身上的,或者是身体上的,或者是环境上的,或者是学识上的,或者是性格上的。有些是可以改变的,会变得好一些的;有些是不可能改的,这就像人性,——米尔德里德,她就在那个层次里浸泡着,菲利普怎么可能改变她呢?
毛姆对人生的思考,独到而且深远。这一点在他的小说里可以体会得到。他鼓励人有梦想,而且鼓励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哪怕是地上有六便士,我也不去捡,而要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遥远的月亮的梦想。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