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松本清张到东野圭吾,二战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路径
在日本的文学史中,推理小说是十分特殊的一个文学类型,它发源于西方的侦探小说,但在经过日本文人的思考、改良后脱胎换骨,成为了一种具有明显日本文化烙印的新型文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推理小说打破了束缚,重新焕发活力,作家松本清张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大大拓展了推理小说的文学性内涵,他创立了所谓的“社会派”推理,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推理小说作家,比如森村诚一、横山秀夫、宫部美幸,以及最重要的东野圭吾。
松本清张
东野圭吾虽然明显带有松本清张的创作特点,然而在继承松本清张的基础上,他也将“本格派”与“社会派”两种推理风格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从松本清张到东野圭吾,我们能够梳理出一条战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路径。
日本推理小说的诞生
日本推理小说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1895年黑岩泪香发表了《凄惨》,被认为是第一部日本推理小说。进入20世纪,日本推理小说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作家们尝试了五花八门的创作题材,但评价褒贬不一。
1923年,江户川乱步发表了《二钱铜币》,确立了“本格派”推理小说的基本型态。所谓“本格”推理,就是将之前掺杂幻想、灵异、冒险等内容的小说类型化、规范化、现代化,确立了推理小说的基本型态及要素。
江户川乱步
简单来说,“本格”推理小说不注重犯罪动机与主角性格的描写,主要关注经过精巧设计的谜题和犯罪过程,其中科学的解谜过程是小说的核心。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便是“本格”推理的典型作品。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推理小说还处于发展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推理小说因为有浓厚的西方色彩,所以在日本被禁止,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后,对推理小说的束缚才被解除。1946年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事件》问世,宣布“本格派”推理小说开始复兴。1957年,松本清张的《点与线》问世,开启了推理小说“社会派”的道路。
一般来说,江户川乱步首次建立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基本型态,使其部分脱离了西方的影响;横沟正史让日本推理小说成功复活,并使之与日本社会结合,第二次脱离了西方的影响;松本清张创立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象征着写实主义的来临,使得日本推理小说完全脱离了西方侦探小说的语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至此,日本推理小说正式诞生。
关于推理小说的地位,一开始时,甚至连江户川乱步也认为侦探小说和纯文学隶属不同范畴,日本推理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到松本清张出现,使得“文学性的推理小说”成为现实,将推理小说带入了纯文学的领域。因此“推理小说”的概念实际上是因为松本清张才得以最终确立,并获得学界认可和接纳。其实,在松本清张之前,日本推理小说还沿用“侦探小说”“犯罪小说”等西式的叫法,直至松本清张的作品大量问世,使用日语拼写的“推理小说”才出现,“推理小说”这个词一开始就专门指松本清张的作品。
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文学化
松本清张作为推理小说的巨擘,对日本推理小说的最大贡献,就是使其摆脱了低俗读物的形象,变成了有文学内涵的小说形式。
松本清张踏入文坛很晚,42岁才开始写作,1957年于48岁时开始连载《点与线》,正式开创了“社会派”推理,他的写作有三个特点:
第一,描写对象的下降。
不同于先前的推理作家横沟正史等人,松本清张不以地方豪族、贵族阶级为主要描写对象,而以普罗大众为主角,并且在叙事时故意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逐步揭开案件核心,使小说与现实相互呼应。由于描写对象由精英下降到普通人,因此较之以往的推理小说更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他的读者遍及日本,使得推理小说成了国民读物。
第二,强调犯罪动机。
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推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小说中的“犯罪动机”。“本格”推理注重案件的悬疑和意外,如果深入描写犯罪动机就容易泄露谜底,但松本清张的作品不仅仅满足于解谜,他更强调犯罪动机的设计。他认为犯罪动机应该具有人性深度,这种深度不是挖掘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而是折射了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大环境。
因为用犯罪动机折射时代的镜像,松本清张为推理文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他深信推理小说可以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并藉由描写死亡、犯罪、阴谋等真实题材,揭露社会和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日本的黑雾》中,松本清张记录了当时日本发生的各式金融、政治犯罪案件,并将这些悬案的幕后黑手指向当时盟军在日本的最高司令部,揭露了战后日本与盟军爱恨交织的特殊关系,描绘了特殊时代的诡谲现象,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第三,浓厚的文学性。
松本清张对推理小说最大的改造,是让这种通俗小说写出了文学性。所谓“文学性”指的是能够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展开深层次的讨论。二战后,日本开启了快速发展的节奏,在这样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必须不断变化以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和要求,而这个适应过程无可避免地包含着遗忘和抛弃。
在松本清张的作品中,主角往往背负着试图掩盖和舍弃的腌臜往事,其丑陋来源并非个人的主动选择,而是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产物。松本清张这种对抛弃“黑历史”的描绘,虽然掺杂了自身的人生经验,但更多的是他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综合来看,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就是他质问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并寻找人在社会中存在意义的探索方式,在他之后很少有推理小说作家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几十年后,东野圭吾的小说再现了松本清张的主题。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融合
1985年,东野圭吾以《放学后》获得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了推理小说作家的生涯。由于社会审美的变化,在松本清张之后,日本推理小说中“本格派”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社会派”,受环境影响,东野圭吾没有明显的风格偏好,他既写作“本格派”,也创作“社会派”,但在他众多的作品中,真正最受欢迎的都不是以“本格派”推理为核心的作品,反而是那些大量对现实的刻画、对社会问题的反映的作品更受到认可。在比较成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东野圭吾的两个写作特点:
东野圭吾
着力描写“人”
东野圭吾对“人是什么”的问题浓厚兴趣,这一点与松本清张高度一致。
比如《白夜行》描述女主角成长过程发生的很多事,显然都跟她童年的遭遇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往事一言难尽,女主角只能努力寻找某种抛弃过去、迈向未来的方法。
在带有明显松本清张风格的《祈祷落幕时》中,小说角色同样试图隐藏、遗忘过去,但是他们努力想保持的平静却被人无意破坏,为了保护当下的生活,他们只能采取极端的手段。不论是在松本清张的《砂之器》中,还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等小说中,都能看到类似的情节设计,在这些小说里,反派基本上都不是恶贯满盈的大奸大恶之人,而是有着身不由己苦衷的普通人。
松本清张喜欢描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并从中讨论人的生存意义,东野圭吾延续了松本清张的做法,《祈祷落幕时》跟《砂之器》在讨论人的际遇上几乎一模一样:尝尽世间辛酸,即将迎来命运转机的人们,却在此时遇见了知悉他们黑暗过往的人,于是引发了令人哀叹的故事。
关于时代热点
东野圭吾另一个写作特点,就是紧抓时代热点,思考当代人的共同问题。
比如他在小说中曾描写了被称为“核电候鸟”的核电厂工人的故事,这些人收入微薄,从事危险性极高的核电厂维护工作,却得不到尊重和关注。他意图通过小说,表达一种观念:日本经济的繁荣,科技的飞跃,要归功于这些被社会遗忘的人们。
核电厂工人们暴露在辐射危险中,以他们的身体和生命做为代价,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这种带有“牺牲”性质的情节,一直是东野圭吾小说中的主题,他的作品中类似的隐喻思考层出不穷,他一直在发问:如果幸福必须以牺牲为前提,那么人们愿意牺牲什么?或者说,日本社会为了想象中的进步和繁荣,以追求幸福之名,愿意牺牲什么,乃至已经牺牲了什么?
“核电候鸟”的现象,只是诸多日本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现象,也是人们忽视的时代热点,东野圭吾企图用推理小说包装严肃的题材,借着推理小说讨论社会问题,这正是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的核心特征。
虽然最近几十年,人们对于小说娱乐性的要求远大于对思想深刻的需要,日本推理小说迎来了“本格”推理的再次兴起,然而,东野圭吾在尊重“本格”推理的行文逻辑时,特别注意小说的内涵和深度,将“社会派”推理的精神灌入文章之中,继承了松本清张的衣钵。
战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路径
每一种文学,都体现了所属时代的特质。20世纪20年代,日本推理小说兴起,里面充斥着各种猎奇和冒险内容,这与当时日本刚刚步入市民社会有关,人们渴望简单、直接和刺激感官的通俗文学作品,于是以解谜为主的“本格”推理就应运而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迎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享受繁荣文明的同时,产生了诸多的现代问题,所以松本清张用“社会派”推理来提醒人们,日本社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松本清张之后,虽然“社会派”推理逐渐式微,但东野圭吾异军突起,延续了“社会派”推理的生命力。东野圭吾试着继续用文字追索人性、历史和社会问题,并且将“本格派”与“社会派”两种推理风格融为一体,使社会议题被更广大的群众看见,从这方面来说,战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路径,实际上就是松本清张铺开一条路,而东野圭吾顺着这条路走了下去,二人一前一后,将战后日本推理小说连成了整体。
来源:厕读大历史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