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夏夜说书会

清凉的夏夜,你在做什么?

或许你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连续剧。或许三五成群,围坐说闲话。或许你独自一人抱着手机上网浏览……

回望小时候,清凉的夏夜,扯一张羊皮,躺在平整的石板房顶上,眺望天空的星河。耀眼的北斗七星挂在北边劈柴洼梁顶上,一道天河横过长空,在姥姥的指引下,寻找天河两岸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姥姥讲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让我也飘上九天银河去了。

偶然的一个夏夜,村里要放映一场四十多天才轮上一次的露天电影,那孩子们欢喜得像过年,四下奔跑着传报消息,扛着板凳抢占地方,电影还不过一半,早已入了梦乡。

吃过晚饭,围坐在饭场上,听邻居老爷爷讲汉书,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小哪咤脚踏风火轮大战海龙王等神话传说,什么三女婿拜寿、傻媳妇拌炒面的幽默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

最惬意的是来了盲人先生,身背一把弦子,手持一对梆子,“梆啷”有声。乡邻们这家端来一碗汤,那家端来一碗炒面。待盲人先生吃饱喝足,到夜晚即开始拉开家什说书来,什么三侠五义,什么呼延庆打擂,说者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听众如痴如醉,鸦雀无声。一直到夜半子时,还恋恋不舍…………

记忆中有个叫金柱子的盲人,与他的师娘走村串乡,说书卖唱。金柱子这家伙聪明灵俐,善长口技,一手指伸进口中,会学一长串什么猫啊、狗啊、鸟的叫声,惟妙惟肖;手中一把二弦不仅边唱边伴奏,还能用弦子拉出模仿人的说话声,这很得我们这些孩子们的追捧。他梆子响到哪里,孩子们便追到那里,向他拜师学艺。

当然,孩子们手中的柿块子,糠炒面这些零食,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中。他每晚选定哪个街口说书,附近的孩子们都热情地给他送水端饭,并特别给他和师娘拌上满满一碗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光粮食炒面。那样,金柱子的口技表演便格外迷人,那说书段子也格外动听。每晚说书前,都要来段小段再说整本大套,为得是等那些吃饭晚,来得迟的听众。偏偏南场边的冯大爷耐不及听完小段再开说正本,多次警告金柱子不听。

那一晚,冯大爷早早吃完饭就来西沿门廊听说书。偏偏开张又是小段,冯大爷发火了,一把夺过了金柱子的二弦,怒喝道:不叫你说小段,不叫你说小段,偏不听?今夜里,再说小段就把弦子摔了!众人急忙来劝,直到支书六爷来了,才平息了这事。那晚,金柱子的书一直说到了后半夜。

还有一个叫王志亮的盲人,记得好像是沙河新城那地方的。这个家伙能说会道,还会算卦,都说算得特准。但那时不知什么叫算卦,光记得他认下了不少干儿子干闺女。农村人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经盲人一算卦,说五行不全,得要认个“老别”,也就是干爹方可逢凶化吉。

于是左邻右舍、上街下街,南场东场的孩子们不少都有了“老别”。也不过是给这些盲人们找了个吃饭的准地方罢了。这王志亮说书也可以,但没金柱子吸引人。不过,人家不紧不慢,时缓时急,娓娓道来,特别是每晚结束时。都会留下一个悬念:欲知后事如何?那明天接着说。

大家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甚至年轻人还追到他住的地方,寻问明天的故事情节,一直到鸡叫两遍。

最搞笑的是一个头特长特大的盲人,不记得他姓什么了,孩子大人都称他为“大头瞎子”。这人不怎么会说书,大概也不会算卦骗人,反正到哪个村也不受人欢迎。他大概只会说一段儿媳妇不孝敬公婆,只让公婆吃豆面馍馍的故事。不过,这人也聪明,耳朵很好使,为了避免到哪村说不了书吃不上饭的尴尬,专探听哪村演电影,就到哪村去混口饭吃。

一个月四十天难碰上一场演电影,谁还有兴趣去听他的“豆面馍馍”?熟悉他的人见了他就去调侃:“先生,这两天到哪村去说书了?”“唉,甭提了,到哪儿都碰见个'玩’电影!”众人听后,都哈哈大笑。之后,成为笑谈一一“大头瞎子说书一一到哪儿都碰见个玩电影”……

这一切都是遥远的过去了!如今的夏夜再无以享受那过去的一切一切了!

如今的山里人对那些也都不再新鲜,也不再新奇!就是每年村里唱一台大戏,台下也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位老年人!仅有的偶尔一场歌舞演出,才引得年轻人精神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