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喊“妈妈”
我的故乡在太行山脚下,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巍峨的高山,涓涓流水,绿水青山,风景秀丽。自从爸爸妈妈随大军南下后没满月的我就和奶妈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老家某镇上一所“完小”读五年级。奶妈家离镇上三华里路程,我和村里几个同学都是“走读生”。每天清晨“闻鸡起舞”,急急忙忙吃罢早饭,就要步行到学校去读书。
记得那一年的冬季,天气格外冷,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从天而降,群山、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屋檐下挂满了一串串长短不一的“冰凌条”,小河结了厚厚一层冰。
那是雪后的一个大清早,奶妈早早起来做好了饭。吃罢早饭,我头上包上“四方围巾”,穿上奶妈亲手做的花棉衣,脚上穿上一双厚厚的棉鞋。背上书包,到村北头喊上好友“赵文秀”同学,一同去镇上读书。我俩手拉手踩在一尺多深的雪地里,脚底下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
刚走出没多远,忽听背后有人喊:“玉儿,玉儿,等一等,慢点走!”回头一看,原来是“姥姥”,只见姥姥笑呵呵地赶来,我突然发现姥姥那浑浊湿润的眼里能放出光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更是笑容可掬。我可从来没见姥姥这么高兴过。
忙问:“姥姥,啥事啊,这么高兴?”姥姥说:“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喜事!”“啥喜事?又包了饺子给我吃吧?”姥姥说:“你妈妈来信了,说正在北京开会。会开完了,明天就回来看望咱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甚至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是听着“妈妈的故事”长大的,可从来没见过妈妈。听奶妈说,妈妈走时我只有十二天,他们之所以留下年幼的孩子,是他们要为国尽忠,舍小家为大家呗。我小时候常听人说,我的眼睛很像妈妈,我每天就照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想象着妈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妈妈真的要回来了,我却无所适从。左思右想考虑了一整天,最终还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一那就是喊一声“妈妈”。
第二天大清早,奶妈就拉着我到了姥姥家里,迈进大街门。到了北屋门口,就听到屋里谈笑风生。我在北屋门外站住,仔细地打量着这位坐在炕边上年轻的“妈妈”,只见她乌黑的头发别着发卡,明眉大眼显精神,圆圆的脸上带笑容,上身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蓝布裤子,脚穿一双粗布鞋,修长的身材,容光焕发。在眼前这位妈妈身上,我仿佛看见了,当年英姿飒爽,青春激扬,艰苦朴素的“女八路”形象。姥姥看到我们很高兴,忙着搬凳子给奶妈坐下。手拉着我给妈妈介绍:“这就是咱们的'金玉’!你走时孩子才十二天,现在都十二岁了。”妈妈拉着我的手,抚摸着我的头。
这时候不知怎么回事,我竟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准备了一天要喊“妈妈”,可现在却喊不出口来。我低着头,摆弄着衣角,默默地听她们说话。妈妈和奶妈说:“谢谢你呀,把她养育这么大,可不容易!”姥姥忙插嘴:“那可不是一般的不容易,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时候又经常'闹病’,担惊受怕,可没少操心。”想不到十多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在奶妈嘴里说出来,竟是三个字,奶妈说:'’应该的!”我喉咙哽咽了,眼泪差点掉下来。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一件衣服递给奶妈说:“这件衣裳给你买的。”奶妈忙说:“不要,不要,咱一个庄稼人,穿不了那好的衣裳。”姥姥说:“孩子给你,你就拿着吧。”妈妈看见我背着书包,就说:“你上学去吧,路上滑,注意安全。”
我离开了姥姥家,到学校去读书。那一天,我心神不定,老师上课我也心不在焉。那天晚上,我竟然失眠了。我拿出那些“小人书”心乱乱地翻看着,其实我都看过好几遍了。那些过去的如《杨家将》《岳飞传》,现代的如《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刘胡兰》……这些故事情节我都能背下来,什么杨家将里的“双龙会”“七狼八虎闯幽州”“穆桂英挂帅”……他们真是一门忠烈,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国家安宁,血战疆场,为国捐躯,最后剩下十二位寡妇,佘太君还要“百岁挂帅”去征西。我曾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岳飞传》里“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些民族英雄深深地感动着我,真是巴不得叫奶妈在我背上也刺几个字。我听姥姥说过,我妈妈十二岁加入儿童团,当了“儿童团长”。以后又当了小八路,加入了抗日队伍,十五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年抗战,出生入死,历经血雨腥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前辈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妈妈不就是现代的巾帼英雄吗?妈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我们,我为什么不喊声“妈妈”呢?我错了,我要喊“妈妈”!
第二天中午放了学,我急急忙忙赶到姥姥家,遗憾的是,不见了妈妈。只见姥姥抱着妈妈那件褪了色的军大衣,坐在炕上呆呆地发愣。见我来了,便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数落起妈妈来:“我是年年盼,月月盼,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把你妈妈盼回来了,你看这被窝还没暖热,话还没有说几句,她就走了!她心里只有'工作,工作’。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她要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干得是正事,我支持她。
她整天东奔西忙,我天天为她担惊受怕。帮她纳鞋底,做军鞋,支援前线。日本鬼子投降了,终于迎来了咱老百姓当家作主人的这一天。实指望母女相伴过上幸福日子,可她又响应党的号召,南下革命解放全中国。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这一去就是十二个春夏秋冬。
咱现在可是天下太平,可咋就不能多陪陪老娘?”姥姥边说边哭,我拿手巾给姥姥擦眼泪,并安慰姥姥:“姥姥,你不是给我讲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大禹为了治理黄河泛滥,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妈妈她也是为了革命工作,不能在家久留。再说了,你不是常说,忠孝不能两全吗?怎么又糊涂了?妈妈工作忙,还有我在您身边。我放了学就回来陪姥姥。等我长大了挣了钱,姥姥想吃什么,我给您买什么。”一番话说的姥姥破涕为笑。说:“还是俺玉儿好,小小年纪就知道疼姥姥。”我问姥姥,妈妈什么时候走的?姥姥说:“刚走,现在可能还在你奶奶家。”我一听不敢怠慢,拔腿就跑。天正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啸,树枝随风摇摆着,大地一片银白。
我头发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花,急匆匆地赶到奶奶家,奶奶说:“你妈妈刚走,你俩个叔叔和你哥哥,都去送她了,现在在野河村边等汽车呢。”没等奶奶把话说完,我转身就跑出去。翻过一座小山头,远远就看见叔叔和哥哥站在公路旁。等我赶到,妈妈已经上了敞篷汽车。妈妈看到我,她伸出手想拉我,无奈汽车太高够不着,只听妈妈大声地说:“你在家要好好读书,放了学多陪陪姥姥。过几年就来接你们到南方……”这时只听汽车“滴!滴!”叫了两声,汽車启动了。我跟在汽车后边跑,大声地喊着:“妈妈,妈妈!”。汽车消失在视线中,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喊“妈妈”。雪越下越大,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呼唤“妈妈”的声音,伴随着雪花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我的父母亲出生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国难当头,立志报国,年少从戎,抗日救国。抗战胜利了,他们又响应党的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舍小家为大家,随大军渡江南下,消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王朝。难忘和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年年岁岁。爸爸妈妈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在校读书时要求我们刻苦学习,认真读书,学好文化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和人民。我们参加工作了,又要求我们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难忘1979年7月4日,七月盛夏天气格外热,大地就像一个大蒸笼,空中弥漫着滚滚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来。就在这一天,爸爸终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短短六十年革命征程。我们悲痛万分!爸爸没有留下遗言,更没有留下遗产,留下的只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爸爸走后,妈妈悲痛之中,选择了坚强。她把思念埋在心底,把悲痛化为力量,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离休。离休后,妈妈并没有养尊处优,颐养天年,而是拿起笔,写她的回忆录,写她不平凡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妈妈重病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要家人给她交上最后一笔党费,这就是妈妈最终遗言。年少从戎离家园,风雨兼程下江南。一片丹心照日月,两袖清风留人间。面对群山再一次呼唤:“妈妈!我爱您!”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妈妈离开我们已经十六年了。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烈士陵园祭英灵。一行行松柏,一座座墓碑,每座墓碑上都记载了一个可歌可泣,感天动地英雄传奇故事。在战争年代里为了祖国尊严,为了黎民百姓,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以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精神,抵御外侮。在和平建设年代里,他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一辈的英名与功绩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献给2019年清明节
作者:姚升霞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