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
你好,欢迎来到小帮听书。
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用“牛奶可乐”做书名,和经济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请你先来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绝大多数时候,鲜牛奶和酸奶都是装在方形盒子里售卖,而可乐都是装在圆柱形瓶子里的?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牛奶和可乐的包装做成这个样子,背后是有相应的经济学道理的。作者就是想用生活中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来为我们说明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没有严肃的数字和图表,而是通过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情,来把经济学的基本道理讲得明白易懂。
生活中,看似理所当然,其实背后暗藏经济学原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
为什么女模特会比男模特赚的多?
为什么商家打折,反而能增加收入?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会推出很少有人买的天价镶钻内衣?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哪怕对经济学一无所知、毫无兴趣的小白,也能轻松理解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懂一点经济学,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好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都是有道理和规律可循的。
这本书还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这个奖很牛,可以看作是出版界的奥斯卡。能获得这个奖,说明这本书非常硬核。有干货,最重要的,还很有趣。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弗兰克,来自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被认为是“全美最有趣的经济学课堂主讲教授”。很多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体验到了学习经济学的乐趣。这本书中的很多案例,就是弗兰克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学生观察、思考之后写成的。
接下来,我将分两个部分,和你分享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第一部分,我会和你分享,什么是成本效益原则,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则。我们掌握的资源——比如时间、金钱等等,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必须要有所取舍。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要衡量一下投入的成本,以及能产出的效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算一下投入产出比,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这就像你拿到两家公司的offer,到底选择去哪一家?你一定会比较一下两份工作的辛苦程度,比较一下两家公司能给你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选择一家综合回报更高的对不对?其实,这就是应用了成本效益原则,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我们在说成本效益的时候,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都会按照自己的最大化利益来做出选择。但是,我们也知道,人做决策的时候,也会受到信息暗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所以,成本效益原则有时候会失效。
所以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会和你分享,在什么情况下,成本效益原则会失效,人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这是行为经济学的内容。行为经济学,打破了“人是理性的”这个假设。
比如说,在投资的时候,对于同样一只价格为20元的股票,有的人觉得很便宜,有的人觉得很贵,为什么呢?也许这两类人都不是客观的判断,而仅仅是观察角度的不同。
觉得便宜的人,可能从这只股票30块钱的时候,就关注它了,等它从30跌到20,当然就觉得便宜了;觉得贵的人,也许是在它只有10块钱的时候关注的,从10块涨到20,就觉得太贵了。他们的“参照物”不一样,导致他们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成本效益原则
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什么是成本效益原则,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什么是成本效益原则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付出了什么,又能得到什么”?
它的意思是,一件事情,只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去做。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就是这个意思。
成本效益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
产品设计中,设计者会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
我们前面提到,大家去超市的时候,会看到可口可乐的饮料瓶子都是圆柱形的,但在奶品的冷西藏,大多数鲜奶、酸奶的包装,都是方形纸盒。这是为什么呢?
从商超的角度来说,展示商品的货架,都是有成本的。开放式货架便宜一些,而特殊货架,比如冷西藏、冰箱等,成本会高。所以,冷西藏、冰箱的货架,要充分利用,要发挥每一寸的经济效用,而开放式的货架就没有这么迫切。
在同等尺寸下,方形包装比圆柱形包装,更能充分利用每一寸货架面积。所以,用方盒子装牛奶,符合货架的成本效益原则。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坐电梯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下电梯的按钮,会发现上面都有盲文。问题是,盲人乘电梯的几率比较小。仅仅为了方便眼睛看不见的少数人,就要在每台电梯按钮上加刻盲文,是不是成本太高了?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法律上的规定。不过单从经济学来考虑,这样做也是合理的。试想,如果电梯生产商制造有盲文和没有盲文两种类型的电梯,不仅要安排两条生产线,后期的维护也要区分对待。如果所有的电梯都统一成一个标准,生产和后期维护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电梯生产商其实很聪明,只是付出了一点小代价,就避免了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职场中,成本效益原则体现得更加明显:员工的工资,和他们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那些为公司贡献更多盈利的人,大多能拿到更高的工资。
比如说,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的收入高?根据调查,时装模特吉赛尔·邦辰,2005年一年的收入是1500万美元。有5名女模特跻身《福布斯》杂志该年度收入最高名人百强排行榜。与之相对的,该榜单上没有一名男模特。
女模特的收入高,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女士时装产业比男士时装大的多。在美国,女性每年买衣服的钱比男人多两倍;在其他国家男女差距更大。所以,对女装制造商来说,在最能展现服装之美的女模特身上花天价,也就合情合理了。
再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在中国,很多第三方教育机构的在线直播老师,薪水要比在公立院校的老师工资高。尤其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一名在线直播老师,一个月赚个两万块钱不是难事,但公立学校老师的月工资,很难达到1万块。这是为什么呢?
不能说在线直播老师,比学校的老师优秀。甚至我们可以说,很多公立院校的老师,专业能力要远高于在线的老师。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在线直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同时服务成千上万的学生,为他们上课,这样额外多服务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几乎是0;但是线下老师肯定会有人数和讲课次数的限制,同时服务的学生人数可能也就50人、100人。
所以,第三方教育机构愿意为在线直播老师支付高薪酬,也就容易理解了。还是那句话,你的工资,一定是和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成正比的。
商场的打折活动,也是一个成本效益的权衡,商家打折,不仅不会亏钱,往往还能增加收入。
不要以为打折就是让利。其实,折扣不是随便打的,这里面有很多门道。
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们经常碰到的“打折”情况都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打折,比如说,先注册成为会员;或者消费超过一定的额度;或者需要你到店消费,线上消费没有折扣等等。这些都是商家的套路,本质上都是设置折扣门槛:只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打折,对其他不敏感的人不打折,其实,这就是歧视定价。
比如,肯德基也经常推出各种优惠券,还有星期四低价活动。但是,只能到店消费才能享受,外卖和线上订餐是原价,不享受折扣。“线下消费”就是这个折扣门槛。这个门槛把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人和不敏感的人区分开来。对那些原本不敏感的人来说,无论有没有折扣,他们都会消费;但对那些敏感的消费者,优惠券和低价活动,反而促进了他们的消费。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整体的营收。
还有一个关于苹果的例子。2006年,苹果发布了13寸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传统白色售价1299美元;同一型号同一配置黑色机型则是1449美元。为什么生产成本一样,但黑色机型却比白色机型要贵150美元呢?
苹果的定价策略,可能是受到了2005年ipod黑色版上市后大受欢迎的影响。一开始,黑色和白色版,售价都一样。但大家都特别喜欢黑色版,公司库存立马告急。但白色版的库存很充足。所以,苹果针对畅销的黑色版进行歧视高定价,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刚才所分享的,就是成本效益原则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再来分享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在什么情况下,成本效益原则会失效,人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二、成本效益原则在什么时候会失效?
成本效益原则失效,非理性决策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公地悲剧”。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比喻,叫“看不见的手”。他说,大家在市场里,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增加群体的福利。
但是,看不见的手要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这就是产权归属要明晰。对于没有产权的公共物品,个人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可能会导致公共物品被滥用和破坏,最终损害所有人的利益。也就是说,有的时候对个人有利的选择,未必对大家有利,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原本是一个寓言,说的是当公用的草地免费向牧民开放之后,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只羊,可当羊越来越多的时候,草地就彻底被破坏了,所有牧民的羊都饿死了。
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当然符合个人的最大利益。但是人人都这样干的时候,最终却会让大家都得不到好结果。这就是公地悲剧的寓意。
从早期的公地放牧,到如今的公共海域捕捞,公地悲剧的道理反复告诉我们,在产权不明确的情况下,追逐个体利益的行为常常会演变为不理智的争夺,最终谁也没占到便宜。
作者在书里还提到了另一个有趣的案例——穿高跟鞋很累,站久了走久了,脚还会疼,这样明显不符合女性利益的行为,大家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穿高跟鞋的女性,身高上更有优势,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高跟鞋不仅能让女性显得更高,还强迫她们挺直腰板,凸显女性的曲线美。
也许有人会说,要是所有女性都穿高跟鞋,这种优势不就“扯平”了吗?这和大家都穿平底鞋时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所有女性同时约定放弃高跟鞋,都穿平底鞋不就好了吗?
确实是这样,但问题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现实是总会有人穿高跟鞋,希望以此来获得优势,这就是,个体的竞争加剧了群体的悲剧。
除了群体竞争外,信息暗示,也可能使成本效益原则失效,最终影响到你的决策。
一般来讲,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做出决策,需要掌握充分的信息。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非理性的判断和决策就在所难免。
比如,在美国,很多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很多。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人们的能力高低,与他们在职场上的收入成正比,收入越高,也就越舍得在衣服和汽车上花销。所以,那些穿着昂贵服装品牌、开着豪华轿车的律师,一定是业务能力高超的人。
这就是律师的套路。但是,这个套路理性不理性呢?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大家冷静思考一下就清楚,穿什么衣服和业务能力怎么样,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仅仅依靠衣服来做出判断,可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很多商店门口会张贴“导盲犬可入内”的海报。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明眼人没有必要知道这条信息,他们用不着导盲犬;而盲人和导盲犬又看不到海报上的文字。
那为什么店家还要多此一举呢?其实是因为这样对店主仍有好处。有些人如果看到店里有狗,可能会认为那是导盲犬,就容易接受;同时,海报也表达了对盲人的照顾,增加顾客的好感。这都是海报透露出来的潜在信息。
除此之外,心理暗示和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比如,在美国,很多人认为康奈尔大学有一个坏名声:学生自杀率很高。但实际情况是,这所大学的自杀率每年是0.0043%,比全美大学生平均自杀率还低一半。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种错误的判断呢?
其实,人们经常会用直观推断来对事情做估计。说的简单点,就是单凭经验进行粗糙推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如果某类事情的例子特别容易记住,那么就会倾向于认为整个事情的发生频率很高。
其他大学的学生自杀,一般采用相对平常的方法,比如过度服用安眠药之类。但康奈尔正好横跨在深深的大峡谷两岸,这所学校自杀的学生很多都是跳桥寻死。当救护队悬着绳索到峡谷下面打捞尸体的时候,大桥附近的交通就会堵得一塌糊涂,媒体新闻也会给予这种事件更多关注和报导。所以,当人们判断康奈尔大学自杀率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到这些清晰的记忆,感觉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自杀率很高。这就是“直观判断”给我们造成的失误。
再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大家都看到过希望工程“渴望的眼神”那张照片吧。大家看照片的时候,很容易被打动,就是因为,照片中那渴望的眼神,能让我们能感受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热情,能激起我们的同情。这比简单告诉你建一座希望小学,能帮助多少孩子,要有效得多。这就是心理暗示帮助大家做出决策的正面案例。
当然,不只是公益组织,商家也很懂得“心理暗示”的套路。很多人可能都喜欢看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每年的大秀上,都会有身材窈窕的女模特穿着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但这些珠光宝气的胸罩其实实用性很低,很少有人去买。那么,维密为什么要推出很少有人买的胸罩呢?
首先,这是一种成功的营销方法,镶钻胸罩不断吸引着媒体的关注,使得潜在客户能够持续注意到维密这个品牌。其次,只要把这些昂贵的胸罩放在产品目录上,人们就会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有个参照,因为大家潜意识里会产生“别人花了几百万”的想法。这样一来,丈夫如果想急于讨好妻子,可能就不在意买个300美元的内衣,他甚至会为自己的精打细算暗自窃喜呢。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在发挥作用。
在投资中,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更加明显。比如,很多人喜欢做波段操作,认为不断地高抛低吸,可以增加收益。这其实是心理上过度自信的表现。
研究发现,只要做波段的次数足够多,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五五开。那为什么大家还乐此不疲呢?
这是因为人们在记忆事物的时候,会进行筛选。对于那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记忆会更鲜明,而那些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就倾向于淡化、忘记。这原本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对做出正确的决策往往帮助不大,反而还会让我们做出过于乐观甚至盲目自大的决策。
所以,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人也不是总是冷静、理性的。相反,我们都常常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合理的选择。
懂得了这些简单的经济学道理,相信你在生活中也能留意到很多应用了这些原理的现象,更能理解这些现象为何发生。同时,这本书也启示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要常常反思和自省,以旁观者的眼光评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会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定。
总结
到这里,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我们就已经分享完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第一部分,我们分享了经济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成本效益原则。简单说,就是做一件事,要付出什么代价,能获得什么效益。在产品设计中、职场中、甚至商场打折活动中,都暗藏着对这一原则的充分运用。我们常说,买家没有卖家精,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无法时时刻刻都秉承着成本效益原则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在第二部分,我们就分享了在信息暗示、心理暗示和情绪的影响下,成本效益原则失效,人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的几种情形。
我们知道,对个人有利的事情,不见得对大家都有利;信息暗示,会让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出现偏差;心理和情绪,也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熟知这些影响理性决策的因素,会让我们在生活中的大小决策上,更加敏锐,懂得反思,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在生活中,经济学的规律和原理无处不在。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们用另一种视角来观察生活中发生的、难以理解,但又必然合理的一些事情。
好了,以上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了,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不妨找到这本书来读一读。
积沙成塔,每天进步一点点,恭喜你⼜听完了⼀本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