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小学教师减负注意啥
据中国青年报的消息说,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不少地方为了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例如说像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其内容共15条。包括杜绝强行摊派无关社会事务,不得强令中小学教师参与走村入户扶贫、上街巡逻巡查执勤、庆典招商、拆迁、接待安保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规范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不得变相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示范、先进、基地、明星学校等评比创建活动;严格控制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考察检查;严禁占用学校操场、教室、礼堂等场地设施,举办各类捐赠颁奖、文艺演出、庆典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统筹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等。
与此同时,明令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参与微信公众平台或投票、点赞、答题,推广宣传、座谈研讨、心得交流,撰写征文、论文、案例、稿件、报告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要求教师下载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手机登录小程序、关注公众号,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拍照、录像等方式来替代实际工作评价;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行为等。应该说,诸如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育人。而给教师减负,就是让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去,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这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目前的环境里,就教育系统来看,对于教师负担特别是不合理负担过重一直是舆论较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应该怎么来减负呢?例如在分类治理中,从源头上查找教师负担,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不仅如此,对于因地制宜方面,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避免“一刀切”。而针对标本兼治的问题,治“标”就是要突出重点,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治“本”就是要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提高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在共同治理以及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其实,在除教育部门外,其他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需开展的要商教育部门,按程序报批后实施。评价上重实绩。坚决克服重留痕轻实绩的形式主义做法,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应用程序)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绩工作评价,不能工作刚安排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而且,对于减负其实并不等于没有负担,对于扶贫任务,要充分运用校园和课堂,通过扶智方式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多作贡献;对重大专项任务,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对城市创优评先任务,原则上不得安排教师上街执勤或做其他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对于街道社区事务,要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积极吸引中小学校参与社区建设相关活动;对于教育宣传活动,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融入教学安排,不得重复安排;对于强制摊派无关事务,坚决杜绝,不得随意让学校停课出人出场地举办有关活动。等等等等。减负并不等于没有负担,主要还是像文件明确要减掉的是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
在此之前,有一项调查发现,不少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近1/3的教师每天在校工作10小时以上,寄宿制学校部分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达到15个小时以上。五成多教师每天下班后在家工作2小时以上,近六成教师周末用于工作的时间超过3小时。有学校反映在两个月内,学校迎接了标准化学校复评语、言文字工作、扫黄打非、宪法学习(网上学习)、禁毒办网上学习、学校体质健康工作等多个专项检查、督导,学校应接不暇,这真实反应出学校当前的办学生态。
其实,给中小学教师减负,关键是要厘清中小学教师的职责边界,哪些是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哪些是行业部门的职责,列出清单,依法依规,逐项清理。对属于行业部门职责范畴的,如防灾减灾、消防安全、防艾等专项工作,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应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统筹规范,归口管理。对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如庆典、招商、拆迁等,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坚决杜绝,对教育系统组织的督查考核、报表填写、统计调研、数据采集等,要统筹精简,同类合并。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清理存量,杜绝增量,确保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着重清楚这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而教书育人是他的天职。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需要他们俯下身来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需要立言立行,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很多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其实他们不因为承担过多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而感到累,也不觉得有负担,而且都很愿意做,他们认为这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那么,像学校乃至全社会,如果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态,都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品质和育人质量。还要落实好教师的职责归位,比如备课、教研、在职培训等教育教学活动,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立足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依法依规、明晰规范教师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和制度规约,履职尽责,立德树人。诸如此类。
于2021年1月7日记